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
采用標準 國標GB 5413.37-2010 方法/原理/步驟 1.樣品前處理方法 適用于乳和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測定。 ⑴提取方法: ①乳: 稱取50 g(精確至0.01 g)混勻的試樣,置于50 mL具塞離心管中,在水浴中加熱到35℃~37℃。在6000轉/分鐘下離心15 min。收集全部上清液,供凈化用。 ②發酵乳(包括固體狀、半固體狀和帶果肉型): 稱取50 g(精確至0.01 g)混勻的試樣,用0.5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在酸度計指示下調pH值至7.4,在9500轉/分鐘下勻漿5 min,在水浴中加熱到35℃~37℃。在6000轉/分鐘......閱讀全文
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
? ? ? 采用標準 ? ? ? 國標GB 5413.37-2010 ? ? ? ? ? 方法/原理/步驟 ? ? ? 1.樣品前處理方法 適用于乳和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測定。 ⑴提取方法: ①乳: 稱取50 g(精確至0.01
乳及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均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它們存在于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特別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霉菌毒素。黃曲霉毒素主要包含B1,B2,G1,G2,M1,M2等。黃曲霉
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薄層分析法(TLC)
TLC法是檢測黃曲霉素最為經典的方法,也是以前最為常用的方法,至今仍為一些檢測機構所用,也是一種國標方法。其原理是針對不同的試樣,用適宜的萃取溶劑將黃曲霉素從試樣中萃取出來,經柱層析凈化后,再在薄板上展開后分離。利用黃曲霉素的熒光特性,根據熒光斑點的強弱與標準比較確定其含量,對于一些組分很復雜的試樣
飼料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案—HPLC法
黃曲霉毒素危害:黃曲霉毒素是一類真菌(如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謝產物,它們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谷物、堅果、棉籽以及一些和人類血液,動物飼料相關的產品中。其毒性遠遠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
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液相色譜法(HPLC)
HPLC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檢測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效液相色譜儀上添加柱后衍生系統分離,再用熒光檢測器測定。與其配套的柱后衍生系統有碘衍生化法、溴衍生化法及較為先進的電化學衍生化法和光化學衍生化法。當前,該方法大多用免疫親和柱來凈化、分離,其凈化效果優異。該法能準確地分離不同種類的黃曲霉素(例如:
中藥材中黃曲霉毒素檢測:HPLC(藥典方法)
黃曲霉毒素危害:黃曲霉毒素是一類真菌(如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謝產物,它們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藥材、谷物、堅果、棉籽以及動物飼料相關的產品中。其毒性遠遠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
《新型、快速、低成本SPE法檢測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
繼“蒙牛”黃曲霉毒素致癌物風波之后,食用油也被查出黃曲霉毒素超標;而近日南山奶粉在廣州同樣被查出含強致癌物黃曲霉,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再遭曝光。黃曲霉毒素的檢測再度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 為促進業內專家交流,分析測試百科網將于8月16日特別組織《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應用網絡研討會》,此
中藥材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案—HPLC(藥典方法)
黃曲霉毒素危害: 黃曲霉毒素是一類真菌(如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謝產物,它們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藥材、谷物、堅果、棉籽以及動物飼料相關的產品中。其毒性遠遠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
黃曲霉毒素M1和B1 HPLC檢測
根據2010年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和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 M1 的測定”以及2006年發布的“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B2、G1、G2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兩項國家標準,提供了相關的值得信賴的色譜耗材解決方案,供分析工作者選擇。 1、儀器與設備: 固相萃取裝置:Thermo H
免疫親和柱-熒光分光光度法和免疫親和術檢測黃曲霉
免疫親和柱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雖然都可達到速簡便效果,但酶聯免疫吸附法僅能檢測單一毒素(如黃曲霉毒素b1)含量,而且易出現假陽性結果,難以控制.免疫親和柱法(包括熒光光度法和hplc法)卻能達到既定量準確又快速簡便的要求. 免疫親和柱的使用可以避免傳統tlc和hplc的缺點,同時免疫親和柱與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