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膠囊”一事正處于風口浪尖中。昨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督查組已到達毒源發散地浙江新昌,表示將盡快查明藥用空心膠囊所用原料明膠的來龍去脈情況。有爆料人士稱,“食用明膠一噸最低要4.8萬元,稍好的要6萬元,而央視曝光的‘毒膠囊’只要3萬多元。”在差價背后,整個行業彌漫著監管缺失的灰幕。
負責人縱火銷毀證據被拘
昨日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獲悉,該部門已抵達浙江新昌縣,后者堪稱膠囊制造大縣,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0%左右,而如今該縣膠囊廠都已停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會同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媒體報道涉及的藥用空心膠囊生產企業進行檢查。同時,新昌縣公安局已對2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并查封生產線57條、原料倉庫12個、成品倉庫14個,抽檢明膠23批、膠囊成品78批。
在新昌方面緊急行動的同時,給新昌提供工業明膠的河北地區也被監管。在“毒膠囊”原料供應商――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學洋明膠蛋白廠的經理宋訓杰實施縱火銷毀證據被拘留后,阜城縣的明膠企業也已全面停產整頓。
修正藥業更改聲明受質疑
事件曝光后,涉事的9家藥企中沒有一家向消費者公開道歉,引發民眾不滿。先是修正藥業官網被黑,之后青海格拉丹東藥業有限公司和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也相繼被黑。黑客留下“我的爛鞋子被你們拿去做膠囊了?”“要做良心藥啊!”等語句。昨日,涉事藥企――通化金馬股價繼續下跌3.41%;一年內兩度曝出藥品質量問題的四川蜀中制藥則一直保持沉默,但業內對其詬病不斷,去年其曾涉嫌使用蘋果皮制造藥品,后被查出生產過程中違反相關規定,接到監管部門630多萬元的罰單。
而被網友黑過官網的修正藥業昨日則發布聲明稱,集團對此高度重視,在第一時間停止了問題產品的銷售,并組建了調查小組。聲明強調該公司產品羚羊感冒膠囊所選擇的空心膠囊生產企業是資質齊全、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企業,并將對復檢結果保留依法追究相關供應商責任的權利。
但在此之前,修正藥業官方網站就已經登出過一份聲明顯示:“修正藥業承諾,如果檢驗出有任何質量問題,公司愿意接受國家機關的任何處理。”突然撤換更改原有聲明,修正藥業背后動機備受業內質疑。
昨日有業內人士稱,自詡“資質齊全、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企業”,有部分其實在與供應商簽合同時就已經表明――該膠囊為工業明膠,不能用于藥用,倘若要追究供應商責任,以推卸藥企自身生產“非藥用膠囊”的現實,恐怕上了法庭也未必能贏。
各地動態
深圳停售鉻含量超標藥品
記者鄭雁虹報道記者了解到,針對13種鉻含量嚴重超標藥品,深圳市藥監部門已在全市開展排查。據藥監部門表示,深圳無藥用空心膠囊的生產企業,具體調查結果將于今日公布。
佛山未發現“有毒膠囊”
新快報訊記者區君君報道“空心膠囊到底合不合格,要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最終檢測結果為準,市民切忌恐慌!”截至昨日發稿前,記者從佛山區域已接到來自市民的數十個咨詢電話,大家對如何判斷“膠囊”的毒性缺乏認識。甚至有病人要求醫院開出“膠囊無毒”的證明才肯用藥,給當地醫護工作帶來了很大不便。
對此,佛山市藥監局負責人昨日稱,佛山暫未發現同批次的任何產品,只發現5種同廠商同名藥品,共計3500盒。目前這3500盒藥品已被強行下架,移交到國家藥監局進行統一檢測,最終結果將于本周內公布。
行業聲音
供求雙方均已違規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與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昨日表示,我國已經建立了藥品質量監管體系,《中國藥典》對明膠空心膠囊有明確的標準,沒有藥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能生產藥用空心膠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對藥品生產企業的供應商管理有明確要求。“毒膠囊”事件中供應和采購雙方均違反了現行法規。
據RDPAC闡述,企業對于供應商的管理,是確保藥品質量的關鍵一步。涉事的9家企業如果對主要供應商(包括原料、輔料、中間體、包裝材料等的供應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現場檢查,或者簽訂正式的質量協議的話,“毒膠囊”事件是不應該發生的。
國家層面監管不力
昨日華南一家大型膠囊制劑廠則爆料稱,目前空心膠囊在行業內已有完善的生產流程和標準,但在國家層面卻一直沒有GMP認證。此次事件的曝光,很大程度上是監管不力的體現。上述人士稱,使用藍皮膠生產的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就普遍存在,而目前在行業內也并非一個秘密。由于沒有GMP認證,行業標準又極容易被利益所沖垮,便容易出現以次充好的情況。
