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中國造福世界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系列報道
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高三百零五米,創世界拱壩高度紀錄 埃塞俄比亞吉布Ⅲ水電站由中方承建,有“非洲三峽工程”美譽 三峽工程遠景 中方參與建設的馬來西亞巴貢水電站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 對于我們中華民族而言,大自然仿佛顯得格外眷顧,靈巧的造化之手在這塊錦繡大地上“勾勒”出萬千河流,有黃河、長江、瀾滄江,有淮河、黑龍江、雅魯藏布江……數千年來,它們朝著大海,永不停息地奔流,不僅為我們......閱讀全文
中國將對三峽工程進行整體竣工驗收
經過20年艱苦努力,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如期完成并連續經受了6年試驗性蓄水檢驗。國務院長江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委員會部署安排驗收工作。 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以及樞紐工程驗收組專家組組長陳厚群院士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三峽工程進行整體竣工驗收,既是工程建設的必經程序,也是
陳飛:讓三峽工程造福人民
三峽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它的成功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治水的百年夢想,鑄就了水電建設的歷史豐碑。目前,三峽工程已全面轉入運行階段,經濟社會效益凸現,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水電事業的科學發展。 一、水電開發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
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和三峽工程
《百問三峽》,本書編委會編,科學普及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由從事三峽工程建設的工程師、科學家和科普作家聯合編寫的《百問三峽》一書,采用問答的形式,用簡潔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讀三峽工程,回答社會和科技界關注的問題,為的是使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三峽工程,我認為這是很有意義
三峽工程首次針對魚類自然繁殖實施生態調度
長江水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徐德毅12月12日稱,為減少三峽工程對關鍵物種和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長江防總今年6月運用該工程展開了首次生態調度試驗,促進了“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的自然繁殖。這是中國首次針對魚類自然繁殖而實施的生態調度。 徐德毅說,三峽工程是治理開發與保護長江
陸佑楣:為什么要妖魔化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爭議仍未息,院士全面回應系列質疑 “修建水壩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是人類文明過程必然要走的這條路。”“洞庭湖即使沒有三峽水庫也是要消亡的,只是時間長短問題,這是自然規律。”“反壩的聲音是從美國來的,他們在美國沒市場了,跑中國來。”“怒江,建一連串梯級電站就是一連串明珠,對生態環境只
美媒:中國內河港口發展似三峽工程
隨著中國沿海工業中心低成本、面向出口的制造業競爭優勢日漸式微,北京將更多依賴西部以及長江中游城市來驅動內陸工業基地的發展。 處理好產業活動從沿海向內陸的轉移,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壓力,將是中國共產黨實現向基于內需的更穩定和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
三峽工程“收官”機組7月4日并網投產
記者7月3日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獲悉,三峽工程最后一臺機組將于4日移交“長江電力”,正式并網投產。這意味著三峽工程設計安裝的32臺機組建設全面完工并投產發電。 三峽集團機電工程局局長張成平告訴記者,隨著今年汛期首輪洪水到來,三峽出庫流量滿足了 32臺機組同時運行的流量要求,最近完
依托三峽工程我國水電裝備制造業實現大跨越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三峽工程最后一臺機組于7月4日正式并網發電,至今已通過了百天的高負荷安全運行。記者從今天召開的三峽工程電站重大裝備國產化研討會上獲悉,依托三峽工程,我國水電重大裝備制造業完成了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進而實現全面國產化的重大跨越。 “三峽機組的設計和制
媒體稱三峽工程后續投資額將達到1239億
為緩解長江中下游旱情,從5月25日開始到6月10日,三峽水庫再次加大泄流量。5月26日,根據記者在宜昌市秭歸縣長江三峽水利樞紐鳳凰山水位自動測報站的目測,三峽水庫的水位已降至152.4米左右,而三峽水庫的最高蓄水位置為175米。 抗旱補水作為三峽工程新增的功能,這種超常規的補水勢必影響三峽水庫
國務院:三峽工程存問題-需處理蓄水不利影響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 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 會議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
關于中國三峽工程可持續性問題的思考
當人們在歐洲讀到有關三峽工程的文章,這些文章通常是帶有批判性甚至是完全負面的。人們尤其擔心的是,自然界會因為這一工程的介入而失去平衡,或者百萬居民因為這項“瘋狂的工程”而要舉家遷徙的事必須要受到指責。能夠證明這項工程的可持續性的信息,即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環境相協調的信息,人們很難找到。 對于這
三峽工程全民關注中屢犯錯-院士稱質量沒有問題
昨天,審計署發布了長江三峽工程竣工財務決算草案審計結果公告,透露國家電網等單位竟多結算工程造價3.57億元。此外審計還發現移民資金被擠占挪用等涉及金額2.79億元,另外還發現涉嫌違法違紀和經濟犯罪案件線索35件,涉及金額1.13億元。 多結工程造價3.
