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注意事項介紹
1、紫癜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體征,常因血小板數量減少引起,故泛稱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中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最為常見,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雖發病率較低,但死亡率卻較高。 2、95%以上的ITP患者血小板相關抗體明顯增高,以慢性型增高更為顯著。PAIgG、PAIgA、PAIgM、PAc,四項指標聯合檢查,可使ITP的診斷陽性率提高至l00%。部分血小板相關抗體屬于抗血小板膜GPⅡb/IIIa或GP Ib/IX自身抗體。......閱讀全文
關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注意事項介紹
1、紫癜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體征,常因血小板數量減少引起,故泛稱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中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最為常見,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雖發病率較低,但死亡率卻較高。 2、95%以上的ITP患者血小板相關抗體明顯增高,以慢性型增高更為顯著。PAIgG、PAIgA、PAIgM、PAc,四項指
關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斷檢查介紹
1、檢驗 除作血常規外尚需查血小板計數(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多在(30~80) ×109/L之間)并注意觀察血小板形態,促凝血時間,血塊收縮時間,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表面相關免疫球蛋白(PAIg)測定,抗人球蛋白試驗,補體測定,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骨髓象檢查。并酌情定期復查。有
關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描述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加伴成熟受阻,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繼發性因素為特征,又稱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關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基本癥狀
重點詢問有無畏寒,發熱,皮膚、粘膜紫癜,鼻、口腔、牙齦、胃腸道、泌尿生殖系統及顱內出血情況。女性患者應詢問月經量及持續時間,其新生兒有無類似史。 體檢:注意有無皮膚粘膜及眼底出血、脾臟腫大程度以及原發病征象。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簡介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ATTP),是一種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加伴成熟受阻,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繼發性因素為特征,又稱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英美等國AITP的年發病率為5.8~6.6/105,兒童AITP的發病率為4.0~5.3 /105,我
關于自身免疫性垂體炎的預后介紹
經積極有效的縮小腫塊的治療,大多數患者顱內占位癥狀能有效緩解,但長期有激素缺乏癥狀,還需激素替代治療。部分患者能夠完全治愈,不需要進一步治療。少數患者可反復發作,多次復發的患者垂體會隨著病程逐漸萎縮
簡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方案
1、按血液系統疾病護理常規。 2、避免外傷、感染及不必要的手術或穿刺操作等,禁酒。 3、藥物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潑尼松40~60mg/d,待血小板恢復正常后每周減量5mg并以使血小板保持正常的最小劑量作為維持量,持續2~3月。嚴重病例可選用地塞米松等靜滴,如有條件可合并使用大劑量免疫
關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移植的介紹
肝移植是治療終末期AIH肝硬化的有效方法,急性起病表現為暴發性肝衰竭經激素治療無效、及慢性起病在常規治療中或治療出現肝功能不全表現的患者應行肝移植手術。移植后5年存活率為80% ~90%,10年存活率為75%,多數患者于肝移植后1年內自身抗體轉陰,高γ-球蛋白血癥緩解。術后可有A IH復發,在肝
關于免疫性新生兒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注意事項介紹
免疫性新生兒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注意事項包括如下幾點: ①緩解階段可以適當參加一些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②飲食要有規律,主副食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如小麥、玉米、小米、糯米、豆類、瘦肉、蛋類等。多吃新鮮水果,如橘子、紅棗、核桃、紅皮花生、菠菜、青椒、
