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出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英國政府于12月19日宣布對包括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施行4級封鎖,這意味著這些區域的人們須待在家里,即使圣誕節也不能與其他家庭的人聚會。
這一新的變異主要是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中的關鍵氨基酸突變N501Y。已有研究表明,這使得新冠病毒更容易與人的受體ACE2結合,從而使其具備加快新冠病毒傳播的潛力。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病毒學家斯圖亞特·尼爾( Stuart Neil)表示,幾周前這種變異病毒只與10%~15%的病例有關,而在上周已占到倫敦病例的60%。
英國在12月2日結束了為期四周的第二次封城,但新增感染人數在11月末的短暫回落后快速攀升。12月20日,英國單日新冠確診人數達到35928人,已超過第二次封城前的峰值,并達到疫情以來最高點。圖為英國政府統計的單日新冠新增確診人數(左)與死亡人數(右)。圖源:https://coronavirus.data.gov.uk/
12月13日,英國近60個地方部門確認有1108例病例感染的是產生了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而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高得多。
那么,這一新的變異意味著什么?對目前的疫情防控有何影響?會影響到即將上市的新冠疫苗的效果嗎?
1 英國新冠病毒出現變體
作為RNA病毒,新冠病毒出現新變體并不奇怪。
“病毒基因突變是永恒的,我們所能檢測到的變異都是能成功存活和傳播的病毒。”研究冠狀病毒多年的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表示。
從第一條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上傳至數據庫開始,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實時監測新冠病毒的演化情況。
一般來說,一個新變體受到關注,要么是循環的頻率突然變高,如歐洲的D614G變體,后續的實驗證據也表明感染性確實增強;要么就是臨床特征明顯改變,如早期新加坡的ORF8缺失變體,后續的實驗表明該變體的致病性變弱。
這些臨床變化肉眼可見,但其誘導的免疫學特征是否改變需要更多的實驗來證明。從目前大多數新冠病毒毒株的突變程度來看,誘導的免疫反應并未發生明顯改變。
本次英國的新冠病毒新變體,就是通過監測數據庫發現的。根據其突變特征,在系統發育樹中被劃分為一個新的支系 B.1.1.7。在過去的四周,該譜系頻率迅速升高并在英國地區持續擴散。
最早的兩株,一株來自2020年9月20日的肯特,另一株來自2020年9月21日的大倫敦區。到2020年12月初,英國持續檢測到B.1.1.7譜系感染,截至12月15日,B.1.1.7譜系共上傳了1623個基因組序列,其中519個在大倫敦區,555個在肯特,545個在英國其他地區(包括蘇格蘭和威爾士),還有4個在其他國家。
“沒有數據顯示這是由國外帶進來的”,伯明翰大學微生物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教授尼克·羅曼(Nick Loman)認為,“它可能是在英國內部演變出來的。”
B.1.1.7譜系的系統發育樹及突變位點
對于新冠病毒來說,突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基本恒定的速度積累(約為每月1-2次突變),目前大部分毒株與原始毒株相比的突變一般為數個,但B.1.1.7譜系積累的突變位點很多,主要有6個同義突變、14個非同義突變和3個缺失突變,演化速度異常,與根部的距離較遠。
目前還不知該譜系的來源,有推測可能是由于免疫缺陷患者的慢性感染或藥物,如康復患者血漿或瑞德西韋等選擇壓力產生的,此前也有證據顯示選擇壓力會導致新冠病毒演化速度加快。
世界衛生組織新冠應對工作技術方面負責人瑪麗亞·范·克爾科夫(Maria Van Kerkhove)則表示,這一病毒變異已經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病毒進化工作組的監控。“這一變異情況同在別處發現的貂變異體有所聯系。”
B.1.1.7譜系(藍色)及系統發育樹中的外群譜系(棕色)序列遺傳距離對采樣日期的回歸分析
2 新變異毒株意味著什么?