三峽工程決算金額逾2000億-挪用移民資金2.79億
審計署7日發布了長江三峽工程竣工財務決算草案審計結果公告。 多計投資7.55億元 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副司長姜江華介紹說,此次竣工財務決算草案審計之前,審計署根據國務院要求,先后組織對樞紐工程和輸變電工程進行了6次審計,對移民資金進行了13次審計。審計署按照全國人大和國務
三峽工程質疑問題的調查:反面意見成就“三峽”
隨著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的到位,一些網絡媒體關于三峽工程問題的質疑重新開始抬頭,持反對意見者甚至斷言,蓄水至175米后,三峽工程的負面效應將集中顯現。 最近,《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調查。 工程投資究竟有沒有超預算? 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其
陸佑楣院士:三峽工程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調度
6月30日至今,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多輪暴雨襲擊,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蘇等多省份局部地區出現歷史罕見的極端汛情。7月11日,長江防總通報長江汛情顯示,自入汛以來,長江流域受災人口已接近5000萬人。 與18年前的長江全流域大洪水相比,今年的災情集中于中下游的局部地區。在各地抗洪搶險以及防
潘家錚院士斥責所謂三峽為豆腐渣工程說法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兩院院士潘家錚12月17日在《三峽階段性評估報告?綜合卷》首發式上稱,對三峽工程貢獻最大的是那些提反對意見的人。 “如果三峽工程需要有人獻身,我將毫不猶豫地率先報名……”,作為一名畢生從事水電建設和科研工作的老專家,潘家錚曾作過上述表態。由此可見,這位83歲的老人
尹偉倫:正制定三峽庫區生態功能評價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主任尹偉倫在北京透露,有關部門正在立項研究制定三峽庫區生態功能評價標準。 參與此項工作的中國工程院尹偉倫院士說,建立這個評價標準,是為了對三峽今后的生態工程進行量化評價。 “大家都覺得三峽工程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三峽工程存在一個很大
世界最大水電站全機組投產-三峽工程發電效益發揮
7月4日,三峽工程最后一臺70萬千瓦巨型機組正式交付投產。至此,經過10多年的安裝、調試,世界裝機容量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32臺機組全部投產,三峽工程發電效益全面發揮。 當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在三峽地下電站舉行機電設備運行交接儀式,將最后一臺機組正式交由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運行管理。
陳厚群:三峽工程質量一期比一期好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日前表示,三峽工程質量一期比一期好,總體評價是:一期工程質量良好,二期工程質量總體優良,三期工程質量優良。 陳厚群說,“良好”相當于五分制的4分,說明工程還存在個別質量缺陷;“總體優良”相當于4+,說明有
中國氣象局:三峽工程對周邊氣候的影響微不足道
近年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增加的趨勢,在中國的西南地區,也出現過一些影響較大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如2007年7月的川渝特大暴雨、2010年西南部分地區出現的特大干旱等,但不時會有個別人把這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三峽工程聯系起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
三峽工程的流水賬-洪水一天流錢1.35億元
7月24日晚抵達每秒7.12萬立方米的特大洪峰目前已順利過境三峽。三峽工程成功經受住蓄水成庫9年以來最強洪峰考驗。 在發揮防洪效益的同時,三峽工程也積極努力發揮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這些效益到底有多大?連日來,記者走進三峽樞紐,采訪了防洪、發電、航運等多方面的專家,算了算三峽工程的“流水賬
工程院肯定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水質問題成隱患
從立項之初到建設至今,三峽工程始終與爭議相伴。 1986年6月啟動、歷時兩年8個月的三峽工程論證工作與可行性研究(簡稱“原論證”)對于該工程進入正式建設階段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一直以來都是爭議的焦點之一。 2010年12月17日,中國工程院三峽工程階段性評估項
三峽工程庫區地質災害增多-近10萬人面臨搬遷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2009年以來,三峽工程已經進行了3次175米試驗性蓄水,據國內外水庫建設的普遍規律,新建水庫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內將集中產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質災害防治形勢非常嚴峻,大約10萬人將面臨搬遷。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巡視員、三峽庫區
首家宣布碳中和時間表央企出爐
三峽集團計劃2040年實現碳中和 中國三峽集團因三峽工程而生,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和我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三峽集團力爭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何能如此有底氣?金沙江下游建設的烏東德、白鶴灘等水電站,如何做到服務經濟發展的同時,抓好長江大保護?中國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
中科院院士稱三峽有四弊-首害影響生態
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罕見大旱,雖然三峽水庫持續“放水”支持抗旱,但指責“三峽工程本身就是導致干旱的原因”的議論四起,再次把三峽工程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6月3日中科院舉行的“科學看待氣候與水電發展媒體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光謙
用科學精神搭建科學論證的橋梁
時至今日,科技的影響力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科學精神也不僅限于科學研究中的求真務實,還體現為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科學求索、對于民生問題的關切關注。 從推動重大工程科學決策民主化,到借助科技的力量減少天災人禍對民眾的傷害,再到助推畸形發展的奧數等不正常的社會現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中國科學報》
我國躋身水電裝備制造強國行列-關鍵材料全國產
今天上午,長江三峽電站重大裝備國產化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表示,我國已經躋身世界水電裝備制造強國行列。 據了解,為了確保三峽工程的質量達到一流,又不失時機地扶持民族工業,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三峽左岸電站機組實行國際采購,走“技貿結合、技術轉讓、聯合設計、合作生產”之路,明確
解析“三峽效應”發電量“點亮”半個中國
防洪“王牌” 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后,可攔洪庫容達221.5億立方米,相當于4個荊江分洪區的蓄洪量 長江最險處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可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出現千年一遇的洪水,配合其他分蓄洪工程,也可避免下游江漢平原發生毀滅性災害 蓄水 案例 自2003年運行以來
重慶對三峽試驗性蓄水期間水質實施加密監測
新華網重慶10月15日電(記者徐旭忠)記者從重慶市環保局了解到,為及時掌握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期間水質變化情況,重慶市環保部門對蓄水期間水質實施加密監測,以確保三峽庫區水質安全。 9月10日,三峽工程啟動試驗性蓄水工作。重慶水質監測的范圍主要是三峽庫區“三江”(長江、嘉陵江、烏
三峽工程降低能耗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7億余噸
中國三峽總公司日前發布的2007年環境保護年報透露: 中國三峽總公司日前發布的2007年環境保護年報透露,三峽工程為中國節能減排做出突出貢獻,自2003年6月開始通航、發電以來,累計發電量和蓄水降低的通航能耗,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超過2.7億噸。?2003年7月三峽工程首臺機組并網發電,截至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