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兔年可見兩次月全食天象
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通報,農歷兔年我國公眾可觀賞到兩次月全食天象。 月食分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3種。月亮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就會發生月全食。 王思潮表示,對于我國公眾而言,剛剛到來的辛卯兔年算得上是月全食的高發年。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將于農歷五月十五(2011年6月16日)凌晨和農歷十一月十六(2011年12月10日)晚間發生的兩次月全食一定會讓公眾過足眼癮。 6月16日凌晨發生的月全食從當天凌晨2時22分24秒開始初虧,整個月食過程持續時間為3時39分58秒。此次月全食,我國西部、西南部分地區可見全過程,其他地區可見不同程度的帶食月落。這次月食較大的一個特點為全食過程持續時間比較長,達到1小時41分鐘。 將于2011年12月10日晚間發生的這次月全食觀測條件更好,我國境內全部地區都可觀測到月食全過程。初虧時間為20時45分11秒,全食過程持續52分16秒,整個月食過程將達到3小時32分54......閱讀全文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兔年可見兩次月全食天象
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通報,農歷兔年我國公眾可觀賞到兩次月全食天象。 月食分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3種。月亮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就會發生月全食。 王思潮表示,對于我國公眾而言,剛剛到來的辛卯兔年算得上是月全食的高發年。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將于農歷五月十五(2011年6月
我國部分地區16日凌晨將現紅色月全食
這次月全食是11年來持續時間最長、食分最大的。 四川省的天文愛好者們6月15日晚也許會度過不眠之夜,因為11年來持續時間最長、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將發生在6月16日凌晨2時23分,4點前后,月亮還會“臉紅”。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說,對于四川來說,天氣將是觀測的關鍵因素。屆時只要天
明年起中國進入罕見月全食高發期-12年里將有9次
資料圖片:2004年5月5日凌晨2點50分左右到3點52分左右在北京拍攝的月全食過程。 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6月26日晚,月偏食如約現身蒼穹,不少人有幸目睹到了一半白色,一半古銅色的月亮。令人期待的是,天文專家說,從2011年開始,中國將迎來罕見的月全食高發期,12年間將發生
月全食11月8日登場-多地可見月姑娘當空變臉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8日消息,2022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重磅天象——月全食將于當晚閃亮登場,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可看到全食階段。 屆時,一輪明月將在夜色中悄悄“變臉”,緩緩呈現古銅色,在天幕中盡顯“陰晴圓缺”。 專家介紹,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地球在中間,
天文奇觀月全食全過程欣賞
墨西哥城。 墨西哥城。 美國邁阿密。 美國邁阿密。 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 巴西圣保羅。
我國部分地區觀賞到月全食天象
這是8月28日19時45分在山東日照市拍攝的月亮生光(全食階段結束,偏食開始)當日,我國部分地區能觀賞到月全食天象。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 北京天文愛好者無緣“月全食” 新華網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張淼淼)天文專家稱,如果28日晚天氣晴朗,我國大部分地區將上演紅色月全食的奇妙美景。
中科院專家稱未來50年小行星撞地球概率是百分之一
對近期網間“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消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2月13日告訴記者,僅為二十五萬分之一的概率是極低的。但他預計,未來50年內,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是百分之一。 類似科幻電影中的“天地大沖撞”危險已不是杞人憂天。目前全球天文學家總共發現幾十萬顆小行星,其中可
京滬夜空上周六現巨大發光體-多架航班稱見UFO
北京網友拍攝的“巨大氣泡”照片,一度曾被懷疑為UFO光臨。 上周六上海北京夜空現巨大發光體,航班紛紛報告夜見UFO;但江蘇境內未發現異常 ◆到底有多大? 飛行員描述:當飛機巡航高度到達一萬零七百米時,他看到的發光體由小變大,呈規則幾何圓體,比月亮大幾百倍,目測直徑五十海里以上,持續了20分鐘,
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帶來了什么?
