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煜明院士上任
據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科學院第七屆周年大會29日舉行,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分子生物學家盧煜明獲選為新一任院長,創院院長徐立之隨即卸任。數學家莫毅明擔任副院長,臨床腫瘤學家莫樹錦則出任名譽秘書。 盧煜明表示,香港科研實力雄厚,加上國家的支持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對香港科創發展充滿信心。“國家十分重視大灣區將來能成為科創發展引擎,而香港作為大灣區一員,運用自己的基礎研究優勢,協助國家推動科創,也能貢獻本地經濟及民生。接任港科院院長一職,將加強與政府及不同組織合作,致力推動本港科創更上一層樓。” 徐立之祝賀盧煜明當選新院長,亦感謝港科院及香港青年科學院的院士們過去對他的支持及信任,以及他們對科研和科普教育持續的貢獻。他期望港科院在盧煜明的帶領下,繼續努力推動香港的科學研究、教育與發展,協助香港把科技“做大做強”,推進香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閱讀全文
盧煜明院士上任
據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科學院第七屆周年大會29日舉行,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分子生物學家盧煜明獲選為新一任院長,創院院長徐立之隨即卸任。數學家莫毅明擔任副院長,臨床腫瘤學家莫樹錦則出任名譽秘書。 盧煜明表示,香港科研實力雄厚,加上國家的支持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對香港科創發展充滿信心。“國家十
盧煜明:香港有條件培育更多優秀科研人才
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結果5日揭曉,熱門人選之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盧煜明與這項殊榮擦肩而過。盧教授的研究成果對醫學發展影響深遠,他在科研路上展現的堅毅精神為年輕一代樹立了良好榜樣。他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香港有條件培育更多優秀科研人才。 9月中旬,盧煜明憑血液DNA研究而開創的“無創產前診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889.shtm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23日表示,港中大醫學院教授盧煜明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以表彰他在醫學遺傳研究方面重大的成就和貢獻。 據悉,今年共有59位科學家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盧煜明是香港唯一一位獲選的學者。 盧煜明表示,十分榮幸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對我來說,科研不只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生活的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盧煜明斬獲第四屆“復旦中植科學獎”
記者15日獲悉,第四屆“復旦-中植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盧煜明。 孕婦血液中包含胎兒的DNA是盧煜明革命性的發現,他由此開創的無創產前檢測技術惠及萬千孕婦和胎兒。這種全新診斷方法,可通過檢測孕婦血液中的胎兒DNA篩查多種異倍性和基因突變。 據悉,目
盧煜明小組破解胎兒基因圖譜
據香港明報報道,一出《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令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及其研究小組,突破地從孕婦血漿中的DNA,破解到其胎兒基因圖譜,日后醫學界可用更安全的方法,憑抽血便可診斷胎兒是否帶有多種嚴重遺傳病,避免現行以針刺進子宮抽羊水或絨毛膜出現的1%流產風險,但此法的
-盧煜明:血漿DNA測序技術檢測紅斑狼瘡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采用基因組和甲基化組測序方法,揭示出了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血漿DNA的異常。研究結果發布在11月26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Y. M. Dennis Lo)教授。盧煜明教授是分子生物學的臨床應用專家,尤
當選院士再拿下千萬元大獎,這名科學家是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94.shtm 據微信公眾號“云南發布”消息,12月1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開幕,100多位院士、20多位世界知名大學校長、500多位專家學者、
港中大醫學院盧煜明:將基因科研從夢想變為現實
香港目前迎來越來越好的科創環境,越來越多的教授、學者開始走出實驗室,將科研成果落地和產業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即是其中一員。 曾在劍橋、牛津大學求學的盧煜明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電影《哈利·波特》帶給自己科研靈感。在現實中,他是一位手握試管的魔法師,用科研破譯著生命密碼,并將科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名單揭曉-薛其坤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下午,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薛其坤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分別榮獲“物質科學獎”和“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據了解,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發起,旨在獎勵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2021年科學突破獎
?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
盧煜明創立的Cirina公司獲A輪1200萬美元融資
創業公司Cirina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1200萬美元,來開發無創篩查檢測,用于癌癥和其他疾病的早期發現。 Cirina公司由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教授創立于2014年,Maneesh Jain擔任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Life Technologies被賽默飛收購之前,Ja
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全球杰出科學家齊聚香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27.shtm10月14日,由未來科學大獎與香港科學院聯合主辦的“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在香港隆重開幕。系列活動共為期4天,包括“科學峰會”“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2023年度會議”“獲獎者對話
盧煜明教授團隊-高端無創產前檢測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基因檢測行業爆炸性新聞,繼2018年1月4日,金域醫學宣布攜手全球測序巨頭illumina利用下一代測序(NGS)技術共同為中國患者開發腫瘤及遺傳病檢測系統之后。今日,金域醫學又宣布一項重大合作: 1月23日,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域醫學”)宣布與“NIPT之父”香港中
未來科學大獎得主盧煜明:新技術可速查鼻咽癌患者
