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城市基本上都啟用了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不僅可清晰地發現哪有疑似違法排污,而且還有報警系統。環保部最新通報說,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開始針對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平臺上的報警網絡進行檢查。 環保部指出,近三天,28個督查組排查了349個報警網格,共發現383個環境問題。383個問題中,除了每天通報的個別企業超標排污、違法排污等問題外,通過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平臺,28個督查組還發現了居民散煤以及餐飲油煙排放問題。環保部披露,督查三天發現174個類似問題。 環保部稱,督查組已將檢查發現的問題移交當地相關部門處理。同時,環保部還將定期向相關地市發督辦函,對問題嚴重地區將啟動量化問責。 個別地區煤改氣未落到實處 按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2+26”城市被列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首批實施范圍。方案要求“2+26”城......閱讀全文
6月7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6月11日,2018-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下稱“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正式啟動。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未來近一年時間內,將有1.8萬人組成的200多個督查組分赴京津冀“2+26”城市、汾渭平原、長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日前,環保部官網發布消息稱,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將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此次強化督查被稱作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那么,該行動將對哪些問題進行督查?又有哪些任務亟待完成? 督查哪些問題?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啟動一個多月查到啥問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城市環保督查追蹤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高敬 環保部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開展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已經進行一個多月了。這場將歷時一年、共計25輪次的環保督查,范圍廣、時間長、力度大,被稱為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環保產業有效支撐了年度污染防治和質量改善目標的實現,以創新為引領,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發展動態,分享2018年產業趨勢觀點,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7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18年展望》及各分領域發展情況快報。現將各分支機構編寫的領域發展情況公布
近日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有關專家表示,環保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心,會在協同發展中率先突圍。 京津冀的生態環境承載力十分脆弱,整個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氣和水的污染治理都急需解決。這些日益惡
昨天下午,京、津、冀、晉、內蒙古、魯六省區市領導在京共聚一堂,共商區域協作、聯防大氣污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張慶偉,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出席會議。 “任何一個地區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會議傳
環保部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開展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已經進行一個多月了。這場將歷時一年、共計25輪次的環保督查,范圍廣、時間長、力度大,被稱為我國環保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來自環保部的信息顯示,督查開展一個多月以來,環保部已經分三批督辦了1390個突出的環境問題。
從2月15日至3月15日,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省市開展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此次督查地區包括京津冀及周邊省份的18個城市,重點督查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責任落實情況、《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2016年任務完成情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制定和落實情況、10
今日起至3月15日的一個月內,環境保護部將會同有關省市開展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推動地方黨委、政府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責任,切實改善環境質量。 綜合來看,這次專項督查,既充分借鑒了以往各類綜合督查、專項督查的有益經驗,同時也呈現出一些不同以往的鮮明特點。一是針對性
自2017年4月7日首批28路督查組成員分赴“2+26”城市至今,這場被國家環保部視為環保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已進行80余天了。 在這80多天里,28路督查組共進行了五輪次督查。經濟觀察報記者通過對環保部公布的前五輪次督查數據進行統計發現,4月7日至6月22日,前五輪次共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今日向媒體公布了10月份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督查情況。 這位負責人說,10月份,環境保護部對北京市的房山區,河北省的石家莊、唐山、邢臺、張家口、邯鄲、承德市,山西省的大同市,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等地大氣污染防治情況進行了督查。督查行動采取與省環保廳聯合檢查、暗查、夜查、
解說: 京津冀下降25%,長三角下降20%,珠三角下降15%,北京細顆粒物年均濃度60微克。 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大氣十條規定的目標能完成嗎?據預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秋冬季氣象條件整體不利,大氣污染物擴散能力較差,進一步增大了實現任務目標的難度。 全面升級的環保督查,大規模推行的煤
中國環境報記者杜宣逸北京報道 8月30日~9月2日,環境保護部駐京津冀晉豫督查組督查發現,部分地區存在揮發性有機物排查不徹底、整改進展緩慢、違法排污等問題。 截至8月31日,前十輪次督查共檢查41928家企業(單位),發現22832家企業(單位)存在環境問題。 8月30日督查發現:河北河南2