新華網南京7月21日電 500年一遇的日全食為我們帶來了什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對于公眾而言,日全食將是一場難得的天象盛宴;對于天文學家而言,日全食則是天文觀測的好機會。 日全食是最蔚為壯觀的天象之一。最精彩的部分則是太陽被完全遮住時,一般能持續2至7分鐘,
超級月亮今午時出現-專家稱與地震無關
北京時間今日中午11點35分,天空中將出現“超級月亮”,這也將是2012年的最大滿月。昨日,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寇文表示,今年的“超級月亮”最圓時刻,中國是白天,無法觀測到;而美國為晚上,正好可見。“這也就意味著,同樣是晚上看月亮,在美國看到的月亮要比中國的圓。” 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介紹,“
王思潮:中國深空探測或可迎來“彎道超車”
“火星探測是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一次超越式發展機遇。”9月29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其他國家目前在火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可以讓中國的研究獲得一個更好的平臺。 據王思潮介紹,火星屬于深空探測領域,目前,美國和歐洲空間局走在世界前列,印度也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
18年一遇月全食將亮相-東亞可見“紅月亮”
對于12月21日將出現的18年一遇月全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旸11月30日告訴記者:長江下游地區將可觀測到一輪暗紅色的“紅鴨蛋”。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成灼說,這次月食亞洲東部可以看到,此外大洋洲大部(除澳大利亞西部)、北冰洋、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北大西洋、南大
11月天宇“排片表”出爐:月全食將精彩上演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1月1日消息,月全食、火星合月等精彩天象將接連登上11月星空。此外,獅子座流星雨將在本月中下旬把天宇劇場推向高潮。 本月最值得期待也是2022年最重磅天象之一的月全食,將于11月8日精彩上演。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公眾都可以看到月全食的全食階段。其中,中國東北地區可以看到月全
“超級月亮”今年將三次登上天幕舞臺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日發布天幕預告:在2019年,“超級月亮”將連續三次登上天幕,時間分別是1月21日、2月19日和3月21日,公眾可盡賞“神奇月亮”。 天文專家介紹,2019年,三次“超級月亮”發生時,月球都非常接近近地點。其中,1月21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中國時間13:16,地
天文學家解釋人類何以準確預報日食
我國觀測日食已有四千多年歷史 新華網南京7月20日電22日我國將發生500年一遇的日全食。細心的公眾不難發現,天文學家對日食的預報已經精確到了具體時間、具體地點。人類為何能如此準確地預報日食呢? 在我國,日、月食研究和預報的權威機構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日月食預報刊登在每年的
月全食、火星大沖-兩項天文奇觀齊上演
天文愛好者的福音來了!今夜明晨,包括“超長待機”的月全食、十余年一遇的“火星大沖”都將上演。民眾甚至可以在28日凌晨3時30分左右,給二者拍一張“合影”。 火星大沖:15年或17年才發生一次 作為2018年天宇“年度大戲”,備受矚目的“火星大沖”即將在今夜上演。 那么,何為“
月全食、火星大沖-兩項天文奇觀齊上演
天文愛好者的福音來了!今夜明晨,包括“超長待機”的月全食、十余年一遇的“火星大沖”都將上演。民眾甚至可以在28日凌晨3時30分左右,給二者拍一張“合影”。 火星大沖與火星近日點示意圖。 火星大沖:15年或17年才發生一次 作為2018年天宇“年度大戲”,備受矚目的“火星大沖
太陽風昨未與地球正面碰撞-較2003年弱許多
規模僅為小磁暴 太陽物理學專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太陽物理學研究員季海生告訴記者,全球共享的監測網顯示,太陽風暴4日已經抵達地球。風暴粒子強度較弱,沒有與地球進行正面碰撞,只是一個小的磁暴,不會對人們生活產生影響。2003年太陽風暴對無線通信造成影響。季海生
我國天文光學創始人之一楊世杰逝世-享年80歲
4月29日下午2:45,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文光學創始人楊世杰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0歲。為了磨出精度只有幾十納米的望遠鏡片,他在紫金山天文臺的陰濕的“防空洞”里埋首工作了近半個世紀。就像紫金山天文臺劉炎、王思潮研究員為他撰寫的挽聯那樣:“掌數尺磨盤,行隨日月,旋運數十載,伴紫臺開啟一
杭州現UFO-紫金山天文臺專家稱暫難判斷是什么
7月7日晚,杭州蕭山機場上空發現不明飛行物,造成機場臨時封鎖,大批航班備降寧波、無錫。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王思潮研究員表示,由于缺乏該不明飛行物的詳細信息,現在還很難判斷它究竟是什么。 據目擊者稱,出現在蕭山機場的不明飛行物為一個圓點,狀態為一閃一閃,很快消失。有關方面已經介入調查,但尚未找
22日奇特天象:火星與彎月上演“星月童話”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21日向記者通報,22日晚火星與彎月將為公眾上演一出“星月童話”的好戲。屆時,只要天氣晴朗,公眾可欣賞到火星與月亮近距離接觸的美妙情景。 ????火星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呈紅色,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
王思潮:本次日全食為何被稱為“大日食”?
