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日前對外宣布,全球第一臺AP1000三代核電機組將于2014年10月份在我國浙江三門正式發電。目前三代核電設備供應鏈體系已形成,正在由設備國產化向設備自主化邁進。國家重大專項CAP1400設計研發取得新的重要進展,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1月29日,世界首臺AP1000三門核電一號核電機組鋼制安全殼頂封頭吊裝就位,標志者世界首批AP1000機組建設總體進展順利。擔負著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代核電技術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裝備制造業開展聯合攻關,引進了國際先進標準與建設核安全文化。目前,主管道、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穩壓器等關鍵設備已實現國產化,鋼制安全殼技術已全面掌握,主泵、爆破閥國產化取得重要進展,基本滿足了工程建設的需要。同時,結合重大專項研發,推進三代核電關鍵設備從國產化(外國設計、中國制造)向自主化(中國設計、中國制造)提升。并與西屋公司合作,......閱讀全文
腐蝕疲勞是核電材料服役時的潛在失效形式之一。研究表明,在輕水堆(LWR)服役高溫高壓水環境中材料的疲勞壽命顯著下降。當前,國內外針對LWR材料在高溫高壓水中腐蝕疲勞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溫度、溶解氧(DO)、應變速率、應變幅、夾雜物等影響因素。然而,LWR核電站實際構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幾何不連續處
由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 中新網沈陽4月8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 據中科
9月26日,來自美國、日本、法國、芬蘭、瑞典、印度、中國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核電廠材料的研究院所、大學、核電設計院、制造廠、核電廠運行、安審單位的1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沈陽,參加第五屆核電廠材料與安全可靠性國際研討會。 本次會議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聯合主辦,與會代表圍繞核
4月24日是第六個“世界腐蝕日”。當天,遼寧省科學技術館迎來了一場以“走進腐蝕世界 營造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世界腐蝕日科普活動。 此前不久,在加拿大舉辦的世界腐蝕組織(WCO)全體會員代表大會上,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韓恩厚當選WCO主席,成為該國際組織歷史上首位華人主席。韓恩厚
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10月17日在沈陽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柯偉、周玉和國內23位著名學術專家和管理專家出席揭牌儀式并組成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據悉,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將圍繞核電站安全、耐久、可靠問題,以核用結構材料的設計與研發、核用結構材料的損傷機制、核電材料與部件的安
標準發布會現場 最新發布的四項標準 日前,中國核學會標準發布會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上舉辦,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 據悉,在本次發布會上,核學會亮相的標準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研究團隊近日在國內率先成功制備出同時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的高界面銅鉭(Cu/Ta)納米多層膜塊體材料。這項成果突破了傳統納米材料高溫條件下的不穩定性問題,為下一代核電裝置結構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思路。 納米結構材料,因為其高強度及豐富的界面被認為是下一代核電裝置的理
3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確定中廣核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兩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獲批準,這是繼2012年12月核準田灣二期工程以來,時隔26個月后政府再次核準新的核電項目,也是4年來我國真正意義上新批的核電項目。在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建造許可證后,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即可開工建設。 業內人士認
科技日報訊 (記者操秀英)記者從中國核能協會7月23日組織的鑒定會上獲悉,安泰核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具備年產300噸中子吸收材料的生產能力,成為我國自主研發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CAP1400示范工程首堆中子吸收板供貨廠家。這標志著我國具備了批量生產中子吸收材料的能力,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記者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中核集團科技專項“龍舟-CNSC乏燃料運輸容器研制”項目中原型樣機日前通過驗收。作為乏燃料運輸容器關鍵材料國產化的重要環節,金屬所研制的碳化硼增強鋁(B4C/Al)中子吸收材料為容器全面國產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B4C/Al中子吸收材料近年來在國外已
券商分析人士認為,核電建設帶動的產業鏈較長,最受益的首先當屬核電相關設備及材料制造商,如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二重重裝、中核科技、江蘇神通、沃爾核材等。其次,一些細分及新進入核電領域的公司也值得關注,如浙富股份、威爾泰、陜鼓動力、久立特材等。 記者從相關部門以及核電企業高層了解到,今年5月3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核材料研究團隊基于界面工程設計,采用大塑性變形方法,成功制備出了同時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的高界面Cu/Ta納米多層膜塊體。相關研究成果在Acta Materialia 2016,110,341-351上發表。 納米結構材
中子吸收材料又稱中子毒物材料,通過其含有的大的中子吸收截面物質(如硼、鎘、釓等)吸收熱中子,從而抑制核裂變鏈式反應,主要用于核燃料與乏燃料貯存和運輸中,以保證貯運的次臨界安全。碳化硼增強鋁(B4C/Al)中子吸收材料是由B4C顆粒添加到鋁基體中形成的一種新型鋁基復合材料,因其硼含量高、密度低、熱