關于自身免疫性卵巢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急性期行后穹窿穿刺抽到滲出液或膿液,或B超下行卵巢穿刺抽出膿性分泌物;或上述穿刺抽出液體作培養,查出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體。慢性者則可行腹腔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鏡下常見到:卵巢增大或表面水腫或缺血或粘連,膜樣物表面覆蓋;卵巢可與輸卵管、盆側壁、子宮后壁形成粘連,或可見卵巢輸卵管粘連包裹在一起;
關于自身免疫性卵巢炎的基本癥狀介紹
表現一、腹痛 下腹有不同程度疼痛,多為隱性不適感,腰背部及骶部酸痛、發脹、下墜感,常因勞累而加劇。由于盆腔粘連,可能有膀胱、直腸充盈痛或排空時痛,或其他膀胱直腸刺激癥狀,如尿頻、里急后重等。 表現二、月經不調 以月經過頻、月經量過多為最常見,可能是盆腔充血及卵巢功能障礙的結果。由于慢性炎癥
關于自身免疫性垂體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希恩綜合征 希恩綜合征的主要病史特征為產后大出血、休克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而自身免疫性垂體炎無這些病史。 2.無功能性垂體腫瘤 無功能性垂體腫瘤常首先表現為垂體-性腺軸功能減退,進而出現垂體-甲狀腺軸和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減退。而自身免疫性垂體炎則多以垂體-腎上腺軸和垂體-甲
關于自身免疫性Ⅱ型超敏反應的介紹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產生了抗自身紅細胞抗體,主要為IgG類。引起紅細胞溶血的主要機制是:如補體活化至C9,則紅細胞直接被溶解;如補體僅激活C3,則覆蓋有IgG抗體和C3b的紅細胞被肝脾中的吞噬細胞吞噬消化。引起紅細胞溶解的自身抗體有溫抗體和冷抗體兩類,它們分別在37°C和20°C以下發揮
關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清IgG4水平 AIP患者血清IgG4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 2.嗜酸性粒細胞增加 活化CD4,CD8陽性,高γ球蛋白血癥,自身免疫抗體存在(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CA-Ⅱ抗體,類風濕因子,抗ɑ-fodrin抗體,抗平滑肌抗體)。 3.超聲檢查(US) AI
關于自身免疫性垂體炎的影像學檢查介紹
自身免疫性垂體炎患者的垂體在起病早期多有腫大,而隨著病程的延長,垂體體積可恢復正常或萎縮,甚至遺留空泡蝶鞍。 (1)磁共振(MRI) MRI可精確顯示垂體的大小和有無視交叉等周圍組織受累現象,排查顱腦腫瘤。可見垂體、垂體柄呈對稱性、均勻性增大,增強MRI顯示強化均勻,垂體后葉高信號消失。
關于慢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檢查介紹
1.免疫學檢測 嗜酸性粒細胞增加,活化CD4、CD8陽性,高γ球蛋白血癥,IgG和IgG4增高。自身免疫抗體存在(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CA-Ⅱ抗體,類風濕因子,抗ɑ-fodrin抗體,抗平滑肌抗體)。 2.血、尿檢測 血和尿的胰酶可升高。60%~70%肝膽系酶和膽紅素升高。 3.胰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關介紹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LD)是因體內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一組特殊類型的慢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原發性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分類介紹
根據血清自身抗體可將A IH分為3型,Ⅰ型AIH最為常見,相關抗體為ANA和(或)SMA;Ⅱ型A IH的特征為抗 -LKM1陽性;Ⅲ型A IH的特征為血清抗 -SLA /LP陽性。也有學者認為,Ⅲ型應歸為Ⅰ型。各型的病因及對糖皮質激素的療效并無明顯差異,因此分型對臨床指導意義不大。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介紹
1.自身抗原的出現 (1)隱蔽抗原的釋放。 (2)自身抗原發生改變。 2.免疫調節異常 (1)多克隆刺激劑的旁路活化。 (2)Th1和Th2細胞功能失衡。 3.交叉抗原 (1)柯薩奇病毒→糖尿病。 (2)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性心臟病。 4.遺傳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關介紹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慢性進行性肝臟炎癥性疾病,其臨床特征為不同程度的血清轉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癥、自身抗體陽性,組織學特征為以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為主的界面性肝炎,嚴重病例可快速進展為肝硬化和肝衰竭。該病在世界范圍內均有發生, 在歐美國家發病率相對較高,在我國其確切發病率和患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介紹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體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許多疾病相繼被列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提出的是,自身抗體的存在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兩個等同的概念,自身抗體可存在于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別是老年人,如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上皮細胞抗體、胃壁細胞抗體、細胞核DNA
