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電生理檢查 呈典型負相波。b波降低,A波呈負波型。 2.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①可有動脈充盈延遲,“前鋒”現象可見; ②視網膜動靜脈回流時間延長; ③中央動脈無灌注; ④熒光素滲漏。 二、診斷 1.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顳動脈炎、糖尿病等病史。 2.視力瞬間喪失。 3.典型的眼底表現。 4.眼底血管熒光造影有助確診。......閱讀全文
關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電生理檢查 呈典型負相波。b波降低,A波呈負波型。 2.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①可有動脈充盈延遲,“前鋒”現象可見; ②視網膜動靜脈回流時間延長; ③中央動脈無灌注; ④熒光素滲漏。 二、診斷 1.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顳動脈炎、糖尿病等病史。 2.視力瞬間喪失。
關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簡介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造成無痛的,突然的單眼失明. 阻塞可由于栓子(粥樣硬化斑的播散,心內膜炎,脂肪栓子,心房粘液瘤)或是硬化的中央動脈的血栓形成,另一重要原因是顱內動脈炎(顳動脈炎-參見第50節).視網膜動脈分支阻塞常由栓子引起. 瞳孔直接對光反應遲鈍,但當另一眼被照射時則迅速收縮.在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基本介紹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是導致突然失明的急癥之一,由于動脈痙攣、栓子栓塞、動脈內膜炎或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引起。除非阻塞為時間極短,而且及時解除阻塞,否則將永久性視力障礙。多發于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病。
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相關介紹
1.急救治療 (1)血管擴張 爭分奪秒選用強而快的血管擴張劑。 (2)降低眼壓 包括前房穿刺,眼球按摩使用降眼壓藥使血管擴張。 2.手術治療 行玻璃體切割,視網膜動脈按摩可使栓子向遠端移動。 3.溶栓治療 主要是在發病早期使用,部分患者有效 4.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環。 5.支持療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病因分析
1.動脈壁改變與血栓形成 本病多數病例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系統疾病、全身或局部的炎癥性血管病(如顳動脈炎、血栓性脈管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behcet病,Eales病、葡萄膜炎等)均可累及該動脈,引起該動脈內膜增生或水腫,使管腔狹窄,內壁粗糙。由于血流沖力,狹窄處常留有間隙,當間隙剩有
關于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介紹
(1)輕型 又稱非缺血型、高滲透型或部分性阻塞。自覺癥狀輕微或全無癥狀,根據黃斑受損的程度,視力可以正常或輕度減退,視野正常或有輕度改變。 ①早期:視盤正常或邊界輕度模糊、水腫。黃斑區正常或有輕度水腫、出血。動脈管徑正常,靜脈迂曲擴張,沿著視網膜4支靜脈有少量或中等量火焰狀和點狀出血,沒有或偶
關于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鑒別診斷和治療介紹
一、診斷依據 1.多見于中、老年動脈硬化者。 2.急性發病,缺血型者視力顯著障礙,非缺血型癥狀稍輕。 3.典型的眼底表現。 4.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可證實臨床診斷。 疾病治療編輯 播報 二、治療原則 1.抗血栓治療 2.病因治療 3.對癥治療 4.活血化瘀中藥治療 5.鐳射治療
關于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液流變學檢查可了解血漿黏度和全血黏度,可進行β凝血蛋白和血小板第Ⅳ因子含量測定。 2.其他輔助檢查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FFA)所見也因阻塞部位(總干、半側、分支)、阻塞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及病程之早晚而有所不同。 二、診斷 根據典型的眼底改變,同時
關于動脈阻塞或狹窄視網膜病變的檢查介紹
1.熒光血管造影 臂-視網膜循環時間和視網膜循環時間均延長。視盤正常或呈現強熒光。黃斑有點狀熒光素滲漏。后極部和赤道部可見微血管瘤。視網膜動脈、靜脈和小血管、毛細血管均可有熒光素滲漏,靜脈呈串珠狀某些病例可有毛細血管無灌注區和動靜脈交通。 2.ERG檢查 提示b波降低。 3.周邊視野檢查
簡述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臨床表現
1.視力 突然喪失,可僅存光感或無光感。 2.眼底 ①視盤色淡,邊緣模糊,后期萎縮蒼白; ②視網膜動脈細如線狀,血栓可呈節段狀或念珠狀; ③視網膜后極部呈乳白色混濁水腫; ④黃斑呈櫻桃紅色; ⑤壓迫眼球無動脈搏動出現; ⑥發病數周后,視網膜水腫消退
關于動脈阻塞或狹窄視網膜病變的鑒別診斷介紹
低灌注視網膜病變應與以下眼底病鑒別: 1.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多為雙眼,眼底出血和微血管瘤多侵犯后極部且有血糖升高。頸動脈阻塞所致者多為單眼,病變常在中周部。 2.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 非缺血型早期眼底病變相似,但靜脈阻塞者無動脈壓降低,也沒有頸動脈搏動降低和雜音等,
關于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癥狀體征介紹
無痛的視力減退不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那樣急劇.視網膜靜脈擴張迂曲,眼底充血和水腫,有大量視網膜出血.如果阻塞僅累及靜脈分支則改變局限于一個象限.阻塞后數周或數月可發生視網膜或虹膜新生血管形成(虹膜紅變)伴繼發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熒光素血管造影有助于確定循環狀態.
