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守秋:不講環境權會損害環境法效力
權利和義務不僅是法學的基石范疇和邏輯起點,也是法律的最普遍、最常見的要素。《環境保護法》作為環保領域的綜合性法律,調整的是環保領域具有全局性、總體性的重大問題,應當對環境保護的權利義務等做出規定。為此,中國環境報社記者特別采訪了武漢大學教授、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蔡守秋,討論了從公民環境權利,到國家環境保護義務,再到環境公益訴訟納入《環境保護法》的正當性,以饗讀者。 現行法律有何缺陷,修法應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現行《環境保護法》和《草案》僅規定基本環境義務、不規定基本環境權利的法律條文,存在著重大缺陷和弊病 “環保靠政府”、“政府是環境這種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以政府為主導’是我國環境治理的基本原則”,這是我國最大的現實。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政府是我國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生態破壞等問題的主要制造者,只有規范和控制好政府影響環境的行為,才能有效遏制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惡化的趨勢、保護和改善環境。......閱讀全文
專家建議應把環境權寫入《環境保護法》
●環境權未必能寫入憲法,但在環境權須入《環境保護法》的問題上,專業領域和社會公眾的呼聲卻很一致。應該把環境權以適當方式寫入《環境保護法》。 ●現行法律無法解決區域大氣污染、流域水體污染問題,也無法解決區域生態建設、區域生態補償和區域環境損害救濟問題,《環境保護法》修訂應直面區域環境問題。
美國環境保護署保住溫室氣體排放監管權
美國參議院10日以53票反對、47票贊成的結果,否決了一項旨在剝奪美國環境保護署行使溫室氣體排放監管權的議案。 經過激烈辯論后,參議院當天否決了這項由阿拉斯加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莉薩·穆爾科斯基提交的議案。參議院全體共和黨人及6名“倒戈”的民主黨人投票贊成這項議案。他們認為,
我國共制定了30多部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
中國法學會21日發布的《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2009)》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國制定了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節約能源法等30多部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是中國各法律部門中立法進程最快的領域之一。 報告指出,中國的環境立法注重對環境法律制度和措施的規范,先后
成果轉化需要怎樣的法律環境?
25日,中國科協圍繞“科技成果轉化中的若干政策與法律問題”舉辦人民團體協商座談會,充分征求科技界、產業界代表的意見與建議。12位來自科技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結合自身經歷,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展開熱烈討論。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出席
潘岳:切實保障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20日,由環境保護部主辦的社會組織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在會上表示,環保部門要繼續規范和深化環保信息公開工作,不斷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切實保障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并強調環保部對NGO工作推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建立政府和公眾的一個橋梁。 潘岳說,第一
環境保護部發布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15年版)
推動構建綠色稅收、綠色貿易等政策體系,引領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環境保護部近日向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等14個部門提供了《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15年版)》(簡稱“綜合名錄”),同時向社會全文公開。 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介紹說,根據國務院
善用法律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 完善監管制度 跟進配套措施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的環境監管制度已經初步形成,但是在實踐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討論中,參會代表表示要進一步完善申報登記、排污許可、總量控制、環評等環境監管制度。 由于我國缺乏配套的管理政策和法律措施,很多環境監管制度不能有效實施。排污申報制度從198
環境處罰裁量必須嚴守法律準則
嚴格依法辦事,不僅是對監管對象的要求,也是執法者自己的行為準則。環保部門作為執法者,不僅要鐵面無私執行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還要注意正確運用法律。既不能手軟,更不能越界,才能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在開展環保行政執法時,執法者自己心中要有一把準確的標尺。執法處罰并非單純越嚴厲越好
環境時評:環境好不好誰有發言權?
今年以來,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大旱,引起人們對于節約用水的高度關注。當今中國,節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但是,并非所有的節水措施都能產生好的效果。? 某地一家機構專門回收鋼鐵廠排出的廢水,加熱后再送往市區內的一些賓館和浴場,近日經媒體報道后,引起各方關注。對此,
環境保護成就 “世界花園”
瑞士的干凈清潔世界聞名。大自然為瑞士提供了天然良好的生存環境,大小湖泊星羅棋布,遍布瑞士的各條河流都流淌著清澈見底的水。 造就這種環境的背后,是嚴厲的法律規定和自覺的環保意識。記者今年在瑞士采訪時,曾與一位在那里工作的中國女性聊起生活在湖光山色中的愜意,不過,她的回答卻并不輕松。 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