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長效抗精神病藥物獲FDA批準標簽更新
美國醫藥巨頭強生旗下楊森制藥(Janssen Pharma)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每月一次肌注長效版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藥物Invega Sustenna(paliperidone palmitate,棕櫚酸帕潘立酮緩釋注射劑)標簽更新,納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現實世界研究PRIDE的數據。 此次批準,使Invega Sustenna成為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在標簽中納入了現實世界數據的抗精神病藥物,同時成為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常見現實情況下精神分裂癥成人患者群體中相對一組合計7種常用處方口服抗精神病藥物表現出顯著優越性的藥物。 來自PRIDE研究的數據證實:(1)在推遲精神分裂癥病情復發方面,Invega Sustenna與一組7種常用處方口服抗精神病藥物相比表現出更具優越性的療效;(2)與一組7種常見處方口服抗精神病藥物相比,Invega Sustenna顯著推遲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生精神科住院或逮捕和/或拘禁......閱讀全文
強生長效抗精神病藥物獲FDA批準標簽更新
美國醫藥巨頭強生旗下楊森制藥(Janssen Pharma)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每月一次肌注長效版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藥物Invega Sustenna(paliperidone palmitate,棕櫚酸帕潘立酮緩釋注射劑)標簽更新,納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現實世界研究PRI
強生陷入召回怪圈-再召回約7萬支抗精神病藥
號稱“因愛而生”的全球知名企業美國強生似乎“病”了,2011年的強生似乎仍難從“2010年召回問題產品15次”的召回陰影中解脫,反而在不斷深陷。昨日,有消息稱,強生公司日前召回了約7萬支抗精神病藥Invega?Sustenna注射劑,因這些注射劑存在裂縫,可能會引發感
關于精神分裂癥的簡介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臨床上往往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病程一般遷延,呈反復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出現衰退
首發精神分裂癥診療分析
抗精神病藥(APDs)治療應答不佳是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及反復入院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事實上,這一情況常常與患者的基因型有關,例如對特定APD的代謝速度較快。一項日前在線發表于Schizophr. Res.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的一組研究者介紹了這樣一例個案:患者為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基因檢
怎樣治療精神分裂癥?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精神分裂癥首選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應系統而規范,強調早期、足量、足療程,注意單一用藥原則和個體化用藥原則。一般推薦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等作為一線藥物選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氯氮平作為二線藥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療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電抽
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病因
神經生物學 ①神經生化研究顯示,患者存在有多種神經遞質功能異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羥色胺、谷氨酸。中樞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進,傳統抗精神病藥均為中樞神經系統多巴胺受體的阻滯劑。中樞5-羥色胺水平異常,新型抗精神病藥除了對多巴胺受體有拮抗作用外,還對5-羥色胺受體有拮抗作用。中樞谷氨酸水平低
精神分裂癥的臨床類型
1. 偏執型 以妄想為主要臨床表現,常常伴有幻覺。以敏感多疑、關系妄想、被害妄想多見。其次為影響、嫉妒 等。絕大多數病人數種妄想同時存在。 2. 青春型 在青年期起病,表現興奮、話多、活動多,言語凌亂,行為怪異、雜亂、愚蠢、幼稚,思維、情感和行為不協調。 3. 緊張型 緊張性木僵和緊張性興
FDA發布警告:禮來精神類藥物-Zyprexa或導致嚴重皮膚反應
FDA近日發布警告稱,禮來的精神類疾病藥物Zyprexa (olanzapine)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皮膚反應,提醒醫生及患者慎用。這對于禮來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在注射型精神類藥物市場上, Zyprexa (olanzapine)的競爭對手有很多。 FDA稱,將在所有含奧氮平成分的藥品上都添加這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診斷
1.癥狀標準 具有精神分裂癥的基本癥狀,以思維聯想障礙、情感障礙為主要特征,并與相應年齡行為的活動表現有明顯異常和不協調,同時至少有下列癥狀之一: (1)思維貧乏,聯想散漫或破裂,思維內容離奇,有病理性幻想和妄想。 (2)情感淡漠,孤獨退縮,興趣減少,自發情緒波動,無故哭笑或焦慮恐懼。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分析介紹
精神分裂癥是由一組癥狀群所組成的臨床綜合征,它是多因素的慢性疾病。盡管目前對其病因的認識尚不很明確,但個體心理的易感素質和外部社會環境的不良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識。無論是易感素質還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過內在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不同患者其發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概述
精神分裂癥可發生于成年人和兒童,兒童精神分裂癥是兒童精神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精神病。這里主要敘述兒童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特點。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較成人為低。 據國外報道15歲以下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約0.14%~0.34‰。國內文獻報道兒童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檢查
神經系統檢查、腦電圖檢查、頭顱CT掃描、磁共振影像(MRI)檢查,主要是排除腦器質性改變引起的精神障礙。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本癥療法基本與成人相近似,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教育訓練相結合,各種治療的選擇,除了根據臨床主要癥狀之外,還要結合患獨具體情況,如年齡、軀體發育、營養狀況加以全面考慮。抗精神病藥物常用為氯丙嗪、氯哌啶醇、奮乃靜、舒必利和氯氮平等,顯效率50%~60%。 一、藥物治療原則: 宜從小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病因