關于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簡介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常見于老年病人. 青光眼,糖尿病,高血壓,血粘度增加或紅細胞比容升高是誘發因素.年輕人發生本病的少見,可為特發性或為視網膜靜脈炎所致.
脊柱手術致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病例分析
病例報告患者男性,44歲。無高血壓、無糖尿病史。外傷后頸部疼痛伴雙上肢放射痛、麻木4個月,MRI檢查提示:"頸3~4椎間盤突出,脊椎軟化,脊椎椎骨狹窄",為進一步診治,于2015年7月7日入我院骨科病房。經過術前檢查與準備,于7月10日上午在全麻下俯臥位行頸椎后路椎骨減壓固定術,手術經過順利,手術時
關于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預防和治療介紹
視網膜血管正常的病人預后常良好,而灌注不良者則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較大. 無公認的有效治療方法.利用廣泛視網膜光凝術破壞繼發的視網膜新生血管過度生長可以減少玻璃體積血和預防繼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簡介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是比較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的眼底病之一。大多數發生于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為單眼發病。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常與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血液高粘度、血液流變學和血流動力學有密切關系。部分病人心功能不全、心動過緩、心率不齊、眼壓增高等均可成為本病誘因。根據視網膜缺血情
一例白內障術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病例分析
患者,女,72歲,因雙眼視物不清漸進性加重9年,于2014年4月9日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眼科住院治療。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4年、腦梗塞病史1年、右側面癱6年。眼部檢查:視力右眼0.20,左眼0.15;雙眼前房略淺,晶狀體皮質混濁,玻璃體輕度混濁,眼底視盤界清,色淡,動脈細且反光強,動靜脈交叉壓
簡述動脈阻塞或狹窄視網膜病變的診斷標準
根據病史、眼部檢查和頸動脈檢查,如一過性黑蒙、低壓性視網膜病變、對側偏癱頸動脈搏動減弱和聽診雜音等體征,診斷并不困難。但應注意高度頸動脈狹窄雜音明顯,完全阻塞則雜音消失。
關于淚道阻塞的檢查診斷介紹
檢查 1.淚道沖洗試驗 用盛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連接沖洗針頭,自淚點進入淚小管注入生理鹽水。 2.X線攝片檢查 淚道注入碘油后作X線攝片檢查。 診斷 1.淚道沖洗試驗 根據液體排出情況判斷淚道阻塞或狹窄部位的方法。 (1)沖洗液自下淚點注入僅有部分液體進入鼻咽部而部分液體自上淚點反
關于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的介紹
分支靜脈阻塞 以顳側支最常受累,占90%~93%,其中又以顳上支阻塞最多見,占62%~72%,鼻側支阻塞極少,發病率在1.5%~3.0%。黃斑小分支阻塞比主干分支阻塞預后好,因為黃斑小分支引流的范圍小且該處毛細血管層厚,產生無灌注區的可能性小,即使產生面積也很小,故引起晚期并發癥新生血管的可能性
關于視網膜血管阻塞的基本介紹
(1)視網膜動脈阻塞:本病屬眼科急癥能致瞬間失明,如不及時搶救會造成永久性視力障礙。單眼發病以左眼多見。根據阻塞部位不同,分為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和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眼底特點主要表現為缺血狀態。動脈管徑狹細,后極部視網膜呈乳白色水腫黃斑中心有櫻桃紅點。眼底很少出血,晚期可繼發視神經萎縮如阻塞限于動
簡述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臨床表現
