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葷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沒數。”這是一句網絡上流行的話,也曾被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引用。這句貌似夸張的調侃,在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前,透露出的是公眾的無奈。 站在2010年歲末回望,我們發現,過去一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出現在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我們希望通過對于典型事件的梳理、歸類,找出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只有追根溯源,才能為這個復雜的問題開出合適的“藥方”。 海南毒豇豆——農藥殘留 海南“毒豇豆”事件算是2010年第一起影響廣泛的食品安全事件。1月至2月初,武漢市農檢中心對武漢市的多家農貿市場進行抽查時,連續發現豇豆含有禁用農藥水胺硫磷。 水胺硫磷,是一種高毒性農藥,禁止用于果、茶、煙、菜、中草藥植物上。它能經由食道、皮膚和呼吸道,引起人體中毒。早在2002年,農業部就將水胺硫磷列入高毒農藥禁售名單。 武漢市農業局發現,這些毒豇豆樣......閱讀全文
中國的食品安全到底能打多少分?專家說能打80分,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可能根本不及格。如此大的差距,來自哪里?陳君石院士做客搜狐健康,告訴公眾一個真實的食品安全現狀。 訪談嘉賓:陳君石 嘉賓簡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
有著“史上最嚴農藥殘留國家標準”之稱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標準,于8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權威媒體報道,這一新版標準“規定了387種農藥在284種(類)食品中的3650項限量指標,較現行標準增加了65種農藥、43種(類)食品、1357項限量指標”,被認為“基本
即將過去的2010年無疑是一個養生熱年。年初,張悟本“綠豆治百病”的養生論轟然倒地,這讓我們開始回過頭來審視什么才是真正科學的養生;隨后出現的毒韭菜、毒豇豆、洗蝦粉、性早熟奶粉、地溝油、一滴香、反式脂肪酸、金浩茶油、假蜂蜜假蜂膠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又讓我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產生前所
美國多個消費者團體最近向麥當勞等企業遞交請愿書,呼吁停止使用含抗生素的雞肉。麥當勞宣布,2017年美國市場將采購不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日前,央廣記者致電麥當勞中國顧客熱線,工作人員給出的回應是:“麥當勞中國一直嚴格要求供應商遵守我國關于抗生素使用的法律法規的,所以顧客可以放心食用。” 又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實錄 7月25日下午3時,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定時定點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專題發布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等方面的情況,農業部總經濟師、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玉香、獸醫局巡視員李金祥、畜牧業司副司長陳偉生、漁業局副局長陳毅德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中外記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