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法一:纖維素是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生產原料來源于木材、棉花、棉短絨、麥草、稻草、蘆葦、麻、桑皮、楮皮和甘蔗渣等。我國由于森林資源不足,纖維素的原料有70%來源于非木材資源。我國針葉材、闊葉材的纖維素平均含量約43-45%;草類莖稈的纖維素平均含量在40%左右。纖維素的工業制法是用亞硫酸鹽溶液或堿溶液蒸煮植物原料,主要是除去木素,分別稱為亞硫酸鹽法和堿法。得到的物料稱為亞硫酸鹽漿和堿法漿。然后經過漂白進一步除去殘留木素,所得漂白漿可用于造紙。再進一步除去半纖維素,就可用作纖維素衍生物的原料。生產方法二:用纖維植物原料與無機酸搗成漿狀,制成α-纖維素,再經處理使纖維素作部分解聚,然后再除去非結晶部分并提純而得。生產方法三:將選好的工業木漿板疏解,然后送入已加1%~10%的鹽酸(用量為5%~10%)的反應釜進行升溫水解,溫度為90~100℃,水解時間0.5~2h,反應結束后經冷卻送人中和槽,用液堿調至中性,過濾......閱讀全文
生產方法一:纖維素是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生產原料來源于木材、棉花、棉短絨、麥草、稻草、蘆葦、麻、桑皮、楮皮和甘蔗渣等。我國由于森林資源不足,纖維素的原料有70%來源于非木材資源。我國針葉材、闊葉材的纖維素平均含量約43-45%;草類莖稈的纖維素平均含量在40%左右。纖維素的工業制法
常見的畜禽飼料如谷物、豆類、麥類及加工副產品等都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除了反芻動物借助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一部分外,其它動物如豬、雞等單胃動物則不能利用纖維素。 以下是纖維素酶在牛、雞、豬日糧中的應用: 牛日糧 焦平林等(1996)用閹牛試驗,在日糧中按每頭每日添加纖維素酶40g,飼喂60天,結
常見的畜禽飼料如谷物、豆類、麥類及加工副產品等都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除了反芻動物借助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一部分外,其它動物如豬、雞等單胃動物則不能利用纖維素。
通過預處理和酶促糖化,木質纖維素生物質作為生產細菌納米纖維素(BNC)的低成本原料具有巨大的潛力。本項研究中,比較三種新型BNC生產菌株與Komagataeibacterxylinus ATCC 23770對抑制物的耐受性。所研究的抑制劑包括呋喃醛(糠醛和5-羥甲基糠醛)和酚類化合物(松柏醛和香
從植物纖維中提取半纖維素的方法,其步驟是:將植物纖維、堿、水混合后放入帶有攪拌裝置和加熱系統的反應釜中,將反應釜溫度升至35℃~85℃,同時在300rpm~2000rpm的轉速條件下,攪拌10s~10min,以常規方法過濾或離心,得到的濾液或上清液即為半纖維素的提取液;向半纖維素的提取液中加入其2~
纖維素酶是繼淀粉酶和蛋白酶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工業用酶制劑,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能源、食品、造紙、紡織洗滌、醫藥、動物飼料以及農業廢棄物處理等領域。但是昂貴的發酵生產成本是目前制約纖維素酶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而廢紙作為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資源之一,由于其纖維素含量高、價格低廉、來源廣泛、易獲取及產生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種以纖維素為原料發酵生產丁醇的方法”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1010213076.4)。 石油資源的短缺、價格波動及諸多環境問題,使一種新型的液體燃料——生物丁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丁醇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生物燃料,具有諸多的優點:丁醇熱值和辛
概念硝酸纖維素膜(nitrocellulose filter membrane,簡稱NC膜),在膠體金試紙中用做C/T線的承載體,同時也是免疫反應的發生處。NC膜是生物學試驗中最重要的耗材之一。NC膜的生產原理勻漿配比購買回來的原料硝酸纖維素粒子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有機化學物,溶解形成混漿,在該漿體內,
來自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宣布已成功地將纖維素轉化成淀粉,這為從植物中攝取新的營養物質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纖維素和淀粉具有相同的化學式,僅化學鍵存在差異。研究人員希望利用級聯酶打破纖維素的骨架,重新構型轉變成淀粉。新的方法將從非食品植物材
將CMC直接與水混合,配制成糊狀膠液后,備用。在配置CMC糊膠時,先在帶有攪拌裝置的配料缸內加入一定量的干凈的水,在開啟攪拌裝置的情況下,將CMC緩慢均勻地撒到配料缸內,不停攪拌,使CMC和水完全融合、CMC能夠充分溶化。在溶化CMC時,之所以要均勻撒放、并不斷攪拌,目的是“為了防止CMC與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