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多發病,主要是見于交通事故,工傷,暴力事件等原因。盡管在理解發病機制和改進早期識別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它仍然是一個嚴重的疾病,往往造成嚴重和永久的殘疾。原發性損傷是指創傷的直接影響,其包括壓迫力,挫傷力和脊髓的剪切力。在沒有脊髓橫斷或明顯出血(在非穿透性損傷中相對罕見)的情況下,脊髓可能在創傷后立即出現病理正常。穿透性損傷通常會產生脊髓的完全或部分橫切。脊髓損傷的繼發性進行性機制通常在幾分鐘內開始,并在受傷后數小時內發展。傳播這種現象的過程很復雜且不完全清楚。可能的機制包括缺血,缺氧,炎癥,水腫,興奮性毒性,離子穩態紊亂和細胞凋亡。在最初出現不完全性脊髓綜合征的患者中,在最初8至12小時內神經系統惡化有時臨床表現為繼發性損傷現象。由于這些繼發過程,脊髓水腫在受傷后數小時內發生,在受傷后第3天至第6天之間變得最大,并在第9天后開始消退。這逐漸被中心性出血性壞死所取代。 臨床表現 脊髓損傷......閱讀全文
脊髓損傷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多發病,主要是見于交通事故,工傷,暴力事件等原因。盡管在理解發病機制和改進早期識別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它仍然是一個嚴重的疾病,往往造成嚴重和永久的殘疾。原發性損傷是指創傷的直接影響,其包括壓迫力,挫傷力和脊髓的剪切力。在沒有脊髓橫斷或明顯出血(在非穿透性損傷中相對罕見)的
由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的學者樊瑜波博士所領導的團隊發現非化學性處理的雙相位電刺激也許可以用來預防神經干細胞因缺乏生長因子所引起的細胞凋亡。這個發現將會在八月發表于《實驗生物及醫學》期刊。此團隊的學者咸信他們的技術在將來可以應用于創傷性脊髓損傷的病人。 創傷性脊髓損傷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聚合物材料,這種材料可以根據對它的沖擊速度來改變自身的顏色,從而有望用于檢測大腦損傷。 希望有一天這種聚合物可注入頭盔或其他頭部穿戴產品中,這樣一旦受到沖擊,大腦損傷程度將一目了然。 2015年8月16-20日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ACS)第250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5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若因跌倒或其他事故遭受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將升高。相關結果已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病學分冊》(JAMA Neurology)。 研究的第一作者、舊金山退伍軍人醫療中心Raquel C
外傷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特別是在基層醫院比較多見,主要是由于掌或者拳直接擊打耳部導致的[1]。鼓膜穿孔后出現的主要的臨床癥狀就是聽力的下降,如果鼓膜穿孔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可能會出現感染的可能,而一旦感染后可能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并發癥。 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自然愈合(干燥療法)和手術
一、創傷性急性硬腦膜下血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創傷性急性硬腦膜下血腫(ICD-10:S06.501) 行硬腦膜下血腫清除術(ICD-9CM-3:01
創傷性腦損傷(TBI,從事身體接觸型運動的運動員中和軍隊中的一種常見病)的癥狀與急性神經功能障礙相關,同時TBI也是阿爾茨海默氏癥的一大風險因子。與腦中 “磷酸化的滔蛋白”(P-tau)的積聚相關的滔蛋白病變是與慢性創傷性腦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癥相關的神經退化的一個典型特征,但它此前尚未在TBI的
脊柱骨折占全身骨折5%~6%,胸腰段(T10~L2)最常見,頸椎次之。創傷性脊髓損傷(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外傷引起的脊髓橫貫性損害,造成損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經功能(運動、感覺、括約肌及自主神經功能)的障礙。嚴重的脊柱創傷常造成神經損
導讀持續輕度創傷性腦損傷(mTBI)是一種復雜的、異質性的損傷,其病理機制包括神經軸索損傷和血管損傷,并伴有強烈的炎癥反應。機械組織損傷后,受損細胞釋放外泌體到胞外空間。外泌體可以穿過血腦屏障,并可以從外周循環系統中分離出來,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從外周循環中檢測其含量。外泌體所攜帶的物質可以使研究人員更
一、創傷性閉合性硬膜外血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創傷性閉合性硬膜外血腫(ICD-10:S06.401) 行硬腦膜外血腫清除術(ICD-9-CM-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