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Cell子刊新文章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ABH2借助它的DNA烷基化修復活性,參與維持了核糖體DNA(Ribosomal DNA ,rDNA)基因完整性和轉錄。研究論文發表在8月22日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華東師范大學生命醫學研究所的翁杰敏(Jiemin Wong)教授,其長期從事細胞核激素受體調控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以及表觀遺傳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其領導的實驗室研究細胞核激素受體共調控因子并獲得許多突破性成果,已在Cell、Nature、Science等國際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70篇。 基因組DNA不斷遭到內源性和環境DNA損傷物質的攻擊,諸如烷化劑往往會導致突變或具遺傳毒性的共價修飾。研究證實,多種機制參與了修復這些細胞毒性和/或突變損傷,包括DNA糖基化酶啟動的堿基切除修復(BER)。 DNA糖基化酶是一種自毀性甲基轉移酶,它可將甲基從DNA轉移到酶自身,通過ABH/AL......閱讀全文
T細胞基因的轉錄激活及其表達
? TCR/CD3復合物與配體結合后,經多種信號轉導途徑傳遞信號,最終導致T細胞活化和增殖。信號轉導中所涉及的基因根據其活化時間可以分為早早期、早期、晚期基因三種類型(表8-5)。早早期基因的轉錄不需蛋白的合成,而早期及晚期基因的轉錄則需蛋白的合成。早早期及早期基因轉錄在有絲分裂期之前,而晚期基因轉
基因轉錄后調控方式
真核生物的RNA被翻譯之前需要通過核孔輸出,因此核輸出對基因表達有著顯著影響。所有進出細胞核的mRNA的運輸都是通過核孔進行的,受到各種輸入蛋白和輸出蛋白的控制。攜帶遺傳密碼的mRNA需要存活足夠長的時間才能被翻譯,因為mRNA在翻譯之前必須經過很長距離的運輸。在典型的細胞中,RNA分子僅在特異性保
基因轉錄調控的途徑
可分為三種主要途徑:1)遺傳調控(轉錄因子與靶標基因的直接相互作用);2)調控轉錄因子與轉錄機制相互作用,3)表觀遺傳調控(影響轉錄的DNA結構的非序列變化)。
基因轉錄因子的相關介紹
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調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轉錄因子是轉錄起始過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輔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無轉錄因子時處于不表達狀態,RNA聚合酶自身無法啟動基因轉錄,只有當轉錄因子(蛋白質)結合在其識別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開始表達。轉錄因子的結合位點
關于基因轉錄的基本介紹
基因轉錄是在細胞核和細胞質內進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過程。基因轉錄有正調控和負調控之分。 如細菌基因的負調控機制是當一種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結合在受調控的基因上時,基因不表達;而從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
基因表達的轉錄機制介紹
轉錄過程由RNA聚合酶(RNAP)進行,以DNA為模板,產物為RNA。RNA聚合酶沿著一段DNA移動,留下新合成的RNA鏈。 基因組DNA由兩條反向平行和反向互補鏈組成,每條鏈具有5'和3'末端。這兩條鏈分別稱為“模板鏈”(產生RNA轉錄物的模板)和“編碼鏈”(含有轉錄本序列的
Nat-Commun:揭秘轉錄因子“勘察”細胞基因組的分子機制
轉錄因子(TFs)是一種能調節基因表達的特殊蛋白,其能在完整的基因組中搜索并結合特殊區域來調節基因的表達;我們都知道,轉錄因子不僅能結合特殊的DNA序列,還能非特異性結合任何DNA鏈。這些非特異性的關聯就能夠明顯增加轉錄因子尋找特殊靶點的能力,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在掃描大量基因組、定位以及結
人血細胞中的所有蛋白編碼基因進行全基因組轉錄組分析
在臨床和研究環境中,血液都是對人類進行分子分析的主要來源,并且是許多治療策略的目標,這突顯了需要對構成人類血液的細胞進行全面的分子圖譜構建。人類蛋白質圖譜計劃(www.proteinatlas.org)是一個開放式數據庫,旨在通過整合各種組學技術(包括基于抗體的成像)來繪制所有人類蛋白的圖譜。在
用CRISPR實現基因轉錄活體成像
