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術知識膜分離技術是一項新興的分離技術,自從60年代開始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發展十分迅速,其品種日益豐富,應用領域不斷擴展,是21世紀初最有發展前途的高新技術之一。反滲透RO納濾NF超濾UF微濾MF膜類型非對稱膜非對稱膜非對稱膜對稱;非對稱膜厚度薄膜厚度150μm1μm150μm1μm150-250μm1μm10-150μm孔徑<0.002μm<0.002μm0.2-0.02μm4-0.02μm截留組分HMWC,LMWC氯化鈉,葡萄糖,氨基酸HMWC,單糖,多糖和多聚糖、多價負離子小分子組合,蛋白質,多糖,病毒顆粒,粘土,細菌膜材質醋酸纖維素(CA),薄膜醋酸纖維素(CA),薄膜陶瓷,聚砜(PSO),聚偏二氟乙烯(PVDF), 醋酸纖維素(CA),薄膜陶瓷,聚丙烯(PP), 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組件類型管式,卷式,板框式管式,卷式,板框式管式,中空纖維,卷式,板框式管式,中空纖維,卷式操作壓力Mpa1.5-150.5-3.......閱讀全文
多組分氣體膜分離性能評價裝置膜分離技術 1.生物化工過程中常用的分離方法如蒸餾、萃取、過濾、結晶、吸附和干燥等屬于傳統的單元操作過程,而另一些則為新近發展的分離技術,如細胞膜破碎技術(包括球磨破碎和化學破碎等)、膜分離、色層分離等。 作者在此著重介紹膜分離技術。 2膜分離技術概
發酵已經從過去簡單的生產酒精類飲料、生產醋酸和發酵面包發展到今天成為生物工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分支,成為一個包括了微生物學、化學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機械工程和計算機軟硬件工程的一個多學科工程.從廣義上講,發酵工程由三部分組成:上游工程,發酵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下游工程指從發酵液中分離和純化產品
發酵已經從過去簡單的生產酒精類飲料、生產醋酸和發酵面包發展到今天成為生物工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分支,成為一個包括了微生物學、化學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機械工程和計算機軟硬件工程的一個多學科工程.從廣義上講,發酵工程由三部分組成:上游工程,發酵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下游工程指從發酵液中分離和純化產品
氣體分離膜是近年來發展很快的一項新技術。不同的高分子膜對不同種類的氣體分子的透過率和選擇性不同,因而可以從氣體混合物中選擇分離某種氣體。如從空氣中收集氧,從合成氨尾氣中回收氫,從石油裂解的混合氣中分離氫、一氧化碳等。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的化學家用一種叫做聚苯胺的能導電的有機材料制作出一種薄膜。這種聚合
在化工單元操作中,常見的分離方法有篩分、過濾、蒸餾、蒸發、重結晶、萃取、離心分離等。 然而,對于高層次的分離,如分子尺寸的分離、生物體組分的分離等,采用常規的分離方法是難以實現的,或達不到精度,或需要損耗極大的能源而無實用價值。 然而,隨著膜分離技術的出現,該類問題得到解決。膜分離過程的主要
膜分離技術是利用膜對混合物各組分選擇滲透性能的差異,來實現分離、提純或濃縮的新型分離技術。組分通過膜的滲透能力取決發現了透析現象,人們才開始重視對膜的研究。半個世紀以來,膜分離完成了從實驗室到大規模工業應用的于分子本身的大小與形狀,分子的物理、化學性質,分離膜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滲透組分與分離膜的相互
在膜分離過程中,根據膜的孔徑大小,可將膜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反滲透膜等,相應的工藝則有微濾技術、超濾技術、納濾技術和反滲透技術等。膜分離技術的主要應用在石油化工、油品再生及水處理等領域。膜分離技術在石化工業中的應用膜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膜分離技術及膜反應器的技術,因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而得到了應
葛昌純,中國科學院院士,男,漢族,浙江平湖人,生于1934年3月6日。中共黨員。1952年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大)冶金工程系物理冶金專業。1952~1984年工作于冶金部鋼鐵冶金總院,先后在冶金室、壓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擔任專題負
由于我國分離膜行業發展較晚,出臺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較少,其中膜與膜組件標準有21項,與膜產品相關的裝置標準有24項,全部為推薦性標準,除5項為國家標準外,其他均為行業標準,主要是海洋行業標準,為27項。圖片來源于網絡 標準作為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步驟,起著肯定已有成果、引導行業發展方向的重要作
近年來生活垃圾產生量日益增多,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是目前最常用的垃圾處理方式[1-3],垃圾堆積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的生物分解與物理化學過程,產生一種成分復雜、毒性較大的滲濾液[2]。垃圾滲濾液的性質主要受垃圾成分、堆放時間、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一般具有以下特征[3-7]:
(1)炭吸附法 炭吸附是目前較廣泛使用的回收技術,其原理是利用吸附劑(粒狀活性炭和活性炭纖維)的多孔結構,將廢氣中的VOC捕獲。將含VOC的有機廢氣通過活性炭床,其中的VOC被吸附劑吸附,廢氣得到凈化,而排入大氣。 當炭吸附達到飽和后,對飽和的炭床進行脫附再生;通入水蒸汽加熱炭層,V
高性能分離膜是國家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材料,是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高性能分離膜作為新型高效分離技術的核心材料,在過程工業、能源環境等領域具有的良好的應用前景。“十二五”期間,在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 “高性能分離膜材料的規模化關鍵技術(一期)”重大項目。近日,863
中國擁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有全世界7%的淡水資源。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左右。據聯合國數據顯示,當人均水資源量低于1700立方米時,一個地區就被認為是“用水緊張”。 “在水資源緊缺的背景下,提高工業用水效率,降低工業對水資源過量消耗成為生態文明建設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看到這些... 生活用水的凈水器 早起的純純的豆漿 最美的男醫生(身上的過濾器) 等等如此這些 那么 今天,咱們分享的主題就是膜分離。 膜分離其主要分類有反滲透、微濾、超濾、納濾擴散滲析、電滲析、氣體分離、
