國務院近日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根據這份規劃,2013至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時力促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到 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提升;生物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競爭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 規劃中還對生物制造、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農業等分別制定了2015年的年產值目標,僅生物制造產業規劃目標就高達7500億元。 最可能實現突破的新興領域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生物技術和產業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對發展生物產業作出部署,作為獲取未來科技經濟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領域。有專家指出,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水平較高,基本上能跟蹤世界生物技術和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高......閱讀全文
國務院近日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根據這份規劃,2013至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時力促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到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
2012年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
日前在山東濟南舉辦的第四屆生物產業大會上,匯集和發布生物技術研究成果項目、企業需求項目800余項,現場簽約項目29個,總投資金額近240億元。來自全國各地的3萬多人參展,大會為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生物服務等方面的最新技術與產品提供了集中展示的機會。
隨著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的深入,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生物經濟正在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圍繞產業鏈條中生物制藥、生物育種等核心內容的一批具備創新活力的生物企業與產業投資不斷涌現。 據透露,由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有望本月內出臺。業內人士預計,生物產業將在今年迎來發展的
從今年起到2015年,深圳市每年將集中投入5億元支持生物產業發展,使2012年生物產業銷售收入達到900億元左右,2015年達到2000億元左右,成為深圳市高技術支柱產業。同時,深圳將把坪山新區打造為集總部、研發、生產、產業配套和生活配套為一體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昨日,深圳市政府公報正式公
從今年起到2015年,深圳市每年將集中投入5億元支持生物產業發展,使2012年生物產業銷售收入達到900億元左右,2015年達到2000億元左右,成為深圳市高技術支柱產業。同時,深圳將把坪山新區打造為集總部、研發、生產、產業配套和生活配套為一體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昨日,深圳市政府公報正式公
從2010年9月份確定將生物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開始,歷時兩年之久,國務院近日正式印發了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意味著生物產業將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同時,產業規劃的深入推進還意味著行業洗牌將加速,一些無法在產業規劃中獲得超額收益的公司將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對此,英大證券
一、2006年生物產業發展呈現“四快”特征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06年醫藥工業實現總產值5536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生物制品制造業實現總產值418億元,增長21.7%;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業產值448億元,增長27.42%。隨著國家對生物農業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轉基因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展改革委《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辦發[2007]23號,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第一次將生物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部署。為便于公眾更好地理解《規劃》的有關內容和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接受了有關媒體的采訪。 &nb
科技部28日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將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 《規劃》指出,至2015年,我國生物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2013年至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將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提升;到2020年,生物產業發展將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業界認為,《規劃》的出臺與實施
6月25日至26日,2013國際生物經濟大會在天津舉辦。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當前生物技術已成為國際研究開發的熱點和產業發展的重點,競爭日趨激烈,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加強部署以搶占先機,生物產業對經濟的影響不斷擴大。在我國,生物技術已成為最為活躍、最具潛力,與國際頂尖水平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
中投顧問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疫苗市場規模已達180億元,且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疫苗生產企業數量全球排名第一。然而,上市之初便頭頂疫苗光環的沃森生物(300142,收盤價39.70元)現在看來與這份百億蛋糕漸行漸遠。 9月6日,沃森生物宣布撤回“吸附無細胞百白破、重組乙型肝炎
一、生物醫用材料基本情況 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是用來對生物體進行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其病損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材料。作為一種研究人工器官和醫療器械的基礎,生物醫用材料現在已經成為了當代材料學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隨著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和重大突破,生物醫用
會議時間:2016年7月6日-7日 會議地點:武漢洲際酒店 主辦單位: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生物醫藥行業協會 協辦單位:武漢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上海商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與會人數:300-350 其他同期論壇請點擊查看
相聚北京,開創中國疫苗產業新紀元 亞太最具影響力的疫苗大會——第三屆中國疫苗聚焦峰會即將于2013年9月12日-9月13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本屆大會由決策者會議策劃集團(http://www.cdmc.org.cn/)攜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生物技術創新聯盟及
一、生物醫用材料概述 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又稱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或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一類高技術新材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或是它們的復合。生物醫用材料不是藥物,其作用不必通過藥理學、免疫學
我國進入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期,生物產業作為我國“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大支撐作用。 2008年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農作物生物育種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
工作人員在操作紫外分光光度計 “真正能拿出錢的投資人其實不少,但值得投資的本土疫苗企業數量有限。”回國創辦疫苗企業3年多的宇學峰不是在唱衰本行業,而是對疫苗產業之熱保持著冷靜。 疫苗行業有多熱?國
“總體來看,我國加快生物產業發展已經具備許多有利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高層論壇演講中表示,但“我們與生物技術強國仍有較大差距。我國生物產業基礎研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產業化的差距在15年以上”。 馮飛在演講中表示,總體來看,我
人福醫藥集團、聯影醫療、華大基因、藥明康德、金域檢驗、武漢健民、華因康生物、璟鴻萬方堂、馬應龍藥業、丹納赫集團、東陽光藥業、賽默飛世爾科技等多家生物醫藥行業著名企業早已在幕后為大舞臺的獻演進行多種謀劃,全力出擊,準備在2016年演好生物產業的十三五開年大戲。 那中國生物產業大舞臺在哪
今天上午,國家證監會宣布已經對長生生物展開立案調查, 如果調查違規屬實,長生科技將可能退市。 與此同時,國 家 藥 監 局同時宣布:已經對長生生物展開調查。并已經將長生生物所有狂犬病疫苗采取召回封存。 隨著好消息不斷傳出來,這一次,讓天下熱點追蹤多少感到一絲欣慰, 讓我們多少看到這次疫苗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昌林日前向《中國科學報?生物周刊》表示,“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生物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時期,是繼續做大、加快做強的戰略機遇期。預計到2015年,全國生物產業產值將達4萬億元。 據《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專家透露,未來五年生物
目前的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究竟是什么狀況,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科學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石元春,中國科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朱禎,以及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 生物產業不是泡沫 生
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正在進入黃金發展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根據國務院2016年12月19日發布的《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到2020年,要“將生物經濟加速打造成為繼信息經濟后的重要新經濟形態”,屆時,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生物技術企業和生物經濟集群即將出現。
日前寧夏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發布《關于組織實施2020年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工作的通知》,開展2020年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征集。其中,在節能環保產業領域,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節能環保產業,重點支持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余氣利用、高效儲能、節能監測和能源計量、高效
會議時間:2016年7月5日-6日 會議地點:武漢洲際酒店 主辦單位: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光谷生物城 承辦單位: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生物醫藥行業協會/上海商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與會人數:300-350 其他同期論壇請點擊查看:第二屆體外診斷技術與臨床應用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