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魏濱帶領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王紅艷研究組通力合作,在炎癥相關的人類疾病及樹突狀細胞疫苗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臨床研究雜志》《炎癥雜志》上。
炎癥反應在機體抵御病原入侵、組織修復、調整應激反應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肝細胞癌的發生常與病原微生物感染誘導的慢性炎癥有關,肝細胞癌中出現的大量天然免疫細胞影響著病程的發展。
魏濱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絲/蘇氨酸蛋白激酶4(STK4)調節巨噬細胞TLR3/4/9介導的炎癥反應從而影響肝癌的發生,該項研究為肝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分子標記,并為探索肝癌患者的精準治療方案提供了新的分子靶點。
此外,新的研究也表明與炎癥反應相關的生物標記物可以用來檢測動脈粥樣硬化、外周動脈疾病尤其是外周動脈狹窄的進程。該小組通過對53例患有不同程度外周動脈狹窄病人血清中的炎性分子、血脂和營養參數進行檢測,發現中度或嚴重外周動脈狹窄病人的血清中VEGF-C和IL-6的表達量明顯上升,表明VEGF-C和IL-6可以作為診斷嚴重外周血管狹窄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物標記。該項研究為臨床早期診斷動脈粥樣硬化提供了一種新的輔助方案。
不同優勢植物功能群濕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凈交換對增溫的響應。中科院大氣所供圖全球增溫對濕地的溫室氣體“匯”(簡稱碳匯)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何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
2023年3月18日,《CellStemCell》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躍軍研究組題為《人神經分化過程中跨時間......
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引進更多京津高端人才服務河北,加深京冀科技合作,2月24日,由河北省科學技術廳、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和定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河北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和定州市科學技術局共......
3月8日,《自然》(Nature)雜志發布一則突發消息,著名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將中斷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關系,撤出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領導工作。2004年,在中法領導人見證下,中國科學院與法國巴斯德研......
近期,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駱軍委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樹深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題為《加強半導體基礎能力建設點亮半導體自立自強發展的“燈塔”》的文章,引起業界廣泛討論。該文章就中美科技戰中的“......
光明日報蘇州2月19日電(記者蘇雁)2月18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二期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總驗收。據悉,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是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以......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李博強、田世平等制備了一種高效、穩定、易回收、可重復使用、安全性高的棒曲霉素脫除酶制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危險材料雜志》。真菌毒素是真菌產生的次級代謝物,是食品行業中廣泛存在......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熱浪事件歸因為何?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尹寶樹團隊在該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學領域Top期刊《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 據介紹,&nb......
2月11日至12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2023年度工作會議。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作工作報告并作總結講話。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陰和俊,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分階段主持會議。中科院全體院領導,部分院老......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建所初衷就是為落實國家聲學規劃,滿足國家迫切需要,這也成為聲學所立所之本。近60年來,聲學所人初心不變、使命不改,始終致力于聲學和信息處理技術學科的基礎和高技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