Part1:膜分離技術簡介:膜是具有選擇性分離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選擇性分離實現料液的不同組分的分離、純化、濃縮的過程稱作膜分離。它與傳統過濾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圍內進行分離,并且這過程是一種物理過程,不需發生相的變化和添加助劑。膜的孔徑一般為微米級,依據其孔徑的不同(或稱為截留分子量),可將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含油污水被排放,同時海洋原油泄漏事件頻發,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傳統油水分離方法主要包括氣浮法、離心分離法、吸附和燃燒等,但均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應用范圍窄等缺點。超浸潤分離膜由于具有結構可控性好、分離效率高和分離精度高的優點,目前成為油水分離領域的
當前,國內的大多數油田都進入高含水時期,注水驅油仍是提高原油產量的主要手段,隨著出水量的提高,在油田返回地面的采出水中會存有大量的含油污水,為了實現生態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的再次回收利用的目標,如何投入較少的資金實現高效率地對油田含油污水進行處理是擺在廣大石油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最近一些年來,隨著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造紙廢水按其產生環節分為制漿廢液、中段水和紙機白水。制漿廢液通過常規的堿回收工藝可以得到回收利用;紙機白水通過氣浮或多盤真空過濾等處理后可直接回用于生產;通常所說的造紙廢水主要指的是中段水,它含有木素、半纖維素、糖類、殘堿、無機鹽、揮發酸、有機氯化物等,具有排放量大、COD高、pH變化幅度大、色
液膜分離法(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這是一種以液膜為分離介質、以濃度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操作。液膜是懸浮在液體中很薄的一層乳液微粒。它能把兩個組成不同而又互溶的溶液隔開,并通過滲透現象起到分離的作用。乳液微粒通常是由溶劑(水和有機溶劑)、表面活性劑和添加劑制成的。溶劑構
目前膜分離技術已逐漸應用于蘆薈加工中。膜分離技術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徑的混合物質在通過半滲透膜時,實現機械分離的技術。半透膜又稱為分離膜,分離膜的特點是膜壁遍布微小孔洞,根據孔徑的大小可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反滲透膜等。納濾同超濾和反滲透一樣,均以壓力差為驅動力,但其傳質機理有所不同。
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污水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危害極大,特別是含油廢水的排放,嚴重污染水體資源,使我國日益嚴重的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短缺及浪費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突出,因此加大對含油廢水的分離利用顯得非常重要和急迫。其中乳化油廢水排放量大、成分復雜、COD值高,嚴重危害水體環境和人類健康。乳
在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會產生大量的含油污水。目前,含油污水的處理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特別是復雜環境下乳化含油污水的處理。利用膜分離技術來實現油水分離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分離手段之一,特別是針對乳化的油水體系。然而,傳統的膜分離材料在油水分離過程中會遭受嚴重的污染,導致分離通量以及油水分離效率
分離是一個化學工程師必要的基本的工程原理。分離是一個產品流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的流的轉換。一種化學混合物有時需要通過分離法分離,其中有許多。由于經濟和化學需要純化濃縮產品分離成為很有必要的。在本實驗中使用離心機的分離方法涉及膜采用吸收[是的原則,在特定的解決方案/擴散過程。吸附[吸收與吸附小心與
人們對膜進行科學研究則是近幾十年來的事。1950年朱達W.Juda試制出選擇透過性能的離子交換膜,奠定了電滲析的實用化基礎。1960年洛布(Loeb)和索里拉簡(Sourirajan)研制成世界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非對稱反滲透膜,這在膜分離技術發展中是一個重要的突破,使膜分離
人物介紹: 葛昌純,1934年出生,浙江平湖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952年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大)。1980年獲德國Dresden技術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功能梯度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楊維慎團隊近日在氣體分離膜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制備了氣體分離“大師”——一個厚度小于10納米的超薄MOF納米片膜,該膜可單獨通過氫氣,而將不需要的二氧化碳留下。相關成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
12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維慎研究員和李硯碩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制備出一種由1納米厚的納米片構成的分子篩膜,其厚度僅為蟬翼厚度的千分之一,遠遠“薄于蟬翼”。常規分子篩膜的厚度則為蟬翼厚度的十倍以上。該納米片不僅極薄,而且具有如“篩眼”般高度規整的孔道,可以精確篩分尺
一、膜分離的概念:膜分離是利用膜的選擇性,以膜兩側存在的能量差作為推動力,將流體組分進行分離的方法。膜分離的核心是膜,膜必須是半透膜,即能透過一種物質,而阻礙另一種物質。膜分離常與離心機分離技術結合使用。二、膜的概念:把流體分隔成兩部分的一層薄的凝聚相物稱為膜。膜是均一的一相,或由兩相以上凝聚物構成
電鍍廢水中含有鉻、鋅、銅、鎘、鉛、鎳等重金屬離子,其中酸、堿、氰化物、鉻等是具有很大DU性的雜物,有的還屬于致癌和致畸變、突變的有害物質,因此必須嚴格處理后方可排放,以免造成危害。 多數電鍍企業通過末端純化學法的治理方法,能對污染物進行有效控制,但是這種先污染后治理的綜合或混合化學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