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亞風等團隊研發的三種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近日,我國三種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工程樣機在深海勇士號/探索一號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先后11次進行水下試驗,最大潛深達3497.6米。此三種傳感器由我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副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稱“深海所”)共同研制,深海所負責耐壓水密封外殼的研發和海試。 該系列傳感器包括深海原位葉綠素熒光傳感器、深海原位微生物熒光傳感器和深海原位多環芳烴熒光傳感器。此前,經深海所測試,此三種傳感器均通過凈水壓力試驗,最大工作深度均為4500米。本航次海試過程中,深海原位葉綠素熒光傳感器共進行5潛次海底試驗,最大試驗深度為3497.6米;深海原位多環芳烴熒光傳感器共進行3潛次海底試驗,最大試驗深度為3340.0米;深海原位微生物熒光傳感器共進行3潛次海底試驗,最大試驗深度為2371.4米。該系列傳感器分別測量了南海海水中從海平面到海底整個剖面的葉綠素a、......閱讀全文
關亞風等團隊研發的三種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近日,我國三種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工程樣機在深海勇士號/探索一號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先后11次進行水下試驗,最大潛深達3497.6米。此三種傳感器由我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副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稱“深海所”)共
關亞風團隊深海原位氣相色譜儀等海試成功!
近日,大連化物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級深海原位氣相色譜儀、深海原位有色溶解有機物(CDOM)熒光傳感器和深海原位葉綠素熒光傳感器于8月14日至9月7日搭載深海勇士號/探索二號在某海域科考航次中海試成功,均
關亞風:學會今后的發展方向
2014年8月7日,2014丹東科學儀器論壇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以下簡稱:分析儀器分會)成立35周年紀念活動在丹東盛大開幕。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關亞風理事長在大會報告中對學會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關亞風理事長 關亞風理事長首先
關亞風:樣品制備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8月31日,在第四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關亞風帶來了題為《樣品制備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的報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關亞風 關亞風表示樣品制備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包括環境、食品安全、醫療生命、海洋和深空等。樣品制備
關亞風團隊手持式毒品熒光快檢儀通過公安部測試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關亞風、耿旭輝團隊研制的手持式毒品熒光快檢儀通過了由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開展的第三方測試。 該儀器基于免疫層析技術與熒光檢測技術,采用自主研制的高靈敏小型熒光檢測模塊為核心部件,配合載有特異性熒光標記試劑的檢測卡,實現了對嗎啡、冰毒、氯胺
關亞風:國產氣相色譜今年會有所改觀
在色譜儀研發領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主任關亞風享有盛名。關亞風研究員發明了氣相色譜反吹-峰切割技術,并解決了HeID響應機理的理論與實驗驗證工作。后來色譜反吹-峰切割技術被國際上的學者公認為是色譜三種峰切割技術之一,至今依然是經典,而HeID響應機理的理論與實驗驗證工
我所研制的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和深海原位氣相色譜儀海試成功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1/t20230118_6601300.html 由我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耿旭輝研究員、關亞風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級深海原位微生物、有色溶解有機物(CDOM)、葉
三種4500米級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29.shtm 近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耿旭輝、研究員關亞風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級深海原位葉綠素、有色溶解有機物和微生物熒光傳感器,于4月28日
尋密深海-國內首臺4500米級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由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副研究員帶領的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與中科院深海所共同研制的我國首臺4500米級深海示蹤劑原位熒光傳感器工程樣機于2月18日海試成功,大連化物所于近日收到設備參航證書。 在深海勇士號/探索一號西南/中印度洋TS10-03科考航次中,該工程樣機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
關亞風團隊領銜研制微光探測器通過成果鑒定
1月27日,由大連化物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研究員團隊研發的“微光探測器(光電放大器)”通過了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李天初院士任鑒定委員會主任的新產品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產品設計新穎、技術創新性強,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動態范圍和長期穩定性能達到國際領
我所研制的全海深11,000米級原位熒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401/t20240129_6972857.html近日,由我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耿旭輝研究員、關亞風研究員團隊研制的單/雙通道全海深11,000米級原位微生物、有色溶解有機物(CDOM)
大化所研制的三種4500米級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近日,由我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耿旭輝研究員、關亞風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主要負責耐壓水密封外殼的研發和海試)共同研制的4500米級深海原位葉綠素、有色溶解有機物(CDOM)和微生物熒光傳感器,于4月28日至6月6日在探索二號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載深海原位實驗室進行
關亞風:大氣細顆粒物擔載有機物分析技術
2014年4月20日上午,第十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大會報告在威海盛大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關亞風研究員作為本次大會的嘉賓,帶來了題為《大氣細顆粒物擔載有機物分析技術》的報告。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關亞風研究員 關亞風老師表示近年來,
