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對外宣布發現脈沖星以來,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509顆脈沖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4倍以上。依托“中國天眼”在射電低頻波段領先全球的觀測能力,我國天文學家在脈沖星搜尋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領先國外脈沖星搜索團隊。圖為12月17日,維護保養期間拍攝的“中國天眼”核心部件饋源艙。饋源是指FAST望遠鏡用來接收宇宙外來信號的裝置系統,饋源艙就是安放這個系統的艙體。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閱讀全文
9月29日,“景東120m脈沖星射電望遠鏡(JRT)研制”重大科技項目啟動儀式在該望遠鏡臺址——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太忠鎮徐家壩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并講話,云南省副省長董華出席并宣布項目啟動。 張亞平在講話中表示,中科院與云南省自1995年建立合作關系以來,院省合作已走過2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對外宣布發現脈沖星以來,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509顆脈沖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4倍以上。依托“中國天眼”在射電低頻波段領先全球的觀測能力,我國天文學家在脈沖星搜尋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領先國外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借助位于澳大利亞的低頻射電望遠鏡,對脈沖星進行觀測,繪制出迄今最大銀河系磁場三維結構,這也是目前最精確的低頻測量結果。 盡管銀河系磁場比地球磁場弱數千倍,但對于追蹤宇宙射線的路徑、恒星形成以及許多其他天體物理過程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們對銀河系三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盡管遠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的深山里,但有“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一直以來都備受矚目。 “最近我們和天馬望遠鏡團隊合作,首次成功實現聯合觀測,這標志著FAST具備了聯合組網觀測的能力。”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2017年10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批成果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找到2顆新的脈沖星。FAST團組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沖星候選體,經國際合作進行后隨觀測認證,兩顆脈沖星通過系統認證,一顆編號J1859
幾乎沒有懸念,“中國天眼”FAST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讓中國科學界站到全世界面前。10月10日,FAST團隊攜脈沖星發現的成果甫一亮相,就引來國內外注目,享譽世界的澳大利亞帕克斯射電望遠鏡的科學主管喬治·霍布斯評價:這是國際天文學界目前最令人激動的事件之一。 但鮮為人知的是,直到FAST“首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韓金林率領的科研團隊,利用FAST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開展銀道面脈沖星巡天,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新發現了201顆脈沖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脈沖星、挑戰當代銀河系電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脈沖星、40顆毫秒脈沖星、16顆脈沖雙星、一批模式變化和消零脈沖
緊閉的電動門,擋住了去路,“正在觀測”的警示牌格外醒目。這是貴州平塘大窩凼——“中國天眼”所在地。 誰能想到,2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而今,大山環抱之下,一個“觀天巨眼”靜臥在大窩凼里,仰望蒼穹,以“一眼千年”的神技獨步世界。 “中國天眼”的學名是500米口徑射電望
記者4月2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次發現的毫秒脈沖星近日得到國際認證,這是FAST繼發現脈沖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科研人員介紹,FAST于2月27日首次發現這顆毫秒脈沖星,并通過FAST與費米伽馬射線衛星大視場望遠鏡(Fermi-LAT)的國際
圖為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在貴州平塘縣克度鎮喀斯特洼坑中落成。 經過兩年調試,FAST已確認新發現44顆脈沖星 中國天眼 目光更有神 15日,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舉行。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