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清:共建面向未來的歐亞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
吳清海倡議共建面向未來的歐亞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 11月3日,“一帶一路”(北京)食品安全合作高層對話在京召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出席會議并致辭,他倡議共建面向未來的歐亞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 吳清海指出,加強歐亞食品安全合作是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目前,“一帶一路”食品安全通道尚未完全打通,絲綢之路上發達的鐵路基礎設備的運輸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質檢總局愿與沿線國家相關部門一道,不斷充實完善“一帶一路”食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和內容,加強沿線國家對各相關國家和經濟體食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的了解,共同打通歐亞“食品安全大通道”,促進食品貿易健康發展,造福沿線各個國家。 吳清海表示,打造歐亞食品安全大通道是提升合作的最有效方案。食品安全國際合作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立合作機制,制定技術方案,加強監管合作實踐等手段打通歐亞“食品安全大通道”,共建面向未來的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是大勢所趨。 吳清......閱讀全文
吳海清:共建面向未來的歐亞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
吳清海倡議共建面向未來的歐亞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 11月3日,“一帶一路”(北京)食品安全合作高層對話在京召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出席會議并致辭,他倡議共建面向未來的歐亞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 吳清海指出,加強歐亞食品安全合作是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目前,“一帶一路”食品安全通
吳清海出席“進口食品安全口岸行”主題日活動
6月20日,質檢總局在山東青島舉辦“進口食品安全口岸行”主題日活動啟動儀式。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山東省副省長夏耕出席并發表講話。 吳清海簡述了我國進出口食品貿易情況,介紹了質檢總局在保障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對我國進口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要向出口國官方傳導食品安全責任,逐
吳清海倡議共建面向未來的歐亞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
11月3日,“一帶一路”(北京)食品安全合作高層對話在京舉行。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出席并致辭,他倡議共建面向未來的歐亞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關系。 吳清海指出,加強歐亞食品安全合作是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目前,“一帶一路”食品安全通道尚未完全打通,絲綢之路上發達的鐵路基礎設備的運輸作用還沒有
吳清海出席第19屆投洽會并調研檢驗檢疫工作
9月7日至8日,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廈門出席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并調研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他要求檢驗檢疫部門繼續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為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機制改革探索新機制、創造新經驗。 吳清海出席了投洽會“一帶一路”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他表示,食品安全國際合作是“一帶一路
吳清海出席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會議
1月29日至30日,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在寧波召開。會議首先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以及全國食品安全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精神,傳達了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對進出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批示,回顧了“十二五”時期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績,總結了2015年工作,研究部署了“十
吳清海:充分發揮質檢職能
7月14日至17日,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陜西調研質檢工作。吳清海一行深入秦川機床股份有限公司、陜西西鳳酒廠等企業和西安國際港務區,廣泛聽取基層一線干部職工和服務對象的意見與建議。 吳清海指出,陜西質檢兩局在貫徹落實“十二字方針”、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有很多好做法,取得了明顯成效。他要求,面對
吳清海:勇于先行先試 推進工作創新
1月29日至30日,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寧波出席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并赴口岸一線和寧波檢驗檢疫局調研。 吳清海一行實地考察了寧波港集團、寧波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地、保稅區進口商品市場、保稅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體驗店、北侖第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和寧波局。在寧波港集團和碼頭現場,吳清海詳細
質檢總局:打造食品農產品安全國際共治典范
6月17日,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在河北唐山召開,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出席開幕式,并參加“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國際貿易發展”論壇作主旨演講。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出席論壇并致辭。 吳清海表示,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已與中東歐國家質檢部門簽署108份質檢合作文件,先后舉辦“一帶一路”
吳清海:營造質檢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8月16日至17日,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吳清海帶領總局進出口食品局、計量司、辦公廳有關同志赴山東調研質檢工作。吳清海一行先后考察了山東青島檢驗檢疫局報檢大廳、山東檢驗檢疫局標本室和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分別召開檢驗檢疫部門和出口企業座談會。其間,深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特集團等企業,廣泛
國家質檢總局吳清海:三方責任互動可保我國食品安全
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司長吳清海 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司長吳清海在第二屆(2010)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上建議,有關地方政府應對食品加工生產業再付出更大努力,實行企業、部門、政府三方為主的責任互動,再加上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才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