知名醫藥投資人姜廣策則表示,此次明膠事件反襯出藥用輔料的重要性,假如唯低價招標政策能糾正過來,國家代之以建立科學合理的藥品質量評價體系,則藥物輔料這一細分行業的發展空間相當大。
網友惡搞
膠囊“去皮”吃法多
新快報訊記者華靜言陳楊報道“毒膠囊”曝光后,杭州一位老太太不愿吃膠囊外殼,于是“剝皮吞粉”,結果灼傷食道。如何解決大家的食藥憂慮?壓力下,網友們智慧爆發了,發明了饅頭吃法、水果挖洞吃法等。
膠囊外殼怕有“毒”,生吞藥粉恐傷身。這藥該怎么吃呢?網友惡搞出各種口味的膠囊“去皮”新吃法。例如餃子吃法、云吞吃法以及窩窩頭制膠囊的“窩囊吃法”等。此外,針對口感愛好不同的人群,網友還“開發”出了將藥粉夾在兩片吐司中,咀嚼細品的“三明治吃法”;適合減肥一族的香蕉挖洞添藥粉吞服法等。
有網友就支招,為重建大家的“吃藥信心”,醫院和藥店應該隨藥贈送饅頭。“繼魯迅的小說后,‘藥’和‘饅頭’又一次跨界聯手了。”網友“麥狗“調侃說。雖然饅頭只解決了藥苦難咽的問題,但大家相信,“萬能的微博”一定能進一步“開發”出“腸溶型饅頭”和“緩釋型饅頭”,解決各類膠囊的服用問題。網友們認為,此次“毒膠囊”事件,將刺激今后的粉末藥品包裝產業,出現形狀多樣化、材質多樣化的發展態勢。
專家提醒
“饅頭吃法”不可取
據了解,要用膠囊裝的藥,有的是對食道或胃黏膜有刺激性,有的是因為口感不好,有的是易于揮發或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等。不分藥效用饅頭裹著吃,是不科學的。
中山一院藥學部主任陳孝告訴記者,部分藥品設計成膠囊劑型,是為了藥物在腸道才被吸收。如此,去掉膠囊后無論是用饅頭還是其他淀粉物質代替,一到胃部就被消化吸收。對于腸溶性的膠囊藥物等,“換殼”會影響其療效。
記者還了解到,緩釋、控釋以及對口腔和胃有刺激的藥也不能剝開吃,膠囊外殼可以保護藥物成分不被胃液破壞。此外,去掉膠囊殼可能會造成藥物流失、藥效降低。網友如果擔心,相同藥效的藥物可以盡量選擇片劑、丸劑或沖劑。
“毒膠囊”對民眾而言并不陌生,2012年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曾報道《膠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制成工業明膠制造毒膠囊。這一次還是工業明膠。而且,令人遺憾的是,此次曝光的900......
8月2日,石家莊市公安局網警巡查執法對外發布,“國家食藥監局緊急叫停13種有毒膠囊”實為舊聞新炒,網民莫傳謠。近日,石家莊的微信群流傳著這樣一條信息:“請緊急通知家人清理并轉告,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
日前,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發來“CNAST0802明膠空心膠囊中鉻含量的測定”能力驗證結果。江西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中心報的兩個樣品中鉻的結果全部滿意,在全國105家參加了本次活動的實......
記者30日從濟南市公安局獲悉,當地警方今年10月上旬搗毀6處涉嫌制售假藥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查扣“毒膠囊”500余萬粒,涉案金額500余萬元。此外,在浙江警方協助下,辦案民警跨省破獲“案中案”,......
對于“毒膠囊案件”,有人認為應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性。有人認為,毒膠囊是一種藥品,應以生產、銷售假藥罪追究責任。筆者認為,“毒膠囊”在刑法語境中應當定性為“食品”。毒膠囊不屬于“假藥”。......
日前,浙江省寧海縣檢察院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毒膠囊”案件,潘某等11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寧海檢察院批準逮捕。在今年2月至7月短短5個月內,潘某等11人非法生產有毒空心膠囊約9000萬粒......
據央視9月3日報道,浙江寧海檢察院日前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毒膠囊”案件,來自新昌縣儒岙鎮的老板潘某雇用10名新昌老鄉,短短5個月時間內,生產出售了多達9000萬粒“毒膠囊”。至今,這些“毒膠囊”仍去向......
1月16日,由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發起,全國百余家綜合媒體共同參與的“2012·中國十大健康新聞”評選在京揭曉。其中,毒膠囊事件得票數最多,位列十大健康新聞之首。其余九條健康新聞按得票數從高到低分別為:......
聯邦制藥今年以來股價走勢市民爆料的爬出活蟲的阿莫西林繼毒膠囊、污染環境事件后港資企業聯邦制藥(03933.HK)今年來可謂陷入多事之秋。繼5月毒膠囊事件后,6月其子公司內蒙古聯邦制藥又被踢爆涉嫌污染環......
中新社香港8月9日電(記者周志彬)香港近日發生運載聚丙烯膠粒貨柜墮海,膠粒被沖上香港海域及沙灘的事件。膠粒的貨主、中國石化9日表示,撥款1000萬港元作為專項資金用于打撈和清理,努力還香港海灘原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