具體來說,英國新變異的毒株,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B.1.1.7譜系S蛋白的突變中,最值得注意的突變位點是RBD(受體結合區域)中的關鍵氨基酸突變N501Y,這個位點尤其重要。今年7月30日,中國科學家周育森等人發表在 Science 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適應和感染野生型小鼠,正是因為有了這個 N501Y突變。該突變大大增加了RBD與受體ACE2的親和力,能使本來不感染小鼠的新冠病毒毒株變得能夠感染小鼠。
而今年9月發表在 Cell 的一篇論文顯示,美國福瑞德·哈金森癌癥研究中心和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域相當多的氨基酸突變增強了與ACE2結合的能力,其中就預測了位點N501F/T的突變增強與人ACE2親和力,但他們當時并沒有證據表明正在流行的毒株產生了這些突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突變位點是N端結構域(NTD)中的H69和V70缺失突變(69-70del),這一變體最早在7月份出現,英國、荷蘭、澳大利亞也均出現過,后來在丹麥的水貂中頻繁出現而引起廣泛關注,其中在水貂中常伴隨Y453F共同出現,而在人類中則常伴隨N439K共同出現。有研究表明,69-70del突變會逃逸一些單克隆抗體的中和作用,也可能會降低部分血清的中和敏感性。
S蛋白中的P681H突變可能也對病毒特征有潛在影響,這一位點緊鄰S蛋白的S1/S2 Furin裂解位點,Furin裂解位點對新冠病毒感染宿主細胞至關重要,所以推測P681H對新冠病毒的感染性也可能有所影響,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驗證據。此外,S蛋白中的其他突變位點推測對功能影響不大,尚未引起關注。
除了S蛋白外,ORF8中的Q27stop突變使ORF8蛋白提前編碼結束,失去功能。在大流行早期,全球范圍內分離出多個ORF8缺失突變毒株,也有多項研究對其闡述過,該毒株在人類原代氣道細胞中輕微影響復制,并且與較輕的臨床感染和較少的感染后炎癥有關,即致病性有所減弱。
截至目前,其他的突變位點尚未得到明確的描述。重要的是,考慮到這一新變體包含多個突變位點,所以其具體功能應考慮所有突變位點的綜合結果,目前還未有確切的證據證明這一新變體對病毒學和免疫學特性有何影響。
有評論認為,以英國的形勢來看,很有可能像D614G變體一樣大大增強傳染性,是否影響致病性和免疫逃逸等因素還需后續更多的實驗證據。
根據英國新發呼吸道病毒危機咨詢小組在12月18日的會議紀要,新毒株感染病例的增長率比其他毒株高71%。
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Matt Hancock)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新的病毒變體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或者疫苗不再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領先的疫苗大多采用S蛋白作為免疫原,包含多個抗原表位,誘導多克隆抗體血清,即使有些突變位點能夠逃逸單克隆抗體,也不會對整個血清的中和性有很大影響。例如,上述 Science 的論文顯示,有 N501Y突變的毒株仍然能被新冠病毒RBD特異性中和抗體中和。
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告訴《知識分子》,“疫苗和抗體的開發商應該盡快用突變的病毒來試一試,看他們疫苗研發的抗體或疫苗誘生的抗體是否照樣有效?如果不能有效中和值得注意,這是非常關鍵的。”
姜世勃還指出,應盡快研究突變毒株的致病性是否增加,“如果致病性增加的話,將來它的致死率可能就增加了。”
3 各國紛紛采取隔離英國
最早發現新冠病毒這一新變體的英國,立刻投入到了新一輪的疫情防控。
從12月20日起,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管控升級至4級封鎖。相比于此前的3級措施,新管控下非必要商店、理發店、健身房等娛樂場所全部關閉,除了教育、照顧孩子、鍛煉、購物或無法居家辦公的原因,在此區域的人要盡量居家,不同家庭不能聚集,只允許一對一的公共場合會面。
這些防控措施將持續到12月30日,英國政府屆時將再次做出評估。對英國來說,這意味著今年封鎖區的圣誕節將沒有聚會、圣誕集市和盛大的Boxing Day購物狂歡。而封鎖區之外的地區會在原管控措施下,在12月25日圣誕節這天放松管制。
在英國之外,多國已宣布禁止或暫停來自英國的人員入境。
12月20日,荷蘭首先宣布對英旅行禁令,將至少持續至2021年1月1日。此外,德國、愛爾蘭、比利時、奧地利、瑞士、葡萄牙、芬蘭、克羅地亞、保加利亞、意大利、瑞典、羅馬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加拿大、印度、以色列、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摩洛哥、薩爾瓦多、哥倫比亞和科威特等國也宣布了不同程度的對英旅行禁令。