1.早期可有一時性視力模糊的前驅癥狀,總干阻塞出現急性視力障礙。 2.眼底表現:視盤邊緣模糊、顏色深紅;以視盤為中心,呈廣泛的火焰狀、放射狀出血達周邊,可間有棉絮狀白斑,某一分支靜脈阻塞時,出血沿受累支靜脈分布;黃斑被累可有出血水腫或囊樣水腫;視網膜靜脈擴張迂曲,色暗紅,動脈細窄,狀如香腸。后
治療動脈阻塞或狹窄視網膜病變的相關介紹
根據頸內動脈阻塞程度和不同階段進行治療早期如一過性黑蒙或癥狀較輕,可試用抗凝劑和抗血小板聚集劑如阿司匹林等有一定幫助。較重病例僅有頸動脈狹窄,或血栓形成時間不長尚無粘連或未進展至顱內段時,可作頸內動脈內膜切除術,切除有病的一段動脈并進行吻合,有一定效果。如已產生新生血管及青光眼可做視網膜全光凝或
動脈阻塞或狹窄視網膜病變的簡介
頸動脈阻塞或狹窄可導致腦和眼的供血不足而產生一系列腦和眼的癥狀。現在研究證明這種眼底改變并不是由于靜脈淤滯而是由于頸動脈阻塞或狹窄導致眼動脈長期灌注不足而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稱為低灌注視網膜病變。頸動脈阻塞也可引起眼前部缺血,與眼底改變一起稱為眼缺血綜合征。如果頸動脈壁粥樣斑塊脫落下來的各種栓子進入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檢查,診斷及并發癥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檢查1.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檢查之 實驗室檢查血液流變學檢查可了解血漿黏度和全血黏度,可進行β凝血蛋白和血小板第Ⅳ因子含量測定。2.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檢查之 其他輔助檢查FFA熒光造影所見也因阻塞部位(總干、半側、分支)、阻塞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及病程之早晚而有所不同。視網膜靜脈阻塞的診
關于半側性視網膜靜脈阻塞的介紹
在視網膜血管發育過程中,玻璃體動脈經過胚裂進入視杯,至胚胎3個月時,動脈兩側出現2支靜脈進入視神經,正常人在視盤之后的視神經內彼此匯合形成視網膜中央靜脈。通常在出生后其中一支消失,留下1支主干。然而某些人可遺留下來,形成2支靜脈主干。半側性阻塞即是其中一支主干在篩板處或視神經內形成阻塞。這一型阻
分析動脈阻塞或狹窄視網膜病變的病因
因頸動脈的阻塞或狹窄導致眼動脈長期灌注不足而引起眼底的病變。 1.微栓子移動 從頸內動脈粥樣潰瘍斑塊脫落的微栓子進入視網膜較大的動脈內,并可見其流動,當移動至末梢時視力和視野恢復。 2.血管痙攣 不容易發現檢查眼底視網膜和血管常為正常。 3.血流動力不足 由于頸動脈狹窄或阻塞,血流動
關于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簡介
視網膜靜脈阻塞是比較常見的眼底血管病。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特征是:視網膜血液瘀滯、靜脈迂曲擴張、視網膜出血和水腫。可分為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及視網膜靜脈分支阻塞。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病因比較復雜,為多因素致病。與視網膜炎癥、視網膜低灌注、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動力學異常等有密切關系。外傷、
關于冠狀動脈阻塞的內容介紹
冠狀動脈性猝死是心臟性猝死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于40?50歲的男性,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常發生于某種誘因如飲酒、勞累、吸煙和運動等后,患者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或突然發生呼吸困難,白沫,迅速昏迷。可立即死亡或在一至數小時死亡,有的則在夜間睡眠中亡,冠狀動脈性猝死多發生在冠狀動
關于冠狀動脈阻塞的基本介紹
冠狀動脈阻塞是在血液循環中出現的不溶于血液的異常物質 (栓子),隨著血液流動阻塞了心臟冠狀動 脈,則引起冠狀動脈栓塞。最常見的栓子為 脫落的血栓,如風濕性心臟病和心肌梗死后 的附壁血栓脫落,也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 化斑塊脫落和急性心內膜炎的贅生物脫落引 起。此外,腫瘤細胞、脂肪滴、羊水中的有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