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來源在哪?中國會變成新冠肺炎輸入地嗎?其他國家可參考中國方案嗎? 2月27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回應公眾關切。 新冠病毒來源仍不清楚 鐘南山:有一個線索,浙江舟山蝙蝠攜帶病毒,穿山甲也有高度的同源性,和廣西蝙蝠也可能有關系,但到底新冠病毒是怎么來的,目前還是不清楚,中間宿主我不相信只有穿山甲,應該還有別的。 談吃野生動物:原來是沒吃的,現在何必呢? 鐘南山:接近80%的傳染病都是從動物來的,特別是南方吃野生動物,接觸很多,動物帶的病毒就會傳染給人,吃野生動物的陋習,原來是沒吃的,現在何必呢? 暫沒看到復工回流后疫情數據上升 鐘南山:之前預測復工回流后會有高峰,但截至27號,沒有看到疫情數據上升。因為上火車上飛機檢查,下火車下飛機檢查,把傳染病傳播打斷了。 復工的話,工人要接受核酸檢測和IGM檢測;其次所有工廠自來......閱讀全文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都暴發于近二十年,并由不同的冠狀病毒株(CoV)引起。這些病毒被認為來源于蝙蝠,然后通過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SARS-CoV來源于野生動物市場的果子貍,MERS-CoV源自單峰駱駝
中新網1月7日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7日發布《新冠疫苗接種問答》。問答中提到,接種疫苗后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建議現階段使用同一廠家的同品種疫苗完成接種;接種第二劑次滅活疫苗大約兩周后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對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者無需在接種疫苗
記者24日從云南大學獲悉,該校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志剛團隊一項關于馬來穿山甲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而可能是與新冠病毒類似的病毒潛在自然宿主的研究結果,近日在Cell子刊《當代生物學》上正式發表。圖片來源:云南大學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今年2月2
記者24日從云南大學獲悉,該校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志剛團隊一項關于馬來穿山甲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而可能是與新冠病毒類似的病毒潛在自然宿主的研究結果,近日在Cell子刊《當前生物學》上正式發表。 今年2月2日,張志剛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對來自2019年3月24日無法救護成
日前,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面傳來重磅消息。國藥中國生物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采集工作,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備。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已成功制備出用于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在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集團武漢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武漢
2020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并迅速席卷全球,引發了21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國內地盡管疫情暴發較早,但在一系列積極主動的抗疫措施下,在數月內就對疫情進行了有效控制,中國也成為世界首個在疫情沖擊下實現經濟反彈的主要經濟體。回溯抗疫之路,中國始終秉持著公開透明、負責任
北京新發地市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讓三文魚和新冠病毒兩種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物關聯起來。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們最初認為:三文魚沒有肺,所以不能感染新冠病毒。 有科普文章也提出:作為一種低等非哺乳類生物,三文魚不具有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能力。 但一篇2019年發表在生物學期刊《Elife》上的論文顯示
“治療新冠病毒,亟須發現新的藥物。”3月2日,北京化工大學生物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童貽剛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篩選必須在高生物安全等級的P3實驗室進行,這使得進行試驗的科研人員承擔著被感染的高風險,由于P3實驗室資源有限,難以大規模開展藥物篩選,延緩了抗新病毒藥物的研發。 高
隨著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威脅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各國專家也對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來源投下更多關注的目光。本文從流行病學調查、病毒基因比對、跨物種感染研究以及關鍵的“中間宿主”等領域,對新冠病毒來源進行了全景式梳理與深度挖掘,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刻而全新的視角。 一、華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研發人員報告發現世界上首個確認被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的病例。這則消息獲得紐約時報、路透社(Reuters)等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在社交媒體上引來熱評。此前,已有研究報道核酸檢測“陰轉陽”,懷疑可能被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患者案例,然而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近來,多國對早期新冠疫情又有一些新發現,引發學界對新冠病毒起源和傳播的新思考。 意大利米蘭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英國皮膚病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從該國一名年輕女性皮膚病患者2019年11月10日的活檢樣本
因新出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英國政府于12月19日宣布對包括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施行4級封鎖,這意味著這些區域的人們須待在家里,即使圣誕節也不能與其他家庭的人聚會。 這一新的變異主要是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中的關鍵氨基酸突變N501Y。已有研究表明,這使得新
2012年4月,以沙特阿拉伯為中心的中東地區首次爆發了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 -CoV),該病毒感染后致死率高達37%。2015年,MERS在韓國爆發,致死率高達20%,實際上,MERS至今仍在沙特并未消失,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沙特至少出現了34名MERS確診病例,至少1
對人類來說,新冠病毒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它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冠狀病毒同屬冠狀病毒大家庭,是過去18年里第三種導致人類大規模感染的冠狀病毒。然而,冠狀病毒到底長什么樣,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1月21日,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賽實驗室和奧地