與英國隔海相對的法國,則從12月20日23時(GMT)起暫停來自英國的客運和貨運48小時。此決定也將影響連接英國肯特郡與法國的海底隧道,該隧道通行歐洲之星火車和英國進口食品及日常用品的貨車。
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認為,英國國內限制措施可能將持續數月,直到疫苗全面接種。
目前,英國已采購4000萬支輝瑞疫苗,在老人和醫療工作者中優先接種。12月21日,英國交通部長格蘭特·沙普斯(Grant Shapps)在接受《天空新聞》采訪時表示,法國的貨運禁令不會對英國的疫苗接種產生任何影響。
雖然這些報道的變異可能并不會影響到現有疫苗的效果,但如何與新冠病毒共處,如何應對新冠病毒可能產生的其他變異,對于各國來說還是一個持續的考驗。
“要么全球共同努力圍追堵截,加上疫苗,像消滅天花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一樣清除它,但是要以犧牲經濟為代價。要么用溫和的隔離方式,像流感病毒一樣和它共存。”關于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未來,石正麗向《知識分子》分析道。
“兩難在于,全球處理疫情的方式沒有達成共識。” 她補充說。
該所研究員賴仞團隊近期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彭小忠和廖國陽團隊以及四川大學趙旭東團隊,共同揭示了轉鐵蛋白受體是另一種通過直接與病毒刺突蛋白高親和力結合而介導新冠病毒進入的受體。《美國科學院......
IT之家3月24日消息,據英國泰晤士報,億緯鋰能正在就英國投資建廠進行洽談,預計投資至少12億英鎊(IT之家備注:當前約109.68億元人民幣)。據報道,億緯鋰能希望在考文垂(Coventry)外圍修......
2023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王健偉課題組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周溪課題組合作在《Molecular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quo......
近期,一種名為JN.1的新冠變異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已在12個國家被發現。據英國和美國衛生機構聲稱,該變異株是當前已知的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預計可能引發新一輪新冠感染浪潮。傳播最快新冠變異株來襲當......
導讀:一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開放獲取蛋白質組學數據集為未來發現新型藥物靶點和生物標志物奠定了基礎。來自英國生物庫制藥蛋白質組學項目的科學家們在本月發表于《自然》雜志的兩項重要研究中揭示了遺傳學、蛋白質......
GuardantHealth、CancerResearchUK及其創新單位癌癥研究Horizons周一宣布,它們已達成一項合作協議,旨在探討共享技術、數據和見解,推動精準癌癥檢測和治療的發展。各方表示......
GuardantHealth、CancerResearchUK及其創新單位癌癥研究Horizons周一宣布,它們已達成一項合作協議,旨在探討共享技術、數據和見解,推動精準癌癥檢測和治療的發展。各方表示......
英國公共衛生官員當地時間27日表示,英國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甲型H1N2流感病毒的病例。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此前在該國尚未發現人類感染該病毒。據報道,英國衛生安全局主管錢德表示,“這是我們首次在英國人體中......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爆發以來,已成為目前較為嚴重的流行病之一。血清蛋白質/代謝物是監測新冠-宿主間炎癥反應及免疫應答的靈敏靶標,但其在奧密克戎毒株輕癥感染人群中,尤其是在接種疫苗的患者體內特征性變化仍不......
部分民眾總感覺“陽康”后一直有不舒服的現象,在近期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得到了分子層面的科學論證:新冠病毒會對部分感染者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涉及肺、腎、腦、運動能力、血糖、疲勞、嗅/味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