北京時間5月26日下午,“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將在深圳人才公園求賢閣盛大開幕,與科學家、行業企業領袖和政府官員一起,圍繞基礎科學研究、產業成熟應用等熱點話題坐而論道。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6 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發表了題為《To
盧煜明開啟NIPT新時代,實現無創單基因遺傳病檢測
無創單基因遺傳病檢測可以通過對胎兒cfDNA進行目標區域捕獲測序,結合父母雙方單體型信息,判斷胎兒相關疾病的攜帶情況。近日,Genome Web網站報道了NIPT在單基因遺傳病檢測上的新突破。 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對父母雙方基因組單倍型分型,并對單基因病突變位點附近有效SN
盧煜明在鼻咽癌檢測方面的進展登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科學家在液態活檢有助于篩查癌癥患者方面有了第一個重要證據。很多這樣的研究都在努力檢測和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許多公司正在努力開發這些用于篩選的版本,如乳房X光檢查、結腸鏡檢查等可能的替代方案。但ctDNA在血液中實在是太罕見了。于是香港的研究人員將目標轉到會引起鼻咽癌的Epste
無創DNA產前診斷之父盧煜明:尿液查癌或將代替活檢
5年前發明NIPT技術讓孕婦抽血測胎兒基因 目前代替羊水穿刺90多國家數百萬孕婦運用 研發液體活檢,下一步用于鼻咽癌、肺癌等癌癥篩查和治療 血液里的DNA可篩查出淋巴癌、鼻咽癌,還能監測器官移植的排異和傷者受傷程度?未來用尿液里的DNA診斷癌癥? 這樣的思路并非天馬行空,而是來自獲得稱為
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在香港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03.shtm10月14日,由未來科學大獎與香港科學院共同主辦的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在香港科學園開幕。這是未來科學大獎周首次在香港舉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開幕典禮上以視頻形式致辭表示,很高
金域醫學擬牽手“NIPT之父”-無創產檢業硝煙再起
提要: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分析認為,DRA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被譽為無創性產前檢測之父的盧煜明,金域醫學希望聯合盧煜明的團隊,在NIPT業務上實現更大突破和超越。 2018年1月23日,金域醫學(603882,SH)披露,為加強在高端基因檢測領域技術的發展,擬出資1.5億元人民幣等額港幣認
集齊3大“諾獎風向標”,大獎為何都青睞他?
2022年9月28日,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獲獎理由是:在母體血液中發現胎兒DNA,從而對唐氏綜合癥進行無創產前檢測。這項技術已在全球范圍被廣泛應用,每年約有1000多萬孕婦接受這項測試。 至此,盧煜明已經集齊了3大有著“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國際獎項: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杰訪問美國和香港
應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杰于1月7日至13日訪問美國和香港。 在美訪問期間,張杰與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校長薩繆爾?斯坦利(Samuel Stanley)、副校長理查德?理德(Richard Reeder)等校領導舉行會談。斯坦
PNAS:盧煜明教授揭示肝癌新發現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大規模平行測序技術(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發現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患者血漿中存在異常伸長和縮短的DNA分子。這項研究發布在了2月2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領導這一研
盧煜明教授PNAS揭示肝癌新發現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大規模平行測序技術(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發現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患者血漿中存在異常伸長和縮短的DNA分子。這項研究發布在了2月2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領導這一研
諾獎風向標:“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獲2022年“拉斯克獎”
拉斯克醫學獎是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學大獎,主要包括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以及公共服務獎。2011年的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了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其關于瘧疾治療的藥物青蒿素挽救數百萬的生命而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大陸科學家。 2022年度拉斯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華人科學家獲300萬美元獎金
當地時間 9 月 10 日,2021 年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得主于美國舊金山揭曉。今年的突破獎的獎金共計 1875 萬美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盧煜明與其他三位生物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與另外兩位研究者共同獲得新視野數學獎。 突破獎下設生命
聚焦無創產前檢測技術-2019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滬舉行
12月15日,第四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五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們和青年創新人才齊聚一堂,共論全球科技前沿和創新趨勢。 丁肇中、許寧生和劉輔華向盧煜明頒發證書及獎杯 “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快速的DNA測序儀正帶來簡單的癌癥血液檢測
中國(相關)的一切都很大,包括它的癌癥問題。在一些富裕的城市,如北京,癌癥被認為是最常見的殺手。空氣污染,吸煙率高,以及因工業污染而造成的“癌癥村”,正在增加這個國家的死亡率。它的肝癌發生率是西方國家的四倍,部分原因在于每14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攜帶乙肝病毒,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癥的人中,大約有27%
香港科學院即將成立-徐立之將出任創院院長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29日在其發表的網志中表示,港科院(香港科學院)即將成立,成立典禮下星期在禮賓府舉行。 梁振英表示,港科院構思始自2006年,當時已成立籌備小組;本屆特區政府重視科技及科技人員,對成立港科院表示支持,商界亦有捐款,香港科學界得以一償多年宿愿。港科院創院時將有27名創院院士
四名華人學者入選生物技術領域“頂尖轉化學者”榜單
近日,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評選出了2017年度20位在生物技術領域的“頂尖轉化學者”(top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有四位華人學者光榮入選。他們的研究推動了基因療法、細胞療法、藥物遞送、以及醫療診斷等新興領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