2月27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同時,最新研究表明,繼蛇、穿山甲、水貂之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有關新冠病毒溯源的新進展源源不斷。然而,它從哪里來?如何到達人類?又為什么是武漢?這些問題迄今沒有答案,
2月27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同時,最新研究表明,繼蛇、穿山甲、水貂之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有關新冠病毒溯源的新進展源源不斷。然而,它從哪里來?如何到達人類?又為什么是武漢?這些問題迄今沒有答案,
4月9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在《自然—免疫學綜述》在線發表了題為《新冠肺炎的免疫病理及其對于治療的啟示》的評述文章。 據悉,《自然—免疫學綜述》隸屬《自然》出版社,會定向向有學術影響力的著名科學家約稿。 此前,曹雪濤已分別于2015年和2019年在該雜志應邀發表2篇綜述性評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地對其展開調查分析與科學研究。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于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以及新冠病毒為何能如此快速地在人
2月13日晚,國藥集團中國生物(CNBG)發布了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面的重磅消息:國藥中國生物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采集工作,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備。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已成功制備出用于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在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
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重啟社會經濟、恢復人們日常生活提到日程上來,針對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血清學檢測(serological test)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這種檢測能夠幫助發現曾經受過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而受過感染的人群可能對新冠病毒已經產生免疫力。發現產生免疫力的人
2020年底,全球疫苗研發進入沖刺階段。在5支國產新冠病毒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后,又一款國產新冠疫苗即將申報開展臨床試驗,進入產業化準備階段。 12月27日,沃森生物新冠疫苗基地落戶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園,這也是國內首個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產業化基地。依托沃森生物的創新疫苗產業化優勢及成熟
全世界對新冠疫情的最大期望,現在都放在了開發出有效的疫苗上。 主流的觀點認為:只要有了疫苗,就能激發人體產生出特異的、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也就能防止人體被病毒感染。 它的核心在于:人體內必須要有足夠的抗體,才能抵御病毒。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一項發表在頂級期刊《自然醫學》上來自我們
1月2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7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0例(廣東7例,上海5例,甘肅4例,天津2例,江蘇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55例(黑龍江29例,吉林14例,河北7例,北京4例,上海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本土病例(
6月14日中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5場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了6月13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有關情況。 龐星火說,6月13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6例,陽性檢測者1例。確診病例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
在我們與 N95 濾材之父蔡秉燚(Peter Tsai)的采訪報道之后,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有蔓延趨勢,與此同時大量關于口罩使用的相關研究也不斷更新。作為該領域的權威專家,蔡秉燚教授一直對這些信息持續關注,并在百忙中將自己的體會與研究觀察整理成文,現授權 DeepTech 發布,文章經過基于原意的刪
2月21日,據央視新聞報道,成都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在治愈出院10日后,復檢出核酸陽性。四川省衛健委也已核實該消息屬實。 此前兩天,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王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樣與人類共存。 新冠病毒真的會長期存在嗎?這場戰“疫”最終將走向
2月3日,《中國科學報》獲悉,為共同抗擊疫情,“上海光源”特別開通“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專項課題”綠色通道,并于2月2日提前開機,助力科學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微觀結構、打開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黑匣子”。 記者2月2日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官網“用戶開放—運行實時狀態”一欄也看到,BL17U1、BL19U
1傳32!吉林出現“超級傳播” 1月15日0一24時,吉林省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3例,均與1月13日通報的黑龍江省輸入無癥狀感染者3有關聯。至此,吉林出現“1傳32”超級傳播事件。 1月13日吉林省通報一名黑龍江省輸入無癥狀感染者,其曾在吉林公主嶺市艾尚瀚邦養生會館、吉林省通化市源升品質生活坊
12月27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5例(內蒙古6例,浙江3例,上海2例,北京1例,天津1例,廣東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6例(均在遼寧);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
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最新消息,北京昨日新增報告3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6月16日0時至24時,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1例、疑似病例3例、無癥狀感染者6例。截至6月16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557例,累計出院411例,在院137例,累計死亡9例。尚在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12例。 6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