最近,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實時成像方法,用于內源基因轉錄活性和核定位的同步測量。研究人員用該方法來檢測亞基因組范圍的流動性變化,這取決于小鼠胚胎干細胞中多能性相關基因的活性。 Hiroshi Ochiai博士和他的同事Takeshi Sugawara博士、Takashi Yamamoto
使用轉錄定位法進行基因定位
許多?RNA病毒的整個基因組往往作為一個單位轉錄。隨著轉錄的進行,由基因組上各個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也依序在寄主細胞中出現。當寄主細胞被紫外線照射使本身的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時,病毒蛋白的出現更為明顯。紫外線照射也起著抑制病毒基因組的轉錄的作用。紫外線在 RNA分子的某一部位造成損傷后,損傷的部位和它后
基因轉錄圖的結構或功能
轉錄圖基因轉錄圖即是把細胞內染色體或DNA上所有基因定位在染色體或DNA基因組的不同位置上,反映在 正常或受控條件下能夠表達的cDNA片段數目、種類、結構與功能的信息,是用來表示DNA上哪些核苷酸序列可以編碼蛋白質。生物性狀是由結構或功能蛋白決定的,功能蛋白是由信使RNA(mRNA)編碼的,mRNA
基因表達轉錄調控的主要途徑
基因表達轉錄調控可分為三種主要途徑:1)遺傳調控(轉錄因子與靶標基因的直接相互作用);2)調控轉錄因子與轉錄機制相互作用,3)表觀遺傳調控(影響轉錄的DNA結構的非序列變化)。
基因表達的轉錄調控的介紹
可分為三種主要途徑: 1)遺傳調控(轉錄因子與靶標基因的直接相互作用); 2)調控轉錄因子與轉錄機制相互作用; 3)表觀遺傳調控(影響轉錄的DNA結構的非序列變化)。 通過轉錄因子直接調控靶標DNA表達是最簡單和最直接的轉錄調控改變轉錄水平的方法。基因的編碼區周圍通常都具有幾個蛋白質結合
RNA干擾(轉錄后基因沉默)實驗
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在進化過程中高度保守的、由雙鏈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誘發的、同源mRNA高效特異性降解的現象。目前主要用于(1)特異性剔除或關閉特定基因的表達 (2)探索基因功能和傳染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的治療 (3)使
RNA干擾(轉錄后基因沉默)實驗
RNA干擾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1. 病毒基因、人工轉入基因、轉座子等外源性基因隨機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內,并利用宿主細胞進行轉錄時,常產生一些dsR
同濟大學康九紅:lncRNAs如何精確調控干細胞基因轉錄
來自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 “LincRNA-1614 coordinates Sox2/PRC2 mediated repression of developmental genes in pluripotency maintenance”的研究成果。著重揭示了多能干細
突破性單細胞表觀基因組與轉錄組分析新技術
由英國及比利時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方法,使得在單細胞中同時研究表觀基因組及轉錄組成為可能。發布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的實驗方案,可幫助科學家們精確描繪出DNA甲基化改變與基因表達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被廣泛用于研究細胞間的基因表達譜(轉錄組)
中國科大基因轉錄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單革實驗室研究發現,秀麗線蟲中兩個高度保守的轉錄因子UNC-30和UNC-55,共調控包括cAMP通路、微小RNA(microRNA)和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等在內的數以千計的靶基因的表達,從而調控D型運動神經元的發育和可塑性。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
科學家揭示基因轉錄終止機制
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遺傳信息通過轉錄從DNA傳遞到RNA,隨后通過翻譯解碼成蛋白質。基因是DNA遺傳信息的編碼單元,基因的正確解碼需要執行基因轉錄的RNA聚合酶嚴謹識別基因的的起始序列(啟動子)和終止序列(終止子)。轉錄終止過程發生異常會干擾下游基因的表達,影響DNA復制,破壞基因組穩定性等。
PNAS驚人發現:基因轉錄成雙對
