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量污水處理廠的上馬,珠江水質在不斷改善;但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大量污泥缺乏安全、穩定的處置出路一直是廣州面臨的一大難題。昨日,市水務局網站掛出了《廣州市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實施方案》征求公眾意見的公告,首次提出了廣州污泥處置的“路線圖”——到2015年底,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在市屬范圍內多渠道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根據水務部門提供的數據,2011年全市各大污水處理廠日產濕污泥(含水率80%)總量約61萬噸,其中中心城區9座污水處理廠日產污泥總量約46.1萬噸,占總量的75.6%。中心城區污水廠是全市污水廠污泥的主要產生源。 實際上,廣州此前一直在探索污泥處置的方式。2004年投產的津生污泥處理廠是全國第一個專門的污泥處置中心,當時也是廣州市政府探索污泥處理出路的一個重要嘗試,每天處理的污泥量為700噸。但由于該廠存在露天堆放污泥的情況,臭味擾民一直被投訴,2008年就已經被......閱讀全文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29號 《上海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于2019年12月1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9年12月19日 上海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2019年12月
2019年9月27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專門針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的立法,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改造、運行維護及其監督管理作出了全面的規定,填補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沒有直接法律依據的空白,對于保障和推動農村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長三角地區廢水和汾渭平原廢氣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質量專項檢查與抽測情況。本次檢查與抽測結果,發現106套自動監測設備綜合評價不合格。其中廢水自動監測設備比對不合格因子包括CODCr不合格,氨氮不合格;廢氣自動監測設備綜合評價不合格因子包括SO2、NO、O2質控樣考
城市污水處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廢水達到規定的排水水質,滿足二次回收利用的基本要求。近年來,我國水資源污染嚴重,淡水資源極度缺乏,因此相關部門要想得到良好的綠色經濟效益,必須加快節能減排工作,在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的同時,降低能耗。1 城市污水的主要來源 1.1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來自于人類生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在城市開始征收污水處理費,先是在重點流域試點,之后迅速在全國推廣。國家有關部門及時總結各地經驗,發布了一系列指導意見或通知,不斷探索完善污水處理費征收制度。通過20年的實踐,我國已建立起了較為成熟的污水處理費征收制度,有力推動和保障了污水處理事業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國建成
各種自然曝氣的生物膜法、人工濕地、生物氧化塘應成為主流技術,切忌一味追求“高大上” ●我國目前建設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真正能經得起時間檢驗的項目不多。投資和績效完全不匹配 ●行業管理缺失,市場不規范,小微企業流行,整體質量低下。作為具有技術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屬性的農村污水處理,需要頂層設計
引言 水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但是現在社會的發展對水資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所以我國對環保工程當中的污水處理工作非常重視,正積極的探究著有效的處理力法。只有我們不斷加強對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改善目前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才能有助于實現我國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偉大目標。 1 污水處理的重要性和必
國家發展改革委定于2018年7月2日(周一)上午10:00,在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我委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出席,介紹“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有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孟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發改委專題新聞發布會。綠色發展是大家都很關心
“‘十三五’期間,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從建設加上五年運營費總共在1400億元。” 在去年的環境施治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農村污水項目在近幾年將會是一個高峰。今年,農村污水治理關注度持續走高,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并加大農村水環境的改善。中國
在農村污水處理領域迅速火熱的這幾年,行業的確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一直困擾行業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真正讓農村污水處理市場不僅“看起來美,做起來也很美”,始終還是繞不過標準、技術、資金、模式等話題。 農村污水處理問題開始被行業普遍關注應該是在2015年左右。這段時期,“水十條”剛剛發布,對農村環境治
我國大多數人口居住在小城鎮和農村,村鎮污水對水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受到關注。除了西部地區污水處理率相對較低,我國村莊污水處理率普遍都已經有所提高。但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村鎮環境狀況、生活習慣和經濟條件等差異很大。怎樣因地制宜地做好分散污水處理,發達國家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我國主要的分散型污水處理技術我
從上世紀解放初期,全國僅有不到十座污水處理廠,到如今成為污水處理大國,污水處理事業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發展開啟加速度,治污成效顯著。但同時,水污染防治工作依舊任重道遠,所以在生態文明理念和國家利好政策雙重驅動下,污水治理也將邁步新征程。 看污水治理百年變遷 凈水生態
一、城市污水污染成為水污染控制的首要問題 1、城市污水污染和處理現狀 自1985年以來,我國廢水年排放總量一直的維持在350~400億m3/a左右。1996年全國666個設市城市中532個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134個城市建成的309座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總量僅為44.6億m3,其中經
