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月做一場科普報告、擔任《十萬個為什么》叢書《能源與環境》分冊主編、撰寫近百篇科普文章……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褚君浩被譽為“心系科普的院士”。近日,在上海市科協組織的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中,他被推選為上海唯一的“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十佳提名人選。 “我做過10年中學物理老師,能把復雜的科技知識講得通俗易懂,所以我愿意多做些科普工作。這也是院士應盡的社會責任。”褚君浩說。 “高端科普”催生863課題 “我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技術與物質科學深度融合引發的產業革命。信息技術與能源結合,產生分布式能源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結合,產生3D打印;信息技術與自動控制結合,使機器人的應用規模迅速擴大……”最近,在中國科協、市科協等單位舉辦的科普講座上,褚君浩的演講,讓公務員、企業家和技術人員聽得聚精會神,很多人做起了筆記。 褚君浩是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家,在窄禁帶半導體物......閱讀全文
做半導體物理研究、為國家能源方針建言獻策、向公眾普及相關科學知識,褚君浩說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實現“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而進行的。 他的夢想,簡單而宏大。年近七旬的褚君浩沒有停止追問,在實現“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的夢想道路上,一個人究竟能夠發揮多大的能量。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是在改革開放的陽光下成長的,能夠成為一個科技工作者,在窄禁帶半導體和紅外物理研究領域能夠有所建樹,這完全得益于改革開放”,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協原副主席褚君浩在談到改革開放40年時如是說。 褚君浩長期從事紅外光電子材料和器件、鐵電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個紅外物理博士
平均每月做一場科普報告、擔任《十萬個為什么》叢書《能源與環境》分冊主編、撰寫近百篇科普文章……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褚君浩被譽為“心系科普的院士”。近日,在上海市科協組織的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中,他被推選為上海唯一的“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十佳提名人
茫茫太空,眾多人造航天器在按既定軌道翱翔的同時,還要做到實時精準對地“觀測”。如何讓衛星、飛船等航天器上的“天眼”看得清、看得遠、看得準,核心關鍵技術攻關迫切需要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先行。 依托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建設的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支始終瞄準國
8月13日下午,已經舉辦了31期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第一次走出了北京,來到上海,在錦江小禮堂舉行了第32期活動,主題是“科學家與科普創作”。 與以往的活動只邀請兩三位科學家談一個專題不同的是,這次活動一下子邀請了10位院士,而他們也大多是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各分冊的主編,“這么多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在能源材料與地理科學等方面均有較強實力的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和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6月10日在上海攜手成立華東師范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新能源與環境聯合研究院。 據介紹,雙方將發揮各自在新能源和環境領域的優勢,圍繞節約、清潔、安全的能源戰略路線,將新能源建設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在新能源材料
由中國物理學會和上海市物理學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承辦的第六屆薄膜物理與應用國際會議于2007年9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學浩然高科技大廈召開。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英國、韓國和中國的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160多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校長張杰院士和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擔任此次會議的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科協 科技部 國務院國資委關于評選全國創新爭先獎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47號)要求,現將全國創新爭先獎擬表彰對象予以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2017年5月16日至2017年5月22日)。全國創新爭先獎牌獲得團隊負責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全國創新爭先獎
“打造世界級的低碳‘名片’ 哥本哈根會議帶來的低碳風潮席卷全球。 隨著國際社會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關注與重視,有業界專家預測,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低碳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增長點和發展潮流——這一發展趨勢自然逃不過中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敏銳的眼光。 低碳,這一最時髦、最新鮮的新
打開上海張江科學城的地圖,一塊又一塊世界頂級的“科學拼圖”正在聚合。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和功能成像等線站工程……這些“高大上”名字的背后凸顯出上海推動科技發展的決心和腳步。 去年2月,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講話在上海市科技系統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引發熱烈反響。科技工作者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再一次為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錨定前進方向,擘畫發展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大家表示,要以更大的信心、更強的意志攀登科學高峰,為上海建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以及研究員孟祥建課題組在鐵電量子隧穿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制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研究結
經常有業界朋友問微波射頻網,微波、射頻、電磁領域主要有哪些期刊可以訂閱。最近我們的編輯整理了一下全球該領域相關的期刊供大家參考。如果您有不錯的期刊推薦,也可以通過網站下面的聯系方式,告知我們,我們將更新此頁面,供更多人參考。國內期刊:《微波學報》Journal of Microwaves《微波學報》
5月30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主管司局、總政治部宣傳部,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全社會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科技部組織開展了2015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
序號 姓名 性別
展開上海張江科學城的地圖,一塊又一塊世界頂級的“科學拼圖”正在聚合。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和功能成像等線站工程……這些“高大上”名字的背后凸顯出上海推動科技發展的決心和腳步。 去年2月,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2017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個項目通過驗收,56個項目驗收結果為“優秀”,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藥性形成、傳播與控制的基礎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曹雪濤“免疫識別
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名單同時公布 教育部科技司1月10日發布通知,公布“海洋能源利用與節能”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名單。 根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為保證實驗室持續穩定發展,加強實驗室規范管理,在各省、直轄市教育廳(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專項經費預算擬安排情況匯總表 金額單位:萬元1012013CB837000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相關科學研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范一中后三年300.00300.001022013CB837100寒武紀葉足動物及其相關蛻皮動物起源與演化研究西北大學劉
【精彩活動】 推出交叉學科——光電子與微電子創新產業高峰論壇 重點邀請工信部、電子信息化部領導、光電子與微電子行業權威院士,01、02專向專家組組長,龍頭企業,共話交叉學科熱點議題。 名譽主席:王陽元院士、金國藩院士 主席:莊松林院士、褚君浩院士、余少華院士、黃維院士、郝躍院士、黃如院
促進交叉學科互補,創新共贏發展 助推2025制造,著力打造“中國芯”,促動“光電集成”產業發展 產業高峰論壇 + 精準對接 + 展覽展示 + 學術會議 2016年10月10-12日 中國 上海光大會展中心 展覽總面積:10000m2,400余家參展商,匯聚200余位國內位頂尖專
啟動儀式現場 金秋十月,清風送爽。10月10日下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樓會議中心裝點一新,一派繁榮景象,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籌)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日,科技部網站發布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初評共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14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含3個創新團隊),另有1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專用項目和4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用項目。公開發布的文件顯示,與分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王 輝,閔東紅,李學軍,孫道杰,馮 毅,張玲麗,黑更全,王令濤,嚴勇敢,王學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金粒種業有限
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經推薦單位推薦和專家提名,中國青年科技獎領導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資格審查,公示有效候選人信息,并經中國青年科技獎評審委員會評審,中國青年科技獎領導工作委員會審批,共有99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現將獲獎者名單
712018JB-2-095海上平臺干式樁腿內壁巡回檢測機器人開發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張仕海、張子淼、楊燕罡、劉斌、韓芳芳、聶雅慧、許琢722018JB-2-096玄武巖纖維布加固既有混凝土橋梁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天津城建大學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津質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王海良
2019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專業(學科)評審科技進步獎評審結果序號項目名稱完成單位完成人推薦等級1穩態強磁場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匡光力,高秉鈞,張裕恒,葉朝輝,劉小寧,張曉東,邱寧,陳文革,歐陽崢嶸,吳仲城,
2月14日,科技部網站公布了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通用項目)目錄,具體如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目錄(通用項目) 特等獎序號編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推薦單位1J-252-0-01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張洪濤,潘桂棠,侯增謙,唐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