DNA轉錄是指根據DNA模板生成信使RNA用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現在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編碼蛋白的DNA在開始轉錄時會同時啟動一個逆向轉錄程序,生成相應的長非編碼RNA(lncRNA)。而且,在干細胞分化為其他類型細胞的過程中,成對mRNA 和lncRNA的轉錄是相協調的。這一
基因表達的轉錄后調控的介紹
真核生物的RNA被翻譯之前需要通過核孔輸出,因此核輸出對基因表達有著顯著影響。所有進出細胞核的mRNA的運輸都是通過核孔進行的,受到各種輸入蛋白和輸出蛋白的控制。 攜帶遺傳密碼的mRNA需要存活足夠長的時間才能被翻譯,因為mRNA在翻譯之前必須經過很長距離的運輸。在典型的細胞中,RNA分子僅在
真核基因轉錄水平的調控1
一、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有三種RNA聚合酶:RNA聚合酶Ⅰ;RNA聚合酶Ⅱ;RNA聚合酶Ⅲ。二、真核基因順式作用元件(一)、順式作用元件概念指DNA上對基因表達在調節活性的某些特定的調控序列,其活性僅影響其自身處于同一DNA分子上的基因。(二)、種類啟動子、增強子、靜止子1、啟動子的結構和功能啟動
真核基因轉錄水平的調控2
(3)增強子的位置可在基因5′上游、基因內或其3′下游的序列中,而其作用與所在基因旁側部位的方向似無關系,因為無論正向還是反向,它都具有增強效應;(4)增強子所含核苷酸序列大多為重復序列,其內部含有的核心序列,對于它進入到另一宿主之后重新產生增強子效應至關重要;(5)增強子一般都具有組織和細胞特異性
日找到控制細胞分化轉錄因子
日本理化研究所4月20日發表新聞公報說,該所研究人員與文部科學省項目小組通過大規模數據分析,找到一群控制細胞分化狀態的轉錄因子,并解開了其中的具體機制。 公報說,研究人員以白血病患者的人體免疫細胞株THP—1為研究對象,借助先進的基因測序技術,按細胞分化過程中不同時間段收集它們從原單核細胞
原核細胞的RNA轉錄過程
原核細胞的RNA轉錄:原核細胞的RNA聚合酶全酶(a2Bβ'σ)是由4條多肽鏈組成的核心酶加σ因子構成轉錄過程可劃分為開始、延伸和終止三個階段。①開始:σ因子識別DNA分子上的啟動子并與之結合,將DNA雙鏈局部解開,RNA合成開始,σ因子與核心酶分離。②延伸:RNA聚合酶沿模板鏈向前移動,使
類轉錄化學藥物誘導型基因組編輯和轉錄激活系統
生物學變化多受到高度動態的分子事件調控,為了更精確的理解并研究這些過程,應用條件性可誘導的技術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此前,得到廣泛應用的藥物誘導技術之一是通過配體結合激發雌激素受體蛋白(ER)從細胞質到細胞核的轉運。在沒有激素配體的情況下,ER與熱激蛋白(hsp90)結合定位于細胞質中;一旦與配體結
單細胞轉錄組高級分析之細胞譜系分析
基于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的細胞軌跡分析常見形式有細胞變化軌跡分析和細胞譜系分析,在上一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常規擬時間序列分析的相關內容(具體內容查看鏈接)。在這里,我們主要就細胞譜系分析進行介紹和解讀。細胞譜系分析,最簡明的理解就是細胞領域的進化樹,通常指的是某類祖源細胞,在特定條件下,有多個發育軌跡和
由染色質調控的基因隱秘轉錄參與哺乳動物干細胞衰老
細胞老化有其獨特而明顯的分子表型特征,但其誘導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基因隱秘轉錄 (cryptic transcription) 便是其中之一。基因隱秘轉錄現象是指基因在某些突變體中或應激情況下,開始從本應該被抑制的下游“類啟動子 (promoter-like) ”區域起始轉錄,并產生與基因原功能不
由染色質調控的基因隱秘轉錄參與哺乳動物干細胞衰老
細胞老化有其獨特而明顯的分子表型特征,但其誘導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基因隱秘轉錄 (cryptic transcription) 便是其中之一。基因隱秘轉錄現象是指基因在某些突變體中或應激情況下,開始從本應該被抑制的下游“類啟動子 (promoter-like) ”區域起始轉錄,并產生與基因原功能不
華大基因再出手-單細胞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的系統分析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Single-cell RNA-seq)是在單細胞水平對轉錄組(mRNA)進行測序的一項新技術,可發現細胞群體中真正起作用的細胞,特別適合對高度異質性的干細胞、腫瘤細胞及胚胎發育早期的細胞群體進行研究,認識細胞分子機制和基因調控網絡。單細胞RNA-seq技術需要在測序前制備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