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美國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條件很差,于是到地攤上撿點‘破爛’做材料。有一天出事了,火箭爆炸,碎片幾乎打到女同學,所以被其他同學稱為不怕死的‘自殺小組’。” 8月22日至8月24日,“中國力學大會—2011暨錢學森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哈爾濱舉行。作為大會特邀報告人,錢學森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培養的博士、兩院院士鄭哲敏在回顧錢老學術研究生涯時作如此描述。 本次大會由中國力學學會主辦、哈爾濱工業大學承辦。錢學森之子錢永剛也受邀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胡海巖在開幕致辭中介紹,大會共收到論文摘要2256篇,創歷史新高,在參會的2400余名學者中,超過千人是在讀研究生。“看到這上千張年輕的面孔,我充分感受到中國力學事業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次會議對學生的注冊費用為500元,連實際產生的住宿費都不夠,但哈工大副校長韓杰才認為:“不能靠學術活動掙錢,我們要為新老傳承做事情。” 為了保證會議質量,主辦方“精心......閱讀全文
人物介紹: 鄭哲敏生于1924年,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長期從事固體力學研究,開拓和發展了我國的爆炸力學事業。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非線性連續介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哲敏,是我國爆炸力學的專家,也是我國爆炸力學的開拓者之一。作為“兩錢”學生,他在錢偉長的課堂上第一次接觸了現代力學;在錢學森的叮囑下,走上了爆炸力學的道路。而讓人意外的是,記者在采訪中才知道,這位國際著名的爆炸力學專家,在取得博士學位回來參加祖國建設之前,連炸藥都沒有接觸過。
許多例子說明,我們過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曾經起步較早,但最后又落在國外的后面。所以要認真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安排好有關的研究工作,還應總結反思一下幾起幾落的教訓。沒有政策的連續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復復是難以征戰“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夠受重視、能不能夠發揮重要作
今天,“紀念首任所長錢學森百年誕辰活動”,在以錢學森工程科學思想建所的中科院力學所舉行。 錢學森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生、兩院院士鄭哲敏回顧了錢學森科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并提出,當前中國的科技投入在不斷加大,但“已經形成了泡沫”,“每個有良心和責任心的科技人員都要有一個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才
4月5日,中科院力學所主樓的蒼松翠柏之下,郭永懷李佩伉儷骨灰在郭永懷塑像下完成合葬,親朋好友和悼念者敬獻鮮花。記者和冠欣攝 人間四月天,花正紅,草正綠,陽光正暖。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樓前,蒼松翠柏環繞著“兩彈一星”烈士元勛郭永懷先生的塑像,塑像旁立著一張小桌,上面擺放著郭永懷先生夫人、我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名字,因“兩彈一星”而彪炳史冊;直指學校教育與杰出人才關系的“錢學森之問”,持續激勵我國人才培養體制改革。鮮為人知的是,這位科學巨匠晚年用力最勤、牽念最深、成就最大的研究,是一個今天已為人熟知的概念:系統工程。 40年前的9月27日,錢學森發表學術文章《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
這是中國科技史上一串閃光的名字: 黃昆,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2001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劉東生,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研究員,2003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葉篤正,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200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吳征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200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郭永懷的夫人李佩早年在美國時就與錢學森相識。今天她終于完成了一項重要使命:組織翻譯了錢學森當年在美國所發表的論文,并集結出版。在錢學森百年誕辰之際,手捧著《錢學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學術文獻)》,92歲的李佩覺得可以告慰她的“錢兄”了。 在錢學森誕辰百年
11月11日,以“錢學森與中國科學”為主題的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展揭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總裝備部科技委主任兼總裝備部副部長李安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以及錢學森先生的家屬錢永剛共同為展覽揭幕。揭幕儀式由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主持。 白春禮在講話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