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日前聯合印發《關鍵材料升級換代工程實(財苑)施方案》,按照“需求牽引、創新驅動、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支撐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海洋工程、先進軌道交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國民經濟重大工程建設需求,選擇一批產業發展急需、市場潛力巨大且前期基礎較好的
6日,在2012中國新材料產業高層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表示,我國新材料產業空間非常大。黑龍江省最大的資源就是石墨,即碳元素。碳元素的發展將對未來全國重點產業和戰略新型產業都有重大推動作用。 干勇表示,目前很多新材料企業已經有研究的基礎,但基本力量薄弱,很多沒有戰略性的規劃。碳元素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3月3日表示,中核集團與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美國、加納等國的核電合作已取得一系列新進展,中國核電正在健步“走出去”。 中國核電之所以能夠走出國門,緣于核電技術的飛速發展。 自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查通過《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
新材料行業深度報告:百花齊放,空間廣闊 類別:行業研究 機構: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胡皓 投資邏輯、關鍵假設及主要預測: 新材料類上市公司業績的核心因素在于:a.細分領域下游需求的潛在容量和釋放力度、可持續性b.企業自身產品的技術工藝水平和客戶認證情況,即企業在市場
科學家追尋百年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有了新的答案,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國際千克原器面臨退休,從航天到地球四極,2018年,新技術助力的科學新發現,不斷顛覆著人類已有的認知。深空探測開啟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瞄準國家優先發展產業政策,大連市加大核電裝備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成為國家關鍵核電裝備國產化的產業基地。 AP1000是當前國際最先進的民用核電技術,日前,為國內AP1000核電機組配套的核島人員閘門,在寶源核設備公司配制成功,并通過驗收。人員閘門具有壓力容器和機械設備的雙重屬性,
在國外生活,人們免不得要向銀行等信用單位貸款或還款,因此就有信用記錄。信用記錄的評價標準是,有多少次信貸行為,涉及多少金額,違約次數又有多少。次數多、額度大而又從不違約的信貸行為,被稱為有“良好”信用記錄。如果你從未和信用單位發生信貸活動,或者只向銀行申請了一次小額貸款,到期又如數歸還,都不能
中新網深圳11月6日電 (記者 陳文)首屆新能源學科建設研討會暨“中廣核-清華核材料及服役安全聯合實驗室”成立儀式11月6日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舉行。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束國剛與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勝耀代表雙方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作為中廣核集團與清華大學在科技協同創新方面合作的重
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也是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能級 ,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 。 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的產業,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爭奪高技術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種類中,均把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日本是新
中廣核嶺澳核電站二期 2013年11月27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3年度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由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牽頭、國內核電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建安運行等主要單位聯合申報的“中國百萬千瓦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 科技成果榮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名)
國家能源核電運營及壽命管理技術研發中心 2010年7月,國家能源局批準成立國家能源核電運營及壽命管理技術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研發中心依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蘇州熱工研究院建設,其研發方向包括:核電站壽命管理標準規范體系研究、壽命評價技術研究、重大設備更換技術研究、狀態監測與在役檢查技術研
我國布局能源科技創新 16家國家能源研發中心成立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6日訊(李雨思)今天,首批國家能源研發中心授牌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舉行,此次授牌的國家能源研發中心共有16個,涉及核電、風電、高效發出點以及設備材料等能源重點行業和領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
我國自主發展核電的決策激發了裝備制造業的熱情。 許連義最近很忙。在《科學時報》記者采訪他的過程中,他不斷接到其他媒體要求采訪的電話。作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重大裝備司司長,核電工程升溫使他的媒體關注度驟然升高。 此前,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國務院出臺擴大內
日前,工信部出臺《新材料產業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15年,完成200項重點標準制修訂工作,立項并啟動300項新材料標準研制,開展 50項重點標準預研究,爭取覆蓋“十二五”規劃提出的400個重點新材料產品,基本形成重點領域發展急需的、具有創新成果和國際水平的重要技術標準體系。力
附件2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農林養殖組菊花優異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陳發棣(南京農業大學),房偉民(南京農業大學),陳素梅(南京農業大學),管志勇(南京農業大學),滕年軍(南京農業大學),姚建軍(昆明虹之華園藝有限公司)江
高廟子(GMZ)膨潤土是我國擬建高放廢物深地質處置庫首選的緩沖/回填材料,隨著核技術廣泛應用和核電工業快速發展,預計膨潤土作為緩沖/回填材料將被大量使用[1] 。為滿足處置庫工程要求,亟待尋找更為簡便的膨潤土土塊的制作工藝。 就同一種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