關于自身免疫性垂體炎的簡介
自身免疫性垂體炎(AH)是一種由自身免疫介導,炎癥侵犯下丘腦垂體的罕見病。其臨床表現主要以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及蝶鞍占位性病變為特征,可出現劇烈頭痛、進行性加重的視力下降和視野缺損、多飲、多尿等表現,并可同時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以藥物治療為主,如能及時診斷和治療,預后較好。 2018年5月
關于自身免疫性卵巢炎的簡介
自身免疫性卵巢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患者通常會在B超下行卵巢穿刺抽出膿性分泌物,表現為腹痛、痛經等。 卵巢非特異性炎癥有急性卵巢炎和慢性卵巢炎,前者遠較后者少見,且卵巢炎常包含在盆腔炎內,故臨床常有以下體征和癥狀:急性者可能有發熱、腹痛(呈鈍痛,無向它處放射)、腰骶部疼痛、肛門墜脹感等;慢性者則
關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鑒別診斷
1.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與AIH在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多見于中年女性,以乏力、黃疸、皮膚瘙癢為主要表現,肝功能檢查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明顯增高,血清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可增高,免疫球蛋白以IgM增高為突出。血清抗線粒體抗體M2為疾病特異性抗體,病理上出現膽
關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分類介紹
根據抗體作用于紅細胞膜所需的最適溫度,可分為溫抗體型(37℃時作用最活躍,不凝集紅細胞,為IgG型不完全抗體)和冷抗體型(20℃以下作用活躍,低溫下可直接凝集紅細胞,為完全抗體,絕大多數為IgM)。還有一種特殊的IgG型冷抗體即D-L抗體(Donath-Landsteiner antibody)
關于自身免疫性胰島素受體病的診斷介紹
1.有典型或自發性較嚴重低血糖的臨床表現。 2.發作時血糖水平明顯偏低。 3.盡管從未接受過胰島素治療,但血漿中存在大量胰島素抗體,胰島素受體抗體活性增高為主要診斷依據之一。 4.放射免疫法測血漿總免疫反應性胰島素顯著升高。 5.胰島素抗體呈陽性,滴度明顯升高。
關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診斷一般不難,容易導致誤漏診的原因可能有:癥狀不典型、甲狀腺呈單發或多發性結節、與其他甲狀腺疾患同時存在、缺乏特異性確診手段以及對本病缺乏充分認識等。 1.甲狀腺癌及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甲狀腺快速(2~3個月)進行性增大,固定,堅硬,與周圍組織粘連,伴有壓迫癥狀如聲音嘶啞(喉
關于自身免疫性垂體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激素測定 1)如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細胞受累,血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皮質醇水平降低。 2)如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的細胞受損,血促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興奮試驗顯示促甲狀腺激素對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反應降低。 3)當分
關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預后介紹
溫抗體型AIHA:原發初治患者多數用藥后反應良好,月余至數月血象可恢復正常,但需維持治療。反復發作者療效差。繼發者預后隨原發病而異,繼發于感染者感染控制后即愈;繼發于系統性結締組織病或腫瘤者預后相對較差。冷凝集素綜合征預后較溫抗體型為好。大多數患者能耐受輕度貧血,對勞動及體力活動影響較小,多數長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替代治療介紹
在高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下仍無組織學緩解,或出無法耐受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患者可考慮應用其他藥物作為替代方案。如環孢素A、他克莫司、布地奈德等可能對糖皮質激素抵抗的成人患者有效,對不能耐受硫唑嘌呤者可試用6-巰基嘌呤或嗎替麥考酚酯。此外,也可試用熊去氧膽酸、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等,但上述藥物的療效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