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細胞破碎處理 許多酶都存在于細胞內。為了提取這些胞內酶,首先需要對細胞進行破碎處理。細胞破碎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機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學破碎法和酶學破碎法等。機械破碎法是指利用搗碎機、研磨器或勻漿器等將細胞破碎。物理破碎法是指利用溫度差、壓力差或超聲波等將細胞破碎。化學破碎法是指利用甲醛、丙酮等有機溶劑或表面活性劑作用于細胞膜,使細胞膜的結構遭到破壞或透性發生改變。酶學破碎法是指選用合適的酶,使細胞壁遭到破壞,進而在低滲溶液中將原生質體破碎。 (二)提取 酶 的提取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用適當的溶劑處理細胞破碎后的含酶原料,使酶充分地溶解到提取液中的過程。酶的提取方法有過柱法、鹽溶液提取法、堿溶液提取法和有機溶劑提取法等。為了提高酶的提取率和防止酶提取后變性失活,提取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持適宜的溫度和pH值,并且添加適量的保護劑。 (三)分離 提取液中含有多種酶,要想從提取液中分離純化出某一種酶,......閱讀全文
一、實驗目的酶是植物體內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植物體內的生化反應,一般都是在酶的作用下進行的,沒有酶的催化反應,植物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因此對酶的研究是闡明生命現象本質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為要研究酶首先要將酶從組織中提取出來,加以分離、純化,不同的研究目的對酶制劑的純度要求也不相同,有些工作只需要粗的酶
1蛋白質提取與制備蛋白質提取與制備蛋白質種類很多,性質上的差異很大,既或是同類蛋白質,因選用材料不同,使用方法差別也很大,且又處于不同的體系中,因此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程序適用各類蛋白質的分離。但多數分離工作中的關鍵部分基本手段還是共同的,大部分蛋白質均可溶于水、稀鹽、稀酸或稀堿溶液中,少數與脂類結合
(一)細胞破碎處理 許多酶都存在于細胞內。為了提取這些胞內酶,首先需要對細胞進行破碎處理。細胞破碎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機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學破碎法和酶學破碎法等。機械破碎法是指利用搗碎機、研磨器或勻漿器等將細胞破碎。物理破碎法是指利用溫度差、壓力差或超聲波等將細胞破碎。化學破碎法是指利用
(一)細胞破碎處理許多酶都存在于細胞內。為了提取這些胞內酶,首先需要對細胞進行破碎處理。細胞破碎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機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學破碎法和酶學破碎法等。機械破碎法是指利用搗碎機、研磨器或勻漿器等將細胞破碎。物理破碎法是指利用溫度差、壓力差或超聲波等將細胞破碎。化學破碎法是指利用甲醛、丙
原理 酶是植物體內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植物體內的生化反應,一般都是在酶的作用下進行的,沒有酶的催化反應,植物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因此對酶的研究是闡明生命現象本質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為要研究酶首先要將酶從組織中提取出來,加以分離、純化,不同的研究目的
抗原的制備 除完整的細胞可作為抗原外,各種不同的細胞內存在的各種分子量不同的物質,也都具有全抗原或半抗原的性質,某種抗原物質可能是某一類細胞所特有的,可作為這種細胞的一個標志。由于細胞存在著許多性質不同的抗原物質,有時要從這眾多的物質中提取、純化某種抗原物質,以供科學研究之用。 一、抗原的提取
抗原的制備 除完整的細胞可作為抗原外,各種不同的細胞內存在的各種分子量不同的物質,也都具有全抗原或半抗原的性質,某種抗原物質可能是某一類細胞所特有的,可作為這種細胞的一個標志。由于細胞存在著許多性質不同的抗原物質,有時要從這眾多的物質中提取、純化某種抗原物質,以供科學研究之用。 一、抗原的提取
水溶液提取:大部分蛋白質均溶于水、稀鹽、稀堿或稀酸溶液中。因此蛋白質的提取一般以水為主。稀鹽溶液和緩沖溶液對蛋白質穩定性好、溶度大,也是提取蛋白質的最常用溶劑。鹽溶液提取:以鹽溶液及緩沖液提取蛋白質進常注意下面幾個因素。鹽濃度等滲鹽溶液尤以0.02~0.05mol/L 磷酸鹽緩沖液和碳酸鹽緩沖液常用
核酸的分離與純化技術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一項基本技術。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物學、醫學及其相關等領域,核酸的分離與純化技術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各種新方法、經完善后的傳統經典方法以及商品試劑方法的不斷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現就核酸分離與純化的原理及其方法學進展作一綜述。核酸分離
核酸的分離與純化技術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一項基本技術。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物學、醫學及其相關等領域,核酸的分離與純化技術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各種新方法、經完善后的傳統經典方法以及商品試劑方法的不斷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現就核酸分離與純化的原理及其方法學進展作一綜
核酸的分離與純化技術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一項基本技術。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物學、醫學及其相關等領域,核酸的分離與純化技術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各種新方法、經完善后的傳統經典方法以及商品試劑方法的不斷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現就核酸分離與純化的原理及其方法學進展作一綜述。核酸分離
生物細胞產生的酶有兩類:一類由細胞內產生后分泌到細胞外進行作用的酶,稱為細胞外酶。這類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產葡萄糖所用的兩種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桿菌和根酶發酵過程中分泌的。這類酶一般含量較高,容易得到;另一類酶在細胞內產生后并不分泌到細胞外,而在細胞內起催化作用,稱為細胞內酶,如檸檬酸、肌苷酸、味
