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并發癥的治療
NSTE-ACS的處理旨在根據危險分層采取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冠脈血運重建策略(表1)。可使用TIMI或GRACE積分系統對NSTE-ACS患者的缺血風險進行危險分層。使用CRUSADE出血積分系統對NSTE-ACS患者的出血風險進行危險評估。 表1NSTE-ACS早期危險分層 (1)抗栓治療與STEMI相似。 (2)抗心肌缺血和其他治療與STEMI相似。 (3)溶栓治療由于發病機制與STEMI存在不同,NSTE-ACS不建議使用溶栓治療。 (4)PCI治療 1)高危患者對高危NSTE-ACS[包括有血清cTn或心電圖ST-T波變化,糖尿病、腎功能不全(eGFR<60ml/min?1.73m [1] )、心功能減退(LVEF<40%)、梗死后早期心絞痛、最近PCI、以往CABG史和中至高GRACE危險積分]的患者主張于癥狀發生最初72h內行診斷性冠脈造影,然后根據病變情況作血運重建治療。對心肌缺血極高危患......閱讀全文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并發癥的治療
NSTE-ACS的處理旨在根據危險分層采取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冠脈血運重建策略(表1)。可使用TIMI或GRACE積分系統對NSTE-ACS患者的缺血風險進行危險分層。使用CRUSADE出血積分系統對NSTE-ACS患者的出血風險進行危險評估。 表1NSTE-ACS早期危險分層 (1)抗栓治療與
概述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
(1)住院后初始處理所有STEMI患者到院后應立即給予吸氧和心電圖、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監測,伴有嚴重低氧血癥者,需面罩加壓給氧或氣管插管并機械通氣。鎮痛治療。 (2)溶栓治療STEMI急性期行直接PCI已成為首選方法,但由于能開展直接PCI的醫院不多,當前尚難以普遍應用。溶栓治療具有快速、簡便、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并發癥有哪些?
AMI患者可并發: 1.心律失常 見于75%~95%的AMI患者,多發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時內最多見。各種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縮。室顫是AMI早期,特別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也較多見,室上性心律失常則較少,多發生在心力衰竭者中。 2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介入治療策略
? 《ESC/EACTS 2010年血運重建指南》STEMI患者的再灌注策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癥狀:1、患者到全科醫生或心臟病學專家就診,接受緊急醫療服務系統,院前 診斷后緊急救治救護車送至導管室,后去有急診PCI能力中心行急診PCI手術。2、自行***患者到無急診PCI能力的中心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抗栓治療
1)抗血小板治療①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只要無禁忌證,均應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腸溶阿司匹林300mg,繼以100mg/d長期維持。②噻吩并吡啶類:在首次或再次PCI之前或當時應盡快服用氯吡格雷初始負荷量300mg(擬直接PCI者最好600mg)。住院期間,所有患者繼續服用氯吡格雷75mg/d
急性冠脈綜合征概述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UA)。 ACS是一種常見的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種嚴重類型。常見于老年、男性及絕經后女性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絕大多數ACS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的結果。 極少數ACS由非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動脈炎、外傷、夾層、血栓栓塞、先天異常、濫用可卡因,或心臟介入治療并發癥)。 當冠狀動脈的供血與心肌的需血之間發生矛盾,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缺氧時,即可發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預后簡介
AMI患者的預后與梗死范圍的大小、側支循環產生的情況以及治療是否及時有關。急性期住院病死率過去一般為30%左右,采用監護治療后降至15%左右,采用溶栓療法后再降至8%左右,住院90分鐘內施行介入治療后進一步降至4%左右。死亡多發生在第一周內,尤其在數小時內,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者,病
有關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的兩項研究
? 大多數因可能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癥狀而到急診科就診的患者并沒有心肌梗死(MI),而且一些患者也沒有冠狀動脈疾病(CAD)證據,這是大家公認的。然而,由于臨床醫生經常會遇到固有的不確定性,在評估這種患者和考慮有關“被忽略”事件的可能性時,大量的資源經常被投入到此類患者的評估和管理上。一
如何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
當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癥狀或心電圖動態改變而無心肌壞死標志物升高時,可診斷為心絞痛。 存在下列任何一項時,可以診斷心肌梗死。 1.心臟生物標志物(最好是肌鈣蛋白)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1次數值超過正常上限,并有以下至少1項心肌缺血的證據: (1)心肌缺血臨床癥狀; (2)心電圖出現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