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治污困境:環保局不下海海洋局不上岸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和全國海洋宣傳日,海洋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息息相關,她不僅是全球氣候“調節器”,還為人類提供各類水產資源,承載三分之二以上國際貨物運輸。但隨著沿海和海上經濟活動疾速擴張,一方面,人類向海洋索取資源的數量和種類急劇增加,另一方面又濫用海洋自凈能力,讓藍色“母親”不堪重負。 綠潮、赤潮:藍色“母親”的眼淚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近期在渤海和黃海北部監測到大面積滸苔綠潮。6月7日監測數據顯示,黃渤海滸苔綠潮覆蓋面積約286平方公里,分布面積約19801平方公里,距山東日照最近約10公里,距山東青島最近約14公里,并繼續向偏北方向漂移。 滸苔綠潮今年將再次涌向山東部分沿海地區,綠色絮狀的滸苔又將堆積在沙灘上,發出一股股濃烈的海草腥味,工人又要整車整車地將它們拉到填埋場處理。從2007年以來,這將是滸苔綠潮第8次影響山東部分沿海地區,沖擊沿海旅游業并威脅養殖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科研人員對滸苔形成機理和......閱讀全文
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使海洋失去生機-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據估計,每年非法、不報告和無監管捕撈產值可達100億~230億美元。大約80%的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化肥、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質,來自基于陸地的人類活動。”這是全球海洋委員會6月24日正式發布的《從惡化到恢復――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給出的結論。
船舶及有關作業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2010年?第?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已于2010年10月8日經第9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部 長 ?李盛霖 二O一O年十一月十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
2013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近海局部海域污染嚴重
記者26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較好,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5%。但陸源排污壓力依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嚴重,海洋生境退化、環境災害多發等問題依然突出。 20
海洋局環境公報顯示: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舊嚴重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海洋局昨天發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舊嚴重。 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石青峰說,2012年我國管轄海域94%的海水水質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但近岸海域污染問題依舊突出,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佳。 石青峰:“近岸
生態環境部:我國海洋微塑料污染處于中低水平
3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介紹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有記者問,近日有研究認為,北冰洋冰塊內含過量微塑料,可能破壞海洋生態。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看待海洋微塑料問題,是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具體內容是什么?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海洋微塑料
生態環境部:我國海洋微塑料污染處于中低水平
3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介紹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記者問,近日有研究認為,北冰洋冰塊內含過量微塑料,可能破壞海洋生態。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看待海洋微塑料問題,是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具體內容是什么?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
武漢植物園在海洋島礁環境污染調查方面取得進展
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是指兩個以上苯環以稠環形式相連的化合物,是有機化合物不完全燃燒和地球化學過程中產生的一類致癌物質。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污染生態學學科組楊玉義博士在王俊研究員的指導下,分析了16種優先控制的多環芳烴污
國家海洋局環境公報: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舊嚴重
中廣網北京3月2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海洋局昨天發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舊嚴重。 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石青峰說,2012年我國管轄海域94%的海水水質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但近岸海域污染問題依舊突出,生態系統健康狀
國務院公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 林紅梅)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簽署第561號國務院令,公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新華社16日受權播發了這一條例。 條例包括9章78條,制定的目的是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 條例規定,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所轄港區水域內
飼料魚油中的環境污染物追蹤:從海洋到餐桌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水生動物營養與環境健康實驗室(LANEH)杜震宇教授課題組在水產品安全性評價研究領域又獲重要進展,相關論文以《飼料魚油污染物追蹤:從海洋到餐桌》為題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環境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據悉,這是國際上首次對飼料魚油污染物從生
海洋成了“排污場”:海洋環境亟待保護
浙江省樂清市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前往蒲岐、清江等地開展執法及海產品抽檢行動,抽樣檢測結果出來后將公布于眾。近日(6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 樂清灣
陸源污染已成海洋污染主因
《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2014)》今天發布。該指數顯示,201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環境生態子指數為106.7,比2012年增長2.5,2010年至2013年子指數年均增速為2.2%。海洋生態環境穩步優化,陸源污染是中國海洋環境污染的主因。 中國海洋發展指數(ODI)是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
陸源污染已成海洋污染主因
《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2014)》今天發布。該指數顯示,201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環境生態子指數為106.7,比2012年增長2.5,2010年至2013年子指數年均增速為2.2%。海洋生態環境穩步優化,陸源污染是中國海洋環境污染的主因。 中國海洋發展指數(ODI)是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新
我國海洋環境質量總體較好-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
