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米材料領域,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在納米尺度上采用一種獨特的三明治結構,開發出一種多壁碳納米管材料,其整體厚度還不到人類頭發直徑的百分之一,卻可以大幅降低泡沫制品的可燃性。國家直線加速器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合作,首次揭示了石墨烯插層復合材料的超導機制,并發現一種潛在的工藝能使石墨烯這個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材料之王”獲得人們夢寐以求的超導性能。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產出超細“鉆石納米線”,其核心由鉆石的基本單位結構連接而成——碳原子以三角四面體結構首尾相連,外圍包著一層氫原子,這種鉆石納米線的強度和硬度都超過了目前最強的納米管和聚合材料。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鑄造出小于25納米的三維技術物件:研究人員在精心設計的不同三維DNA模塊中植入極小的金屬納米“種子”,并激發其生長成為一個與該模塊相同維度的立方體納米粒子。這是首次根據指定的三維形狀,打造僅有25納米甚至更小的無機納米粒子,同時誤差小于5納米。 在......閱讀全文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16歲上大學,30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生導師,38歲被增選為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最近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這就是盧柯。職業科學家,是他的自我定位。 盧柯的研究組,在位于沈陽市文化路的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多年來,其研究團隊一直致力于開發納米結構金屬制備技術,探索納米結構金屬優異性能
據悉,2015年10月28-30日,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暨納米技術成果展(納博會)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和行業領袖。組委會負責人、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張希軍介紹,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納米技術作為引領戰略性新興產
日前,一個由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研究學者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宣布,其通過電解過程生產制造出了排列整齊的聚合物納米纖維,該聚合物納米纖維可以用作導熱新材料,其導熱效率比常規聚合物導熱效率提高了20倍,該經
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重大項目“納米纖維素綠色制備和高值化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舉行。項目將致力于研發高得率、經濟、綠色的納米纖維素制備方法,研究納米纖維素精確表征的體系及納米纖維素高值利用的關鍵技術,研發具有儲能、自潔、阻燃、吸附等特性的納米纖維素高功能材料。 據項目負責人、國家
材料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既包括日常廣泛使用的水泥、陶瓷、玻璃、金屬、木材和高分子材料,也包括那些通過創新工藝制造出的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如納米材料、光電子材料、量子材料、超材料等。材料是一個既古老又充滿活力的科技領域。從歷史上看,人類從使用天然材料的石器時代開始,材
2013年6月18日,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產業化項目正式簽約入駐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這是繼納米綠色印刷項目之后又一個納米重大科技成果落戶納米科技產業園。 三年前,在中科院化學所的一間展覽室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新材料實驗室主任宋延林給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神奇的“印刷”
1000個科研組跟蹤納米新材料 目前在國內至少有1000個科研組在做納米新材料研究,幾乎國內設立材料專業的院校都或多或少涉及納米新材料研究 2013年科技盛宴——諾貝爾物理獎最大熱門是物理碳納米管和拓撲絕緣體。 納米材料再次被推向科技“之巔”,而在此之前,國內碳納米管已經實現商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人們耳熟能詳的納米技術早已經與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個學科發生奇妙的交叉和融合,為這些領域支撐起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材料科學作為另一個激動人心的領域,直接影響著建筑、汽車、衛生保健、電子產品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在能源短缺、氣候變暖的今天,納米和材料科學肩負起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和環境的重要使命,承載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張俊喜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與光學工程系、英國Aston大學光子技術研究所(AIPT)、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非線性物理中心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貴金屬納米結構表面等離激元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實現光與物質之間強的相互作用在設計光子器件上有重要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熱電轉換技術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塞貝克(Seebeck)效應和帕爾貼(Peltier)效應,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相互轉化,具有系統體積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污染物質、有效利用低密度熱量等特點,在很多領域被廣泛應用。近年來,以skutterudite、half-Heusler、類液態材料等為代表的單相熱電