新華網南京7月21日電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22日將發生的日全食因為具備三大特點而被稱為“大日食”。 五百春秋日輪變幻,觀今夏獨秀。王思潮介紹,第一大特點是最精彩的全食持續時間很長,我國境內日食中心線上各點的全食時間在4至6分鐘之間。其中浙江省嵊泗縣的全食時間最長,可達6分
2012年五大行星將接連“沖日”
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2012年,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五大行星將接連“沖日”。公眾將迎來觀測這五大行星的有利時機。 據介紹,行星沖日是一個天文學術語。太陽系內某一行星于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直線的狀態,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陽和外行星之間的一種天文現象叫
兩大污染致紫金山天文臺無法進行前沿天文觀測
普通人的肉眼,無法望穿夜空;眼下就連專業天文望遠鏡也在“光污染”和霧霾天的夾擊下患上了“白內障”“夜盲癥”。擁有多個“第一”頭銜的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現在已經無法進行前沿的天文觀測。 “過去我們在紫金山上開展多項觀測項目,包括恒星、小行星、太陽等,現在山上只有太陽黑子、太陽射電、太陽光
天文專家支招:日食觀測一定掌握科學方法
新華網南京7月20日電(記者劉巍巍 蔡玉高)22日將發生的日全食,是500年一遇的天象奇觀。究竟如何更好、更安全地觀測日食,天文專家為公眾支招。 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日食觀測千萬要保護好眼睛,除了太陽完全被月球遮住的全食幾分鐘內用肉眼可以直接觀賞日全食外,其余時
光污染危害易被忽視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造光源的使用,對夜空的純凈度和能見度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在第28屆國際天文聯合會大會的特別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特別強調了對于天文臺站所在地夜空的保護,以及在教育方面需要提高全球公眾的抵制光污染的意識。光污染不僅僅是天文學家們面臨的問題,也涉及到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方
紫金山天文臺姚安觀測站落成
6月22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姚安觀測站基建工程通過驗收。這標志著姚安觀測站經過3年的建設,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備,各項天文科學觀測與研究正在逐步展開中。紫臺領導、臺基建處、姚安觀測站負責人參加了工程驗收會議。承擔姚安站基建工程的設計、勘察、施工、監理等單位以及當地的工程質量監督站參加了驗收會。
紫金山天文臺毫米波射電天文數據庫投入試運行
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建設的毫米波射電天文數據庫近日已調試完畢,開始投入試運行。該數據庫是為滿足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及新研制的超導成像頻譜儀所產生的原始科學數據的存儲、預處理、網絡發布和共享使用的需要。數據服務器還為“中國科學院天文科學數據主題庫(由國家天文臺完成)”提供元數據
500年一遇日食的六大美景,專家提醒千萬要保護眼睛!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記者通報,22日我國將出現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觀。 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預報,22日將發生的這次日食,是從1814年至2309年在中國境內全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最長可超過6分鐘。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22日將發生日全
“超長待機”月偏食19日登場-將在全球多地上演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8日消息,本年度重磅天象——月偏食將于19日震撼登場。這輪接近“滿圓”的月偏食將持續上演3.5個小時,閃耀亮相全球大部分人口稠密地區。 與一般的月偏食不同,因11月21日月亮即將到達遠地點,屆時月亮的視直徑為29.5角分。受其影響,本次月偏食食分較大,達0.978。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