根據國家海洋局13日發布的《2010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海洋環境質量總體維持在較好水平,主要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基本滿足海域使用要求,但近岸局部海域富營養化、海洋環境災害頻發和海岸帶生境破壞成為影響我國海洋環境質量的突出問題。 據《公報》統計,2010年我國管轄海域的海水
警惕海洋塑料微珠污染
近日,日本環境省公布了海岸漂抵垃圾對策基本方針的修改方案,稱為削減導致嚴重海洋污染的塑料垃圾,企業必須減少在洗面奶與牙膏中使用塑料微珠等。方案中,還要求餐飲店與零售店主動停止使用塑料袋、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并敦促漁業人員徹底防止塑料漁具流入大海。此舉再次將海洋塑料微珠污染話題推向風口浪尖,也再
海洋污染80%以上為陸源污染
“海洋保護不只是沿海城市的事,海洋污染80%以上為陸源污染,通過河流的污染又占陸源污染的80%,將來會有更多內陸城市承辦海洋日活動。”8日,2017世界海洋日及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在南京舉辦,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李航說。 據介紹,全球海洋中,漂浮著26.9萬噸塑料,相當于1392架飛機、
中法海洋衛星獲得首批海洋動力環境數據
記者5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中法海洋衛星在軌運行1個月以來狀態良好,已獲取首批海洋動力環境數據。中法雙方科學家確認,衛星上裝載的兩個微波載荷獲取的海面風場與海洋波浪譜等海洋動力環境參數結果與真實海況基本一致。 中法海洋衛星于10月29日發射升空。據中法海洋衛星首席科學家、在軌測試工作組組長劉建強
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中外專家共話海洋健康
“我們只有一個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惡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行動來尋求解決方案。”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在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上呼吁全球專家學者共同應對海洋現今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當天,一場跨學科、跨領域的海洋學國際大會——第六屆廈門海洋環
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中外專家共話海洋健康
“我們只有一個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惡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行動來尋求解決方案。”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在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上呼吁全球專家學者共同應對海洋現今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當天,一場跨學科、跨領域的海洋學國際大會——第六屆廈門海洋環
國際原子能機構建議日本繼續監測海洋環境污染
據新華社電,國際原子能機構赴日調查團21日向日本政府遞交調查報告,建議日方繼續監測福島核電站周圍淡水以及海洋環境,分析核污染對生物圈放射性物質濃度的影響。 報告還建議,日本政府應加強與災民溝通,充分提供有關核污染處理狀況的信息,同時完善對災民遭受核輻射情況的調查。
劉家沂: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廢液污染環境有違國際法
在13日上午舉行的日本眾院外務委員會會議上,日本外務省承認,有關東京電力公司4日向海洋中排放大量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污染水一事,在排放前未及時向周邊各國進行通報。 “日核廢液"排海"行為違背國際法,各沿海國和內陸國均有權依據國際法的相關規定保留向日本
治理海洋污染刻不容緩
海洋污染不僅是中國面臨的棘手問題,也是關系著人類生存與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問題。據報道,從2000年開始,我國海域海水受污染面積超過了14萬平方公里,最嚴重的時候超過20萬平方公里。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大中城市鄰近海域以及河口、海灣等地。 目前,全
扼住海洋生態環境惡化根源
我國海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5個問題,包括海洋資源退化、海洋生態環境惡化、海洋權益形勢嚴峻、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不足、海洋產業布局缺乏系統性。它們是中長期內制約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 海洋資源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長期以來由于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部分海洋由于過
海洋所啟動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項目
針對大連新港輸油管線爆炸起火引發部分原油泄漏入海,對海洋環境造成威脅的情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協調各領域專家,積極調配儀器設備,以中國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為依托,啟動了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項目。 大連溢油災害發生后,
海洋所再次進行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
繼順利完成第一次大連溢油災害海洋環境應急調查后,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進行了第二次大連溢油災害海洋環境應急調查,同時開展了暴雨洪水入海后對獐子島海域海洋環境影響調查。 依據前期制定的大連溢油災害應急調查方案,海洋所13名科技人員和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長漁科研19
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環境穩中向好
? 3月19日電,國家海洋局19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但入海河流水質狀況不容樂觀,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 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管轄海域海水環境維持在較好水平,夏季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6
澳研究:海洋塑料污染威脅海龜生存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海龜吞食塑料的數量越多,死亡風險越高,海洋塑料污染正在威脅海龜的生存。先前研究發現,全球7種海龜都有吞食塑料的現象,估算顯示全球有52%的海龜已經吞食了塑料。但科學家尚不清楚吞食塑料是否就是導致海龜死亡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研
微塑料污染-威脅海洋濾食動物
據新華社報道,一項國際研究日前發現,海洋微塑料污染會對鯡魚和須鯨等海洋濾食性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帶來不利影響。這再次警示了微塑料對海洋生態 系統的危害。 微塑料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紡織纖維,海中的微塑料易被浮游生物吃掉,通過食物鏈進入濾食性動物體內,并因難以降解而長期累積。 海洋中的濾食
遼寧:嚴防污染向海洋延伸
陸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態功能遭到嚴重破壞,環境風險因素明顯增多。記者在日前結束的遼寧省海洋污染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上了解到,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海洋污染形勢,遼寧推出了取締非法及不合理排污口、加大環境監測頻次、關閉十小污染企業等一系列措施。 遼寧是海洋大省。近年來隨著環渤海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拿什么拯救海洋重金屬污染
3月18日,由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煙臺大學、魯東大學三方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煙臺海岸帶所環境化學實驗室秦偉研究員主持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海水重金屬污染物的現場快速檢測傳感器技術研究”課題進行了驗收。 “海水重金屬污染物的現場快速檢測傳感器技術研究”是煙臺海岸帶所首個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