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一名“90后”學霸教授、博導引發輿論關注,同樣是二十幾歲,看看人家在做什么…… 湖南日報“湘伴”微信公號5月19日消息,出生于1990年、2018年剛從同濟大學物理學專業博士畢業的李東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正高)、博士生導師: 不過,相比其他“90后”教授,這位青年教授除了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外,甚至沒有出國留學經歷。更加令人驚訝的是,這位青年學者博士畢業即獲聘為教授。 這位青年教授有多牛?一起來看一看: 國內高校培養的學術新星 與不少“90后”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這兩天引發關注的青年教授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學術新星。 根據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閱讀全文
說搞科研注定了大器晚成? 有這樣一群年輕人,在別人博士剛畢業的年紀,就已經拿下了國內知名大學正教授的職位。 今天盤點一下我國30歲以內的正教授。 1、電子科技大學 教授 劉明偵 劉明偵,出生于1990年。2011年以全系第一名畢業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專業,2012年獲得英國劍橋
近日,“90后”女學者劉明偵繼入選2015年最年輕“國家青年千人”之后,再踏新起點——被任命為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她也成為該學院最年輕的副院長。這位科研經歷和科研成果豐富的“女學霸”,繼續刷新著“最年輕”紀錄。 18歲留學英國;22歲碩士畢業于劍橋大學;24歲博士畢業于牛津大學;
2019年11月29日,學校印發《中國農業大學關于公布首批“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聘任人選的通知》(中農大人字〔2019〕35號),262名教師受聘各人才崗位:康紹忠、李德發、任發政、沈建忠、武維華、張福鎖(按拼音排序,下同)聘為講席教授A類,樊勝根、李小云、楊寧聘為講席教授B類(樊勝根、李小云
一雙大眼睛、過肩的長發、暖暖的笑容,說起話來率真坦誠,這是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劉明偵給記者留下的印象。看起來像一位鄰家女孩,可是她的履歷卻很光鮮—— 23歲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雜志發表論文,24
繼28歲女博士李琳獲聘任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導一事引起關注后,今年29歲的華東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胡劍日前也進入公眾視野,他是該校首位“90后”教授。據悉,胡劍2018年28歲時已成為省聘教授。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近5年已有11位“90后”和“準90后”開始躍上學術舞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38歲,對于許多中國女性來說,是一個忙于照顧上小學的孩子的年紀,是一個逐步承擔更多生活瑣事、為家庭而收斂的年紀。她們時而為額頭眼角冒出的皺紋而惆悵,時而為雙重的責任而迷茫。 可生活中還有一些“她們”,選擇以另一種方式贏得尊敬。這份尊敬無關年齡、無關性別,關乎人類生活、科學進步,甚至國家榮耀。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理事: 為了梳理和交流國內外分析儀器技術進展,經上級學會批準,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發起召開一年一度的“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即將舉行的第四屆年會定于 2017 年 8 月 9-11 日在江蘇南 京召開。此次年會辦會宗旨為:聚集分析儀器界產、學、研、用、政 工作
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上,這位教授的個人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這對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學者來說,是非常少見的情形。 但梁瑩事實上著述頗豐,僅中國青年報記者所能查到的,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 不過在過去幾年里,她的這些學術成果陸續被從網上
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上,這位教授的個人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這對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學者來說,是非常少見的情形。梁瑩的一些論文與別人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 但梁瑩事實上著述頗豐,僅所能查到的,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 不過在過去幾年里,她的這
關于2015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經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程義云(華東師范大學)、關正輝(西北大學)、金一政(浙江大學)、李震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濤(大連理工大學)、聶舟(湖南大學)、湯平平(南開大學)、王博(北京理工大
經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程義云(華東師范大學)、關正輝(西北大學)、金一政(浙江大學)、李震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濤(大連理工大學)、聶舟(湖南大學)、湯平平(南開大學)、王博(北京理工大學)、袁荃(武漢大學)、趙遠錦(東南大學)2015年
關于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宇 男 重慶大學
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由中科院院士姚熹教授于1986年創建,是全國第一個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專業博士點和重點學科點,是電介質功能材料的重要研究基地,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學術聲譽和地位,有力地支撐了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發展。成立30年以來,實驗室一直聚焦于以電介質和氧化物半導體為基礎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
4月6日,應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浩力教授來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做了題為“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的設計與性質研究”的學術報告。 報告中,張浩力教授介紹了有機功能分子最新的設計、合成方法及其應用領域,以及該
2018年全國光譜大會(第二輪通知) 光譜分析技術及其應用在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光譜分析技術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新應用不斷涌現。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協辦,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光譜分會承辦的
光譜分析技術及其應用在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光譜分析技術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新應用不斷涌現。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協辦,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光譜分會承辦的2018年全國光譜大會定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文件儀學分字[2020] 第011號第十次換屆大會暨2020年第七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線上會議通知 各位專家、代表:由于不可抗力,原定于2020年10月26-28日在江蘇常州召開“第十次換屆大會暨2020年第七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
一個黑色的星期五。 錢偉長,為中國人熟知的科學家,“三錢”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歲的一生。 這位愛國學者近一個世紀的歷程,猶如一條大江,時而浩蕩,時而曲折。像很多同輩的中國科學家一樣,錢偉長在民族危亡之際,選擇了科學救國的道路;國家的需要,永遠是
業界人士翹首以盼的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19)將于2019年10月23-2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展會將繼續堅持“分析科學 創造未來”的方向,圍繞“生命 生活 生態——面向綠色未來”的主題組織學術報告會、專題論壇和儀器展。 同期將舉辦“BCEIA·
2018年7月26日-27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在安徽合肥召開(相關鏈接:青年學者齊聚一堂 共研分析測試創新技術成果)。 會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第七屆青年學術委員會換屆選舉,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曉春教授主持,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
為進一步提高中國獸醫診斷服務在可靠性、準確性、及時性和高通量等方面的表現,第二屆國際獸醫檢測診斷大會將于2020年9月10-12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大會廣泛邀請全球獸醫檢測診斷的杰出代表與不斷進取的中國獸醫進行深層次的分享、對話及相互啟迪。大會詳情時 間:2020年9月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編輯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 CRISPR技術自問世以來,就一直被諾獎候選的光環所圍繞。為了CRI
2019國際遺傳與表觀遺傳精準醫療論壇會議 中國?溫州 2019.4.19-21 2019國際遺傳與表觀遺傳精準醫療論壇會議將于2019年4月19日至21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育英學術館舉辦。 “國際遺傳與表觀遺傳精準醫療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Genet
日前,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4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其中中國科學家共有15位。 美國光學學會(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是美國光學學會授予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