2018年10月24日-26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CHInano)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主辦,江蘇省納米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是國內最具權威、規模最大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國際性大會。經過八年的發展,納博會?已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廣的納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沾筆納米光刻工藝示意圖 你或許沒有想過將堅硬的金屬或半導體與柔軟的有機物或生物產品結合起來會是何種情景,不過美國科學家可以告訴你的是,他們獲得了自然界從沒有見過的混合材料,而這些混合材料在醫學和制造業中將具有驚人的應用前景。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綜合納米研究所(INSI)的科學家
為了利用這些能從自然界中大量獲得的生物大分子納米組裝體,最近三十年來,一系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已經被開發,從木材、蝦蟹殼和蠶絲等生物材料中獲得的生物大分子納米微纖,已被制成各式各樣的結構和功能材料。 自然界中生物大分子納米微纖的“普適性”材料構筑策略 上海科技大學凌盛杰教授與塔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也是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能級 ,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 。 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的產業,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爭奪高技術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種類中,均把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日本是新
自1991年碳納米管(CNT)被日本學者Iijima發現以來,由于碳納米管具有許多異常的力學、電學和化學性能,始終是材料研究的熱點,2009年碳納米管物理性質研究,如載流能力得到翻倍,同時在醫學、能源等領域應用研究不斷拓展,制備和產業化研究也取得了新進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表明,可以在無金
納米技術是通過對納米尺度物質的操控來實現材料、器件和系統的創造和利用,例如,在原子、分子和超分子水平上的操控納米技術的發展正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科技界所關注的焦點,誰能在這一領域取得領先,誰就能占據21世紀科學的制高點。納米碳材料是指尺度至少有一維小于100納米的碳材料。納米碳材料主要包括四種類型
無序納米線被組裝成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有序一維超細納米線薄膜 目前,國際上有關納米結構組裝技術與仿生結構材料研究領域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實現將功能化的納米結構單元組裝成有序的組裝體,以獲得新的功能和應用。受具有優越力學性能的生物材料體系如貝殼、飛鳥骨骼等微觀結構與其性能關系的啟示,如何仿
“碳納米管是我所能見到的最好的導電材料。” 美國賴斯大學化學和材料科學教授安德魯·巴倫希望用這種材料制成一些非常大東西,例如幾千英里長的高導電電力傳輸線,用于建設更有效的能源網格。 而這也是賴斯大學已故教授理查德·斯莫利一個未完成的構想,他因為發現了碳納米而榮膺諾貝爾化學獎。
11月14日,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超導-絕緣相變中的玻色金屬態》(Intermediate bosonic metallic state in the superconductor-insulator transition),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
序號 申報號 項目名稱 申報單位 首席科學家 1 A000090930 生物固氮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北京大學 王憶平 2 A000880903 分子靶標導向的綠色化學農藥創新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 錢旭紅 3 A00
材料是人類一切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歷來是生產力的標志,對材料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決定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新材料則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新材料種類 一、我國新材料產業現狀我國新材料生產情況 幾乎所有的新材料我國都能夠生產并且正在生產,包括: 高性能工程材料 POK聚酮、PPO聚
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先進陶瓷已逐步成為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許多高技術領域發展的重要關鍵材料,備受各工業發達國家的極大關注,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其他工業的發展和進步。 由于先進陶瓷特定的精細結構和其高強、高硬、耐磨、耐腐蝕、耐高溫、導電、絕緣、磁性、透光、半導體以及壓電、鐵電、聲
從金和硅中蝕刻出來的元件使得超材料結構可以迅速改變其傳播和反射光的能力。圖片來源:《自然》 擁有奇異光學特質的工程學結構已經走出實驗室,開始進入市場。 如果物理學家Tom Driscoll沒有再次聽到“哈利·波特的隱身衣”這樣的形容,他將十分開心。但他知道這無法避免。輿論界在報道超材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用碳納米管材料開發出一種新型電池。與目前市場上普通的鋰離子電池相比,新型電池充電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使用壽命更長。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報告》雜志上。 負責此項研究的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材料工程學博士崔欣偉(音譯)說:“我們曾經嘗試過多種不同的材料,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