最近幾天,一篇《環保督查一味的(地)關停企業,誰來為我們發聲?》的文章在網絡上熱傳。 文章作者稱,“改善環境是對的,但不應該是這種運動式的關、押、停”“中國就靠工業起家的,污染肯定大”“現在企業難做,本來利潤薄。還要使勁拼惡性競爭。犧牲了環境本無心。” 緊跟著這篇文章有許多評論,有贊同的,也
七、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二十六)建立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統籌領導;繼續發揮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作用
5月2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環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4月,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8%;PM10濃度為1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持續改善已經成為這一區域空氣質量的主旋律。 治理重點明晰,管理日趨精細 工業、燃煤、機動車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
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關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中違紀問題的通報》(環辦環監函〔2018〕212號),通報了強化督查中首起違反廉政紀律案件查處情況。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圖片來源于網絡 問:請您介紹一下此次通報案件的基本情況。 答:2017年4月7日至
華北地區面臨產業結構偏重、產能過剩、能源結構單一等難題,燃煤產生的污染物對大氣環境造成巨大壓力。鋼鐵行業是排污大戶,華北地區鋼鐵企業污染防控是打好治霾戰的重要領域,必須突出重點,優化配置,大力推進鋼鐵行業治霾。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
4月26日起,每天早上8點半開始,廣東省肇慶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就陸續奔赴“戰場”,之后的一天時間都將在檢查企業中度過。“一個組一干就是兩周,節假日不休。”擔任此次督查一個小組組長的肇慶市環保局固廢中心主任劉長勝說。 “今年以來,肇慶市環境空氣質量呈現反復,環境執法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偷排等環境違
2017年,是中國環保事業“幼升小”的一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考核,中國環保也迎來了它在新時期的第一次小考。 這一年的新年,是從長達一周的跨年大霧霾開始的。整個第一季度,京津冀區域的大氣狀況似乎還都不容樂觀。為了扭轉局面,環保部開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春天開始的第三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以下簡稱強化督查)自2017年4月8日啟動以來,環保部對其派出的28個督查組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持續公開通報,幾乎每天都有問題企業被公開曝光點名。 “督查組已將發現的問題移交當地環保部門查處。”對于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環保部在通報中通常這樣表示。那么,問題到底
盡管早在供暖季到來之前,權威監測部門曾發布預警說,今年冬天大氣污染形勢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其嚴峻程度將遠遠大于去年。但,實際情況卻是霧霾“爽約”了。 1月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說,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同比下降9.
2月27日,經歷了一個星期霧霾困擾后,華北大地迎來久違的藍天。此前一天,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將成為三地合作的“優先領域”。 “在區域復合型大氣污染面前,任何一個地區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此番霧霾雖已暫別華北,京津冀三地呼吸保衛戰仍任重而道遠。 預警監
10月5日,生態環境部網站發布公告稱,10月4日,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京津冀及周邊強化督查工作繼續開展,督查發現,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科,000002.SZ) 北京市海淀區翡翠書院工地158地塊存在環境問題,未落實VOCs整治要求,生態環境部已督辦依法調查處理。 2017
近一周的好天氣后,北京市2月14日發布了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15日將維持重度污染水平;而石家莊等城市也處于嚴重污染中。環境保護部宣布,2月15日—3月15日,將會同有關省市開展今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 環保部稱,專項督查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地方黨委、政府和部門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落實情況開
作為環保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領域也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京津冀首個統一強制環保標準正式公布、打贏藍天保衛戰、“2+26”城市部分工業采暖季實施停產、限產……這一年,我國在七大氣防治領域留下了太多足跡。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7年即將結束,作為環保行業蓬勃
日前,環境保護部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市)人民政府發函,通報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啟動相應級別預警,切實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同時,環境保護部對各大氣強化督查、巡查組發出了應對重污染天氣督查巡查2018第1號令。依據各地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對
為期一年、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督查”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已過去3個月,從環保部官微無一日停歇的問題通報,到企業擅自撕毀封條強行違法生產、阻撓執法等事件屢次發生可見,各地想要打好這場藍天保衛戰,并非易事。 被納入“2+26”城市督查范圍的山東省菏澤市也不例外,就在20天前,環保部通報了菏澤
藍天保衛戰背后的較量 為期一年、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督查”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已過去3個月,從環保部官微無一日停歇的問題通報,到企業擅自撕毀封條強行違法生產、阻撓執法等事件屢次發生可見,各地想要打好這場藍天保衛戰,并非易事。 被納入“2+26”城市督查范圍的山東省菏澤市也不例外,就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