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出血癥病毒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科院的資助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孫飛研究組與其合作者在兔出血癥病毒結構及其表位抗原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病原學雜志《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 兔出血癥(RHD)是一種急性、致死傳染病,家兔在感染后48~72小時死亡。1984年,中國首次報道了兔出血癥的暴發,隨后在歐洲、美洲等地區逐漸流行。該病的病原體兔出血癥病毒(RHDV)隸屬杯狀病毒科兔病毒屬。相比杯狀病毒科其他病毒屬,有關兔病毒屬病毒的高分辨率結構研究尚屬空白。 孫飛等通過對RHDV衣殼蛋白的結構進行分析以及不同病毒株的序列比對,設計出一段多肽,通過受體結合實驗證明了該多肽可以和兔的組織細胞結合,且中和實驗結果表明該多肽能有效刺激細胞產生抗體,利用該多肽制備的疫苗可以有效防御RHDV的感染。 該項研究對于研制新型的兔出血癥疫苗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將促進基于兔出......閱讀全文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成功分離出寨卡病毒
昨日從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獲悉,該所通過與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密切合作,成功分離出1株寨卡病毒,血清樣本來源于從薩摩亞入境我國深圳的患者。 寨卡病毒在巴西、哥倫比亞等多個美洲國家和地區肆虐,該病毒可能引發新生兒小頭癥,從而被推上風口浪尖。寨卡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傳播,目前尚缺乏針對該病毒的特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等成功分離出寨卡病毒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近期與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作,成功分離出1株寨卡病毒。該株病毒和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首次分離的SZ01株寨卡病毒屬于同一血清樣本,都來源于從薩摩亞入境我國深圳的患者。 武漢病毒所副所長肖庚富研究員從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得最后50微升珍貴血清樣本;該所黃病毒課題組研究員張波帶
與病毒賽跑 為生命守護 ——走近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時指出,要組織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進行科研攻關,加大相關試劑、疫苗、藥品的研發力度,爭取早日取得突破。 從去年年底至今,病毒溯源、病原檢測、藥物篩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病毒所”)的科技工作者就一直在為抗擊疫情加緊科研攻關,一刻也不停歇。
中科院發現人源寨卡病毒抗體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宣布,該所嚴景華研究員和高福院士領銜的課題組從一名寨卡病毒感染者體內發現了兩株高效、特異的寨卡病毒單克隆抗體,該抗體有望成為治療寨卡病毒感染的候選藥物。這項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 由于寨卡病毒與同是黃病毒屬的登革病毒親緣關系很近,
中科院高福實驗室:破解致命病毒
科技即國力。在科技創新中,國家各學科領域的一批頂尖實驗室發揮著關鍵的先鋒引領作用。近日,央視《新聞聯播》推出《超級實驗室》系列報道,首期節目介紹了清華大學施一公實驗室。那么,生命科學領域第二個“被選中”的是誰的實驗室呢?第三期的《超級實驗室》聚焦的正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實驗室。 20
2018年武漢病毒研究所發現新型冠狀病毒了?中科院辟謠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有網友翻出2018年“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舊聞,懷疑“是否兩年前就已發現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記者今天向中科院求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稱2018年報道的“病毒”,與此次引發肺炎疫情的2019-nCov并非“同一種病毒”。 2018年4月,國際學術
中科院發現寨卡病毒關鍵蛋白晶體結構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院士高福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施一帶領的科研團隊針對寨卡病毒(ZIKV)進行分析,發現非結構蛋白1(NS1)的分子結構。該研究成果提供了非結構蛋白1的原子層面圖像,在這之前非結構蛋白1同樣參與了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等疾病的發病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4月1
中科院海歸教授揭示抗病毒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孫兵研究員90年代曾在美國NIH做博士后和高級訪問學者,之后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免疫學專業,回國從事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作為通訊作者已發表了多篇SCI文章。近期其研究組發現TRIM家族分子:TRIM44是一個病毒介導的免疫反應正性調控蛋白,并由此揭示了一
中科院CellRes發布抗病毒蛋白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通過解析抗病毒蛋白ISG54的晶體結構,揭示了新的RNA結合結構以及潛在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論文發布在7月24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劉迎芳研究員,其主要研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炎癥反應性疾病研究獲進展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魏濱帶領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王紅艷研究組通力合作,在炎癥相關的人類疾病及樹突狀細胞疫苗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臨床研究雜志》《炎癥雜志》上。 炎癥反應在機體抵御病原入侵、組織修復、調整應激反應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