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衰變基本原理
原子核自發地放射出各種射線(包括α、β、γ射性)的現象稱為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自發地放射出某種射線的過程或通過軌道電子俘獲而轉變成為另一種原子核的過程,稱為放射性衰變。放射性衰變是原子核內部物質運動固有的一種特性,是自發進行的,不受外界任何自然因素的影響。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母核)經過一次衰變便轉變為穩定的核素(子核),這種衰變稱為單衰變。另外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衰變形成的核素仍具有放射性,需要經過多級衰變過程之后才轉為穩定同位素,這樣的衰變稱為多級衰變或連續衰變。無論哪一種放射性核素,在衰變過程中其原子核數都服從一個放射性衰變原理而隨時間不斷地衰減,即單位時間內衰變的原子核數目與任意時刻t存在的該原子核數目成正比,或者說放射性核素在t時刻的衰減速率與該核素在t時刻的原子核數目呈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列放射性衰減速率方程表示:地下水科學專論式中:Nt為核素在t時刻的原子核數;λ為該核素的衰減常數,等號右端的負號表示衰......閱讀全文
放射性衰變的衰變類型和規律
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方式主要有:1.α衰變原子核自發地放射出α粒子而轉變成另一種核的過程叫做α衰變。對于天然放射性同位素而言,只有質量數A大于140的重原子核才能產生α衰變,特別是原子序數Z大于82和質量數A大于209的放射性同位素,都以α衰變為主。α衰變的通式為:2.β衰變β粒子有正、負電子之分,放出
核衰變的放射性核衰變的常見類型
科學研究表明,穩定性核素對核子總數有一定限度(一般為A≤209),而且中子數和質子數應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為N/Z=1~1.5,也有個別例外)。任何含有過多核子或N/Z不適當的核素,都是不穩定的。A≥209的核素,即元素周期表中釙(Po)之后的所有元素的核素都具有放射性(釙之前的元素,有的核素也具有
核衰變的放射性核衰變的常見類型
科學研究表明,穩定性核素對核子總數有一定限度(一般為A≤209),而且中子數和質子數應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為N/Z=1~1.5,也有個別例外)。任何含有過多核子或N/Z不適當的核素,都是不穩定的。A≥209的核素,即元素周期表中釙(Po)之后的所有元素的核素都具有放射性(釙之前的元素,有的核素也具有
半數地熱來自放射性物質衰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7日報道,一個以日本東北大學為主的研究小組利用位于日本中部岐阜縣地下千米處的裝置KamLAND,根據多年觀測數據重新計算了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產生的熱量。研究發現,地球自身熱量大約有一半來自放射性物質衰變,另一半則是從地球剛形成時保存至今的原始熱量。新數據不
放射性衰變基本原理
原子核自發地放射出各種射線(包括α、β、γ射性)的現象稱為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自發地放射出某種射線的過程或通過軌道電子俘獲而轉變成為另一種原子核的過程,稱為放射性衰變。放射性衰變是原子核內部物質運動固有的一種特性,是自發進行的,不受外界任何自然因素的影響。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母核)經過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規律
放射性原子核的衰變是一個統計過程,所以放射性原子的數目在衰變時是按指數規律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少的,稱為指數衰減規律 。其中No是衰變時間t=0時的放射性核的數目,N是t時刻的放射性核的數目,λ是衰變常數,表示放射性物質隨時間衰減快慢的程度。對確定核態的放射性核素,λ是常數,它也表示單位時間該種原子核的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類型介紹
根據放射性元素釋放或吸收的粒子或射線,可將放射性衰變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1)α衰變:放射性元素自發地釋放出α粒子的衰變過程叫α 衰變。α粒子質量數為4,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是原子序數為2的高速運動的氦原子。高速運動著的α 粒子流就是α 射線。經過α衰變形成的放射性元素與其母體相比質量數減4,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的規律
放射性元素最基本的特征是不斷發生同位素衰變,而衰變的結果是放射性同位素母體的數目不斷減少,但其子體的原子數目將不斷增加。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不受外界溫度、壓力或化學條件控制,其衰變速率的大小完全是每種放射性元素的固有特性,發生衰變的原子數目僅與時間有關如果起始時刻放射性元素母體的數目為N,經過一段
放射性核衰變有哪幾種形式
放射性核衰變的類型有α衰變、β衰變和γ衰變三種,分別放出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
放射性核衰變有哪幾種形式
放射性核衰變的類型有α衰變、β衰變和γ衰變三種,分別放出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 α衰變 放射性核素放射出α粒子后變成另一種核素。子核的電荷數比母核減少2,質量數比母核減少4。α粒子的特點是電離能力強,射程短,穿透能力較弱。 β衰變 β衰變又分β-衰變、β+衰變和軌道電子俘獲三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