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對話魯白:海歸要帶頭營造好科研環境
饒毅的演講尖銳、誠懇魯白的發言引人深思 講座吸引了近300名海歸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以及關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問環節”氣氛熱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做客第54期文匯講堂,主講《海歸能推動中國科研改革嗎?》,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受邀出任對話嘉賓。 我在美國工作22年后回國,除了已經強調的歸屬感外,也因為對中國的遠景有信心。但對近期,我和很多人一樣有諸多擔憂。作為科學研究者,我擔心中國科學的基礎不夠堅實。科學需要全體人民都來關心 1978年初,我上大學前不久,以郭沫若名義撰寫的《科學的春天》、徐遲采寫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先后發表,激勵了一代中國人投身科學。30年后時過境遷,從海外回來感受到國家的巨大進步,也感到全社會對科學的態度有很大變化。前幾天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中國科技體制改革,新華社發了消息,但社會上、即使在科研單位似乎也鮮有反響。 當前社會上有幾種......閱讀全文
饒毅對話魯白:海歸要帶頭營造好科研環境
饒毅的演講尖銳、誠懇魯白的發言引人深思 講座吸引了近300名海歸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以及關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問環節”氣氛熱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做客第54期文匯講堂,主講《海歸能推動中國科研改革嗎?》,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受邀出
“海歸·中國夢”論壇在京舉行 饒毅做演講
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與歐美同學會聯合主辦的“海歸·中國夢”論壇暨《影響中國——20位頂尖海歸訪談錄》新書首發儀式10月27日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中央統戰部、中國記協等單位的200余人出席了活動。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傅志寰在致辭中說,年輕一代留學生趕上了祖國高速發展的好時機,應該時刻不忘自
饒毅:改革敢擔當 科研求趣味
2007年,饒毅回國,成為北大首位全球公開招聘的院長。2013年,饒毅主動卸任生科院院長,“盡其心,以事天”是饒毅的卸任辭。對于饒毅,公眾更熟悉的是他大膽、犀利的言論。在饒毅看來,“擔任行政職務要敢于公正做事;從事科學研究要有自己的風格品位”。 “溫和的改革派”、“嚴謹的科學工作者”、“有擔當
饒毅:科研需去除“夾著尾巴”文化
曾經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前院長、現任北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的饒毅,他的行為一直被廣受關注——放棄了國外20多年的生活、工作,來到中國投身科研領域,經歷過美國和中國的兩種科研體制,對于他來說,所承受的不僅僅是體制帶給他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所處環境之下的感受。 對饒毅來講,回國后到底是一個
對話北大教授饒毅:科研經費不是福利
他是享有國際盛譽的神經生物學家,是北京大學教授;對飽受詬病的中國科研體制,他一直保持冷靜關注,也是一個經常提出批評建議的建設者。《北京大學校報》評論他是最有趣的科學家、堅定的改革者。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他曾致信《自然》雜志,督促他們因不嚴謹的報道向中國運動員葉詩文道歉。最近,他
饒毅:科研經費大項目指南是怎么立項的
制度和自律,相輔相成。但是如果毫無自律,制度作用很小,而有些制度,無論如何自律,都無濟于事。本文以科學大項目的經費指南制定過程,說明自律為什么不能糾正制度的錯誤,只有改變才能起作用。 科學經費大項目,是指經費上千萬以上的項目,這些不一定是大科學,大科學是指需要很多人協同參與的項目,如曼哈頓工程
饒毅:從此不再參評院士
一只鞋子掉下來了。8月17日清晨,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發布:饒毅出局。 沒有太多的等待,另一只鞋子緊接著落地,饒毅宣布,從此不再參選院士。 兩只鞋子立時引發了公眾無數關注。 這或許是一種揶揄。 3天前,饒毅撰寫長篇博客文章,呼吁降低科學界職稱。 8月17
饒毅:轉基因期待理性
?饒毅 2012年10月末,有感于公眾人物郎咸平公然稱廣西大學生精子數下降是因為轉基因所致的“無恥造謠”,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發文抨擊,把此言行喻為“保龍種”,并與清末“扒鐵路”的愚行相提并論,以反諷郎咸平在反對轉基因上的“偏執”。 對于方舟子后來在微博中轉述的“饒毅視郎
饒毅:國產博士的記錄
5月24日,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巨大突破的程亦凡應邀來到清華大學作學術演講,這位跨越物理和生物兩大領域的學者大器晚成,2013年,他與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的David Julius教授一起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膜蛋白TRPV1結構,成為冷凍電鏡領域的重大突破。當時,在這項研究剛剛發表不久,北
饒毅卸任北大生科院院長
9月3日上午10點,北大宣布饒毅卸任生科院院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吳虹教授將出任新一任院長。 吳虹簡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和醫學藥理學系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遺傳技術中心主任。JCCC癌癥干細胞研究項目聯合副主任。JCCC泌尿生殖系統腫瘤項目成員,信號轉導研究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