酶的分離純化方法簡介生物細胞產生的酶有兩類:一類由細胞內產生后分泌到細胞外進行作用的酶,稱為細胞外酶。這類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產葡萄糖所用的兩種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桿菌和根酶發酵過程中分泌的。這類酶一般含量較高,容易得到;另一類酶在細胞內產生后并不分泌到細胞外,而在細胞內起催化作用,稱為細胞內酶,
磁珠提核酸磁珠法純化DNA主要是利用利息交換吸附材料吸附核酸,從而將核酸和蛋白質等其細胞中其他物質分離。本文主要概述了核酸分離與純化的原則、核酸分離與純化的步驟、磁珠法純化DNA原理。核酸分離與純化的原則核酸在細胞中總是與各種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核酸的分離主要是指將核酸與蛋白質、多糖、脂肪等生物大分
磁珠法純化DNA主要是利用利息交換吸附材料吸附核酸,從而將核酸和蛋白質等其細胞中其他物質分離。本文主要概述了磁珠法純化DNA原理、核酸分離與純化的原則、核酸分離與純化的步驟。磁珠法 純化DNA原理磁珠法核酸純化技術采用了納米級磁珠微珠,這種磁珠微珠的表面標記了一種官能團,能同核酸發生吸附反應。硅磁(
表2-1 室溫下由S1提高到S2時每升加固體硫酸銨的克數 0.10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0 55 113 114 175 209 242
市場概況:2019年,全球核酸分離和純化市場規模估計為24億美元,預計在預測期內(2020 - 2027)復合年增長率為7.2%。幾個RNA物種代表了一個廣泛的、未被開發的生物分子類別,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增強了RNA治療的渠道,反過來,又推動了核酸分離和純化方法在藥物開發中的應
生物大分子制備的前處理 生物大分子制備的前處理(生物材料的選擇、細胞破碎、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1 生物材料的選擇 制備生物大分子,首先要選擇適當的生物材料。材料的來源無非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從工業生產角度選擇材料,應選擇含量高、來源豐
磁珠法純化DNA原理 磁珠法核酸純化技術采用了納米級磁珠微珠,這種磁珠微珠的表面標記了一種官能團,能同核酸發生吸附反應。硅磁(Magnetic Silica Particle)就是指磁珠微珠表面包裹一層硅材料,來吸附核
淺述蛋白質分離純化的新技術摘 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濁點萃取法、置換色譜法、親和層析法、親和色譜法、凝膠電泳、雙水相萃取等蛋白質的最新分離純化技術,綜和近年來國內外的一些研究結果,結合實際應用的例子,分析了各種分離純化方法的優點,同時指出其不足之處。文章最后展望了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的發展趨勢。&nbs
選擇材料及預處理以蛋白質和結構與功能為基礎,從分子水平上認識生命現象,已經成為現代生物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質,首先要得到高度純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質。蛋白質的制備工作涉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識,但基本原理不外乎兩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幾個組分分配率的差別,把它們分配到可用機械方法分離
細胞內的核酸包括DNA與RNA兩種分子,均與蛋白質結合成核蛋白(nucleoprotein)。DNA與蛋白質結合成脫氧核糖核蛋白(deoxyribonucleoprotein,DNP),RNA與蛋白質結合成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其中真核生物的DNA又有染色體DNA
選擇材料及預處理以蛋白質和結構與功能為基礎,從分子水平上認識生命現象,已經成為現代生物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質,首先要得到高度純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質。蛋白質的制備工作涉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識,但基本原理不外乎兩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幾個組分分配率的差別,把它們分配到可用機械方法分離
第一章質粒DNA 的分離、純化和鑒定 第二章DNA 酶切及凝膠電泳 第三章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的制備和轉化 第四章RNA 的提取和cDNA 合成 第五章重組質粒的連接、轉化及篩選 第六章基因組DNA 的提取 第七章RFLP 和RAPD 技術 第八章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和擴增產物克隆 第九章分
摘要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不論對酶分子本身作用機制的研究以及其他研究,越來越需要純度很高的酶制劑,這就要求我們熟悉酶提純的一般操作及酶的提純及活力測定等重要的生物實驗技術,本次實驗主要是提取啤酒酵母中的蔗糖酶并測定其Km。在試驗過程中用乙醇分級沉淀法,DEAE-Cellulose柱層析,分子篩層析
第一節 核酸分離與純化的設計與原則細胞內的核酸包括DNA與RNA兩種分子,均與蛋白質結合成核蛋白(nucleoprotein)。DNA與蛋白質結合成脫氧核糖核蛋白(deoxyribonucleoprotei
2.核酸的分離純化 從細胞中提取核酸后,仍混雜著蛋白質、多糖和各種大小分子核酸同類物。除去這些“雜質”的過程,也就是核酸提純過程。在核酸的分離純化時,為防止核酸大分子的變性降解,必須在0~4℃的低溫條件下操作。核酸酶的水解作用,是過去制備具有活性核酸大分子的嚴重障礙,現普遍采用加入去污劑或加入E
以蛋白質和結構與功能為基礎,從分子水平上認識生命現象,已經成為現代生物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質,首先要得到高度純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質。蛋白質的制備工作涉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識,但基本原理不外乎兩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幾個組分分配率的差別,把它們分配到可用機械方法分離的兩個或幾個物相
蛋白質提取與制備蛋白質種類很多,性質上的差異很大,既或是同類蛋白質,因選用材料不同,使用方法差別也很大,且又處于不同的體系中,因此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程序適用各類蛋白質的分離。但多數分離工作中的關鍵部分基本手段還是共同的,大部分蛋白質均可溶于水、稀鹽、稀酸或稀堿溶液中,少數與脂類結合的蛋白質溶于乙醇、
一.前言 本指導原則主要針對第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術檢測試劑(以下簡稱“NGS檢測試劑”)產品質量提出指導性要求,涉及基本原則、主要原材料、檢測流程及性能評價等方面。 本指導原則是對企業和檢驗人員的指導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冊審批所涉及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