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技界的學風浮躁及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看來,這與對中青年科技人才思想教育不夠有關。他呼吁,應大力加強對科技人才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科學精神的教育。 張伯禮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科技人才。“近些年來,在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過程中存在著重‘才’輕‘德’,這是導致目前科技界浮躁風氣、爭名奪利、虛夸造假等學術不端現象的原因之一”。 “現在作為科學研究主力的40歲左右的一代人,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合作、科學精神、愛國精神還都不夠,但他們卻是中國科技的希望。相比于科研技能,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的培訓更為迫切。”張伯禮說。 至于教育方式,他認為,首先應制定科技人才政治思想教育規劃,根據不同層次科技人才現狀及培養目標,有特征性地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把科技人才納入各級黨校培訓對象。......閱讀全文
科學精神照亮逐夢之路 見證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2019年馬上就要到了。一百年前,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文章說,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中國。其中之一,便是“賽先生”,也就是科學。這聲振聾發聵的吶喊在神州大地回蕩了一個世紀。 一百年過去了,科學精神對于今天而言依然十分重要,而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
7月23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在人民日報發布推選活動啟事。經活動組委會審核確定,2020年度66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出爐,名單及個人事跡公示如下。 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啟事 為宣傳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廣泛展示新時代人民教師教書育人事跡風采,引導廣大教師守教育報國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