1.遺傳因素 本癥患兒家族中有精神病遺傳史的發生率較高(16%~64%)。夏鎮夷等(1982)認為兒童精神分裂癥的遺傳方式以多基因遺傳可能性為大,其遺傳度為70%,一級親屬中本癥發病率:父母為4.0%;同胸為6.7%。有人認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癥,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癥的危險性為40%左右;父母之一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介紹
類精神分裂型人格違常(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SPD),又稱類精神分裂人格異常或類分裂性人格疾患,是一種病態人格,其特征在于對社會聯系缺乏興趣,傾向于獨立生活,沉默寡言以及感情淡漠。相比較其他病態人格來說,分裂人格很少見,大約占正常人中的1%。與精神分裂癥并無
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管理總結
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是指因出現精神分裂癥譜系障礙相關的精神病首次發作而接受過評估治療的患者。患者從精神健康到出現精神疾病有一個過渡的過程,首先出現一些比如情緒低落,焦慮不安,強迫行為和強迫觀念,失眠等,然后會進一步進展到出現一些輕微的精神病性癥狀,比如自言自語,一過性幻覺,性格改變等。如果此時沒有進行
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表現
精神分裂癥的表現涉及多個方面,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表現,但每一位患者的表現僅是其中的個別癥狀,并不是要具備所有的癥狀。如何根據表現進行診斷,祥見疾病診斷。 疾病早期癥狀 大部分病人屬慢性起病,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對家人不知關心照
精神分裂癥的疾病危害
如未獲得及時治療,疾病癥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患者日常學習、工作、生活能力受損,學生因學習能力下降而退學、休學,成人因工作能力受損而失去工作,對家人不知關心照顧,不能承擔家庭的責任。有的發展到精神衰退狀態,造成精神殘疾。有時受幻覺、妄想、邏輯障礙、情緒障礙等精神癥狀的影響,患者可能出現傷害自己和
怎樣預防精神分裂癥的復發?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率很高,且復發次數愈多,疾病所造成的精神缺損也越嚴重,給病人、家庭、社會造成了巨大負擔。因此,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癥,就要千方百計地在預防復發方面采取措施,即在未復發的情況下采取措施。 1.堅持維持量服藥治療 是最有效的預防復發措施。大多數精神分裂癥的復發與自行停藥有關。堅持維持
Neuron揭示精神分裂癥的病因根源
常被稱之為“垃圾DNA”的反轉錄轉座子DNA片段,有可能在精神分裂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一項發表在《神經元》(Neuron)雜志上的研究中,一個日本的研究小組揭示了LINE-1反轉錄轉座子在精神分裂癥大腦中異常的豐富,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改變了與精神分裂癥相關的一些基因的表達,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癥的
吸煙增加抑郁和精神分裂癥風險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吸煙可能增加患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的風險。這表明,吸煙不但危害身體健康,同時也會給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該校學者領銜的團隊分析了英國約46.2萬人的相關數據,其中8%的人是煙民,22%的人有吸煙史。結果發現,吸煙會增加患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的風險,此外患有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預后介紹
隨訪觀察結果表明,起病年齡小、緩慢起病而且產現程緩慢;呈進行性發展以及智力減退者預后較差。因此,早期診斷,及時采取積極治療,對兒童精神分裂癥的預后具有重要關系。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癥狀介紹
兒童精神分裂癥診斷的主要指征如下: 1.癥狀標準 具有精神分裂癥的基本癥狀,以思維聯想障礙、情感障礙為主要特征,并與相應年齡行為的活動表現有明顯異常和不協調,同時至少有下列癥狀之一: (1)思維貧乏,聯想散漫或破裂,思維內容離奇,有病理性幻想和妄想。 (2)情感淡漠,孤獨退縮,興趣減少,
治療兒童精神分裂癥的相關介紹
本癥療法基本與成人相似,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教育訓練相結合,各種治療的選擇,除了根據主要臨床癥狀之外,還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如年齡、軀體發育、營養狀況加以全面考慮。 1.藥物治療原則 宜從小劑量開始,遞增至療效滿意的治療量,持續1月左右再漸減至維持劑量(相當于治療量的1/4~
關于兒童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分析
1.遺傳因素 本癥患兒家族中有精神病遺傳史的發生率較高(16%~64%)。 2.器質性因素 本癥患兒有圍生期損害史較為常見。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延遲、神經系統檢查有軟體征和腦電圖異常亦較多見,近年來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兒誘發電位P300潛伏期顯著縮短及波幅降低;頭顱CT掃描、磁共振影像(MRI
獼猴為人類精神分裂癥提供見解
一項研究發現,獼猴大腦可以揭示出關于精神分裂癥和其他人類神經精神疾病根源的線索。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對感覺處理的削弱造成了對精神分裂癥的認知缺陷,被稱為失匹配負電位(MMN)和P3a事件相關大腦電位(ERP)的這兩個神經精神疾病指標的減少已經成為了這種疾病的生物標記。Ricardo Gil
關于兒童精神分裂癥的基本介紹
精神分裂癥可發生于成年人和兒童,是兒童精神類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精神病。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較成人低。據國外報道15歲以下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是0.14%~0.34%。國內文獻報道兒童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病于10歲以前者較少;10歲以后起病者顯著增多。起
精神分裂癥相關研究一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精神分裂癥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在關鍵時間窗口內靶向激活PV神經元有望治療精神分裂癥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盡管誘發過程發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癥在成年早期出現,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個體大腦發育
兒童型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概率
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較成人為低。據國外報道15歲以下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約0.14%~0.34‰。國內文獻報道兒童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病于10歲以前者較少;10歲以后起病者顯著增多。起病年齡最小者為3歲,一般以12~14歲少年占多數。
青蛇萢對精神分裂癥的作用
相關醫學實驗證明,青蛇萢根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化痰開竅、安神醒腦等功能,對精神分裂癥的幻聽等癥狀具有神奇療效,未發現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