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曝膠囊生產企業另設原料產品倉庫逃避監管
“救命膠囊”為何成“奪命膠囊” “中國膠囊之鄉”浙江新昌縣儒岙鎮陷入困局 誰也想不到,前陣子疑點重重的工業明膠被食用風波,最后會落實在藥品身上。眾人驚呼:監管部門干什么去了?行業協會的自律又體現在哪里? 據悉,截至17日上午8時,新昌縣公安機關已對23名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藥用空心膠囊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其中22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1名取保候審。共查封涉及生產問題膠囊的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新昌縣華星膠囊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生產線57條、原料倉庫12個、成品倉庫14個,抽檢明膠23批、膠囊成品78批。隨著媒體的曝光,一場不小的信譽危機直擊素有“中國膠囊之鄉”之稱的新昌縣儒岙鎮。而受傷的,不僅有廣大消費者,也有當地很多遵紀守法的企業和員工,人們或許在思考:違法經營終是害人害己。 “膠囊之鄉”的前世今生 儒岙鎮,是浙東地區新昌縣南部天姥山麓的一個邊緣小鎮,距縣城約20公里,總人口不足3萬。直接和......閱讀全文
鉻毒膠囊檢測
方案優勢 ? ? ? 線性關系好,回收率高,可滿足藥用空心膠囊中微量鉻元素的測定。 ? ? ? ? ? ? ? 采用標準 ? ? ? 2010年《中國藥典》 ? ? ? ? ? 方法/原理/步驟 ? ? ? 樣品的前處理 將阿莫西林膠囊和
毒膠囊讓人很害怕
4月15日,央視曝光有廠家用皮革廢料制成工業明膠生產藥用膠囊,這種膠囊有致癌風險。因為毒膠囊被曝光,網絡上出現了種種應對之法,剝皮吃、夾饅頭吃等,針對這些“妙招”,醫生表示,膠囊不宜去皮吃。 有網友說:“以后吃藥都不吃膠囊了,粉末倒出來,膠囊皮扔掉”,更有奇思妙想:“將
毒膠囊是“食品”還是“藥品”
對于“毒膠囊案件”,有人認為應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性。有人認為,毒膠囊是一種藥品,應以生產、銷售假藥罪追究責任。筆者認為,“毒膠囊”在刑法語境中應當定性為“食品”。 毒膠囊不屬于“假藥”。正常的藥用膠囊是食用明膠加工而成,其本身不是藥品,只不過是盛有藥品的空心外殼,又稱為空心
皮革廢料變身藥用膠囊 “毒膠囊”是怎樣煉成的
昨天,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本期節目《膠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紹興新昌一些企業制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業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制劑,因此這樣制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 鉻,是一種
復旦復華檢出購買“毒膠囊”
“毒膠囊事件”爆發近一周后,復旦復華(600624)今日公告,經上海藥監局抽查,檢測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旦復華藥業有限公司(藥業公司)從浙江康諾膠囊有限公司購入的明膠空心膠囊中有一件樣品鉻含量超標。 據悉,在公司對所用膠囊進行全面自查的同時,上海藥監局對明膠空心膠囊進行抽查抽檢。經抽查,藥業公
工業明膠“毒膠囊”吃壞了患者
牟取暴力的不法企業以工業明膠代替食用明膠為原料,生產藥用膠囊,并出售給制藥廠商,最終進入患者腸胃,危害身體健康,這起2012年初被曝光的“毒膠囊”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毒膠囊的毒緣自鉻超標,而鉻來自工業明膠,沿著這種加工鏈條,人們的目光開始聚焦在原料的源頭---含鉻皮革邊角廢料。含鉻皮革碎料由于其資
九千萬粒毒膠囊流向不明 浙江膠囊產業再受考驗
據央視9月3日報道,浙江寧海檢察院日前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毒膠囊”案件,來自新昌縣儒岙鎮的老板潘某雇用10名新昌老鄉,短短5個月時間內,生產出售了多達9000萬粒“毒膠囊”。至今,這些“毒膠囊”仍去向不明。 就在兩年前,素有 “膠囊之鄉”之稱的浙江新昌縣膠囊產業被曝使用“毒膠囊”。彼時,媒體
三問"毒膠囊"事件 整個膠囊行業是否無可救藥?
? 核心閱讀 “毒膠囊”等藥害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其中既有企業的責任,也有市場機制不健全、相關制度不完備的問題,還有監管乏力的弊端 一石激起千層浪,余波至今未盡消。 4月15日中午,央視每周質量播報的節目一經播出就在公眾中引發強烈關注和焦慮。據報道,百姓平時常吃的各種膠
別讓毒膠囊成為打不死的“小強”
日前,浙江省寧海縣檢察院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毒膠囊”案件,潘某等11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寧海檢察院批準逮捕。在今年2月至7月短短5個月內,潘某等11人非法生產有毒空心膠囊約9000萬粒。這些膠囊中重金屬鉻均超標,最高的超過正常標準的65倍。 “毒膠囊”對民眾而言并不陌生,201
“毒膠囊”2004年已曝光無人處理
“毒膠囊”一事正處于風口浪尖中。昨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督查組已到達毒源發散地浙江新昌,表示將盡快查明藥用空心膠囊所用原料明膠的來龍去脈情況。有爆料人士稱,“食用明膠一噸最低要4.8萬元,稍好的要6萬元,而央視曝光的‘毒膠囊’只要3萬多元。”在差價背后,整個行業彌漫著監管缺失的灰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