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長水學習與人類發展研究院成立
1月12日,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在京舉辦第一屆清華大學學習與人類發展學術論壇(以下簡稱學術論壇)暨清華大學-長水學習與人類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學習院)成立儀式。 據介紹,學習院以“服務人類發展需求、面向國家戰略,促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協同發展,搭建學習與人類發展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平臺”為目標,將積極開展跨學科的學習和人類發展研究。這是清華大學教育學科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勇攀科學高峰、解決人類社會重大問題的一次重要嘗試。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對學習院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在培養基礎教育的師資上取得突破,推進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為教師的來源多元化做貢獻;二是希望聚焦人類學習和發展領域的重大前沿問題,充分利用跨學科平臺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為一線的教育者、各級各類學校、廣大的學習者進行有效的教與學的支持,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指導;三是希望聚焦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圍繞推進學習變革發力政策研究,為國家深化教育改......閱讀全文
清華大學-長水學習與人類發展研究院成立
1月12日,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在京舉辦第一屆清華大學學習與人類發展學術論壇(以下簡稱學術論壇)暨清華大學-長水學習與人類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學習院)成立儀式。 據介紹,學習院以“服務人類發展需求、面向國家戰略,促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協同發展,搭建學習與人類發展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平臺”為
清華成立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
4月24日,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未來,通過建立“能源互聯網”,家里的汽車、電器、電腦、手機都將有一個IP地址,其用電量、碳排放指標都能被動態采集,最終呈現在我們的電腦或者手機APP上。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 創新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電機系系主任曾嶸介紹,研究院將建立“能源
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2017年"六·五"世界環境日前期,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的揭牌儀式在蘇州高新區舉行,標志著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的正式運作。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等領導同志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據悉,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是注冊在蘇州高新區、主要從事環境類科技創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清華大學共同發起成立國家公園研究院
11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清華大學共同發起的“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正式成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共同為研究院揭牌,并代表發起方致辭。 連維良副主任指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推進自然資源
山西省政府與清華大學共建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
近日,山西省政府與清華大學簽署共建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的合作協議。 近日,山西省政府與清華大學簽署共建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的合作協議。 當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率領25人組成的團隊來到山西,考察了清華和山西有關省校合作項目以及研究院建設的場地,研討了研究院建設的有關事項。山西省委書
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成立
??10月19日,由世界鋼鐵協會指導,北京科技大學、河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并舉行第一次全體大會。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殷瑞鈺,世界鋼鐵協會主席、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北京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武貴龍共同為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揭牌。大會由
清華大學成立燃氣輪機研究院
燃氣輪機是發電設備的高端裝備,其技術含量和設計制造難度居汽輪機、水輪機、內燃機等所有動力機械之首。為給我國燃氣輪機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儲備,清華大學燃氣輪機研究院27日在京揭牌。 ? 據介紹,燃氣輪機聯合循環發電目前已經達到全球發電總量的五分之一,最先
黃清華:我國須發展病人安全科學
?黃清華????????? 據媒體報道,2011年深圳市某醫院全年做了70多例心臟外科手術,只有兩例死亡,然而過去一個月該醫院5例心臟外科手術中,4例患者都在手術后不久死亡。這4例手術主刀醫生都認為手術很順利,病人死亡在他們的意料之外……這一事件再次敲響我國病人的安全警鐘。?病人安全
保定成立低碳發展研究院
近日,保定低碳發展研究院在華北電力大學揭牌。該研究院是由保定市政府與各駐保高校、企業合作聯合建立的非實體性研究機構,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駐保高校在人才、技術和科研方面的優勢,開展低碳城市建設相關專項課題研究,建立面向低碳發展研究領域的開放性的科學研究與交流平臺。據介紹,保定低碳發展研究院將成為低碳
清華大學成立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
清華大學今日成立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研究院的學術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科院名譽院長周孝信領銜掛帥,吸納國內外在能源、信息、材料等領域的頂級專家組成。 周孝信表示,能源互聯網是推動中國能源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然選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創新核心,涉及能源、電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