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饒毅對話魯白:海歸要帶頭營造好科研環境

    饒毅的演講尖銳、誠懇魯白的發言引人深思 講座吸引了近300名海歸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以及關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問環節”氣氛熱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做客第54期文匯講堂,主講《海歸能推動中國科研改革嗎?》,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受邀出任對話嘉賓。 我在美國工作22年后回國,除了已經強調的歸屬感外,也因為對中國的遠景有信心。但對近期,我和很多人一樣有諸多擔憂。作為科學研究者,我擔心中國科學的基礎不夠堅實。科學需要全體人民都來關心 1978年初,我上大學前不久,以郭沫若名義撰寫的《科學的春天》、徐遲采寫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先后發表,激勵了一代中國人投身科學。30年后時過境遷,從海外回來感受到國家的巨大進步,也感到全社會對科學的態度有很大變化。前幾天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中國科技體制改革,新華社發了消息,但社會上、即使在科研單位似乎也鮮有反響。 當前社會上有幾種......閱讀全文

    中國海外人才歸國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會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饒毅:問題絲毫沒解決 最常見是冷處理

    名為做課題實為圈錢:科研經費“黑洞”有多深?  “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與官員和他們賞識的專家拉關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一篇討論中國科研基金分配體制及科研文化問題的社論在國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有評論認為,這一社論

    中青報:海歸該進入“無菌環境”或“奉旨殺菌”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華人終身教授李東最近一直在關注剛剛離職的大學教授管敏鑫。   這不僅因為管敏鑫是他的朋友,更因為管敏鑫曾和他一樣,是一個觀望中國海歸環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   如今,管敏鑫提前一步全職回國,卻在今年11月被其雇主浙江大學“解聘”尚有一年多才到期的職務。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也讓

    科研特區何去何從——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