近年來,農村污水處理被迅速重視并加大投入,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排放標準準備不足的問題。5月30日,在“2019(第五屆)環境施治論壇”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實驗室主任劉俊新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的發展過程及當前狀況。發言從標準編制背景、現有農村污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6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95%。 規劃明確,到2020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6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95%。 規劃明確,到2020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
宿遷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聯合印發了《宿遷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簡稱《方案》,將緊緊圍繞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 《方案》明確,計劃至2019年底,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到2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在不斷推進,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漸提高,而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城市污水量也逐漸增加,嚴重污染了城市環境,所以如何治理好城市污水成為城市發展中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對城市污水治理的方法進行了分析。圖片來源于網絡 1.治理城市污水的意義 近幾十年,我國實現了經濟飛越式發展,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歷史始于上世紀80年代,以1982年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的破土動工為起點,根據住建部公告,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城鎮累計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4063座,污水處理能力 達1.78億立方米/日。相比較而言,我國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起步較晚,始于2
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到2015年,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和縣城具有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城區實現污水全部收集和處理,地級市85%,縣級市70%),縣城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70%,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30%;直
當前,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工程“曬太陽”情況非常普遍。 以經濟和技術水平最高的北京市為例,房山區長溝鎮2003年投資500萬元的污水處理設施,到2009年還未運行;海淀區日處理能力3000立方米的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生活污水處理廠,村鎮無力運行;懷柔區14個鄉鎮284個行政村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無力
全國上下都在“不惜代價”治理,愿望是好的,但“不惜代價”的方法值得商榷。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更需要綠色、低碳、環境友好型的技術。 世界范圍內的水處理技術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追求高質量的出水標準、注重能源與資源的循環、注重環境友好,是未來的發展目標。 環境友好型,就是要做到無不適感
水作為萬物之源,必須要做好管理工作面對在環境過程中食物水處理的問題,為了加強對水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現再次污染的現象,必須要對城市的污水新建科學有效的處理,尤其是面對當下水資源短缺的現象,只有充分的利用污水,加強利用效率,才能夠保證水的正常供應,因此應該進一步研究污水處理的方法和技術,來保證人們的
編者按: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建成投運城鎮污水處理廠2832座,處理能力1.25億立方米/日,分別比2005年 增 加 了 210% 和108%。但與此同時仍然暴露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管網建設滯后等問題。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
處理要分期、分批穩步推進設施建設。要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從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建管主體責任入手,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的技術,建立農村污水可持續處理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人口的梯度轉移,大量農村人口向集鎮、新村集中,與城市相比,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后,農村集中居住點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形式所迫下,污水廠寧愿不惜成本、代價來保證達標運行。這樣的結果真的是理想的么?在目前的形勢下,真的就沒有破局的途徑了么?我們能不能找到更加合理的運行管理模式終實現盈利呢?我們應該從哪些角度來進行污水廠的成本分析和管控呢?正文近年來,污水廠的監管壓力逐年增加,很多污水廠在外界壓力下,不惜一切代價的努力
●發展中國家給排水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管網普及率較低,水處理設施陳舊,設備老化,水處理藥劑供應渠道單一,水質監測儀器不足,技術和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應該了解發展中國家需求,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幫助輸出企業獲得利潤,而不僅僅停留在政府援建項目的形式 ●我國的環保企業應熟悉國外
一、“水十條”開啟綜合化水治理時代 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水十條”)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水環境治理進入新階段。水治理將從污水治理和截污管網等末端層面的“點源污染”延伸到源頭控制、過程阻斷以及末端治理等全過程“面源污染”,涉及治理、修復以及生態景觀等多個環節。2017 年水治理各個
根據《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在監測的全國200條河流的409個斷面中,基本喪失使用功能的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達20.8%,該比例近年來雖有所下降,但仍超過1/5。我國全海域海水同樣面臨污染程度擴大的趨勢,清潔區域越來越少,污染面積增加。在全國污染程度加深的同
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對指導和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意見中特別提出要強化約束激勵,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嚴格落實并不斷完善現有的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本版刊登分析文章,分析為什么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