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從人類基因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爾領路生命科學

    自人類基因組計劃 (Human Genome Project,HGP) 完成以后,生命科學進入“后基因組時代”,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系統生物學以及合成生物學等嶄新學科不斷出現,并得到快速發展。前不久,首個“具有人造DNA的活細胞”在克雷格·文特爾(J. Craig Venter)的研究所橫空出世,該成果一經報道立即引起了科學界、哲學界的轟動,合成生物學這一新興學科也因此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1 2010年夏天的“爆炸”新聞 2010年5月20日,J. Craig Venter私立研究所 (J. Craig Venter Institute) 的一個20多人的科研小組在美國Science雜志上報道了首例人造細胞的誕生。這是一個山羊支原體Mycoplasma capricolum細胞,但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卻是依照另一個物種即蕈狀支原體Mycoplasma mycoides的基因組人工合成而來,產生的人造細胞表現......閱讀全文

    它們,還是來了

       摘要:人造生命已經邁出了顫顫巍巍的第一步,下面它將帶人類去往未知的遠方。  “它會產生新的病毒!”“你不能這么做,這是上帝才能做的工作,你難道要讓他老人家失業嗎?”“如果這種技術落在恐怖分子手中,會造成比‘9·11’還要大的傷害。”“如果制造出新的人,現在的人類將怎樣與他相處?我們的倫理體系會

    人造生命:夢想還是夢魘?

      科學界的“壞小子”克雷格·文特爾又有驚人之舉。他創立的J·克雷格·文特爾研究近日中心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  這么說,人類已經具備造物能力了?這個念頭讓不少人心慌慌。英國小說家阿道司·赫胥黎曾在1932年的長篇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

    Leroy Hood:系統生物學將揭開后基因組時代新篇章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和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總統科學顧問。Leroy Hood教授是國際系統生物學創始人,也是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倡導者之一。他多年從事分子免疫學、生物技術以及基因組學的研究,先后發表文章600多篇,獲得專利14項。

    “人造生命”誕生引爭議 科學家被指“扮演上帝”

      尚未打開的“黑匣子”  這項研究證明了文特爾的重要的觀點,即人工合成的基因組被植入活體細胞后可以重新啟動生命的復制程序。從根本上說,這也是合成生物學“重塑生命”的核心:生命的所有“零件”都能由化學方法合成,進而通過工程化的方式“組裝”成實用的生物組織。對此,文特爾在聽證會上表示,“將生命密碼轉換

    科學看待生命“被制造”

    人造生命單細胞制造過程示意圖  5月20日,美國私立科研機構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誕生。這個被命名為“辛西婭”(意為“人造兒”)的人造細胞,是一種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組所控制的單細胞生物,是地球上第一個由人類制造的能夠自我復制的新物種。  “辛西婭

    《新聞周刊》亞洲版點評世界十大基因奇才

    20世紀是物理學大發展的世紀,也是愛因斯坦的世紀。21世紀是生命科學大發展的世紀,那么誰將是這一世紀的愛因斯坦?最新一期《新聞周刊》亞洲版在封面文章中報道了當今世界最炙手可熱、最受人尊敬的十位生物學家,并指出,或許21世紀的愛因斯坦就將從這十大基因奇才當中產生。 一、埃里克·蘭德爾 ERI

    《環球科學》2011年十大科學新聞評選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把人造細胞叫“人造生命”有點過

      近日,據美國《紐約時報》、《新聞周刊》、英國廣播公司等國際媒體報道,美國研究人員成功制造了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它是一個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支原體(國內很多媒體在報道時將這個人類首次合成的支原體誤作“細菌”),被命名為“辛西婭”(Synthia,意為“合成體”)。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21日出版的

    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