巔峰對話:關亞風研究員-剖析我國樣品制備現狀與發展
——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關亞風研究員 2024年9月5日-6日,第五屆全國樣品制備暨環渤海學術報告會在遼寧省丹東市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樣品制備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相關儀器廠商、用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樣品制備技術的發展前沿和科技動態,最新產品與應用進展。會議同期,分析測試百科網繼續推出采訪
關亞風教授親臨煙臺海誠高科技有限公司視察指導
????8月3號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來煙臺在海誠高科董事長趙君才的陪同下對煙臺海誠高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視察指導。 ??? 關亞風研究員對煙臺海誠高科技有限公司在開發生產食品檢測方面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煙臺海誠高科技有限公司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敏銳的市場意識,搶抓機遇
關亞風團隊“空間站氣相色譜儀”通過成果鑒定
7月7日,由大連化物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丁坤副研究員等研發的“空間站氣相色譜儀”通過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天津大學曾周末教授、中電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年夫順研究員等九位專家組成,江桂斌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大連化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子課題驗收:關亞風
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子課題通過驗收 ?? 5月10日,由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 “全自動多路加溫加壓快速溶劑萃取儀(APSE)”子課題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評審驗收。專家們認真聽取了關亞風研究員的研發技術匯報,考察了樣機實物,并對
關亞風團隊:雙通道氣相色譜儀成功搭載天和核心艙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研究員團隊研制的雙通道氣相色譜儀已于4月29日隨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于5月7日開機自檢并標定,于5月9日開始測量工作,截至目前,運行狀態良好,已開始下傳檢測數據。 雙通道氣相色譜儀是空間站環控生保分系統的重要部組件
關風器的適用范圍
廣泛適用于碾米,制粉,飼料,機械和化工,醫藥,煙草,冶金,水泥及除塵等行業設備的氣力運輸與管網壓力狀態的卸料。對于在正壓,負壓狀態下的粉狀,顆粒狀,片狀及纖維物料起著連續排卸和密氣的作用。
系列深海原位溶解氣體傳感器海試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耿旭輝、研究員關亞風團隊研制的深海原位6000米級二氧化碳傳感器、甲烷傳感器和硫化氫傳感器,于7月1日至7月15日搭載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AUV、ROV和滑翔機開展海試,均獲得了有效數據。此次海試中,傳感器共進行了11次下潛任務,最大潛深4377米
關風器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關風器是經過改進的葉輪敞開式關風器,其構造是有一個葉輪,外殼,端蓋,軸承,有機玻璃筒(根據需要帶或不帶)等零部件組成的拔料機構,它的上端有法蘭和卸料器的排料口相連,接受從卸料器排出的物料,并在葉輪連續回轉過程中,將物料從底部排除。 葉輪采用敞開式,即起到防堵止塞的作用又減輕了機重和縮小了外型。
我所研制的系列深海原位溶解氣體傳感器海試成功
近日,我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耿旭輝研究員、關亞風研究員團隊研制的深海原位6000米級二氧化碳傳感器、甲烷傳感器和硫化氫傳感器,于7月1日至7月15日搭載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AUV、ROV和滑翔機開展海試,均獲得了有效數據。此次海試中,傳感器共進行了11次下潛任務
熒光原位雜交的熒光原位雜交
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雜交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非放射性分子細胞遺傳技術,以熒光標記取代同位素標記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原位雜交方法。探針首先與某種介導分子(reporter molecule)結
兩會期間楊學明、關亞風等對高端科研儀器壟斷發表觀點
在科學技術研究領域,高端科學儀器毫無疑問是科研硬實力的展示。“我國的高端儀器市場之所以‘被壟斷’,是因為我們自己還沒有很強的競爭力。”談到高端科研儀器的話題,代表委員們無奈又扎心。圖片來源于網絡 高端儀器受制于人 2018年12月,北京大學核磁共振中心向全國幾十家核磁用戶以及相關供應商發布
太空在線監測關亞風團隊研制色譜儀獲航天中心感謝信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三名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研究員、丁坤高級工程師團隊研制的雙通道氣相色譜儀作為空間站環控生保分系統的重要部組件,有力保障了此次載人空間站飛行試驗任務的順利開展
熒光原位雜交實驗——熒光原位雜交技術
熒光原位雜交可應用于:(1)動植物基因組結構研究;(2)染色體精細結構變異分析;(3)病毒感染分析;(4)腫瘤遺傳學和基因組進化研究。實驗方法原理用已知的標記單鏈核酸為探針,按照堿基互補的原則,與待檢材料中未知的單鏈核酸進行異性結合,形成可被檢測的雜交雙鏈核酸。由于DNA分子在染色體上是沿著染色體縱
關亞風團隊項目榮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公布了2022年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丁坤副研究員等與中國人民解放軍63919部隊聯合完成的“特種氣相色譜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得2022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氣相色譜技術是現代實驗室分析氣體
原位雜交與熒光原位雜交
?一、原位雜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用標記的核酸探針,使用非放射檢測系統或放射自顯影系統,在組織切片、細胞涂片及染色體制片上等對核酸進行定性、定位和相對定量研究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方法,具有靈敏、特異、直觀等優點。已逐漸成為分子生物學和分子病理學的常見技術之一,廣泛
原位雜交與熒光原位雜交
?一、原位雜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用標記的核酸探針,使用非放射檢測系統或放射自顯影系統,在組織切片、細胞涂片及染色體制片上等對核酸進行定性、定位和相對定量研究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方法,具有靈敏、特異、直觀等優點。已逐漸成為分子生物學和分子病理學的常見技術之一,廣泛
原位雜交與熒光原位雜交
一、原位雜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是用標記的核酸探針,使用非放射檢測系統或放射自顯影系統,在組織切片、細胞涂片及染色體制片上等對核酸進行定性、定位和相對定量研究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方法,具有靈敏、特異、直觀等優點。已逐漸成為分子生物學和分子病理學的常見技術之一,廣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