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藍碳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很多人都知道,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這也被稱為“綠碳”。 可你知道“藍碳”是什么嗎?圖片來自互聯網 地球被稱為藍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國家海洋局大洋辦黨委書記胡學東說,藍碳就是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 藍碳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有何作用?未來藍碳將如何發展?前不久,國家海洋局召開2017藍碳國際論壇,眾多國際知名藍碳專家學者和機構,就中國藍碳發展的現狀與前景進行了充分討論。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一直以來,人們對“綠碳”更為熟悉。其實,海洋也是固定碳、儲存碳的一座大寶庫。海草床、紅樹林、鹽沼被認為是3個重要的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貝類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儲存碳。 2009年,聯合國發布相關報告,確認了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碳循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藍碳”作為一個新鮮名詞,開始被逐步認可并得到重視。 藍碳有多厲害? ......閱讀全文
“藍碳計劃”期待更多“中國研究”
藍碳儲存于濱海和海洋系統,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但與大氣碳庫相比,關于藍碳的研究一直相對滯后。如何加強對藍碳的認知,以更好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下,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日益顯現。而這一切,都源于人類活動釋放的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的增加。 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
中國藍碳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很多人都知道,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這也被稱為“綠碳”。 可你知道“藍碳”是什么嗎?圖片來自互聯網 地球被稱為藍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國家海洋局大洋辦黨委書記胡學東說,藍碳就是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 藍
首屆“創藍碳中和先鋒獎”評選啟動
1月27日,由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與金融支持綠色科技平臺共同發起的首屆“創藍碳中和先鋒獎”評選在北京正式啟動。該獎項將在全球范圍評選碳中和領域的科技先鋒企業,支持和加速優秀綠色科技企業和團隊,助力中國和全球碳中和進程。據介紹,“創藍碳中和先鋒獎”的評選將在由綠色金融與綠色科技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
藍碳:應對氣候變化的海洋方案
日前,一場聚焦亞太地區藍碳發展的學術交流活動在山東威海舉辦,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13個國家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什么是“藍碳”?近年來為什么有這么多科學家研究藍碳?它和低碳經濟有何聯系?我國的藍碳研發現狀又如何?記者采訪了與會專家。海水中的“空氣凈化器”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的氣體成分發
觀點:“在低碳中發展”還是“在發展中低碳”
目前,國內國際關于中國低碳方向的議論很多,總體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個是“在低碳中發展”,一個是“在發展中低碳”,這兩個方向有很大的區別。我國選擇“在發展中低碳”的模式,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低碳中國,絕不是“在低碳中發展” “在
葉片碳調控濱海“藍碳”形成的微生物機制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849.shtm
葉片碳調控濱海“藍碳”形成的微生物機制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海岸帶生態系統過程與環境健康研究組揭示了紅樹林葉片碳組分調控海岸帶“藍碳”形成的微生物機制。近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盧哲表示,植樹造林是減緩紅樹林損失及增強其生態系統服務的有效途徑。然而,在造林過程,紅樹林土壤
發展低碳經濟-引導低碳消費
當今世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在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可以節能減排,而且能夠充分利用資源、擴大市場需求、提供新的就業,是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重要結合點。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還需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熟悉國際規則,最重要的是還要
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汾河水畔,錦繡太原,再次吸引了世界能源領域的目光。9月1日至3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以下簡稱“太原論壇”)在山西太原舉行。300余位來自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等的高級官員,部分外國駐華使節和國際友好省州高級官員,院士專家和有關商協會、能源領域領軍企業負責人圍繞“能源、雙碳、發展”主題
讓藍碳助力實現“不減產的減排”
“科學研究應與國情緊密結合。”這是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堅持海洋藍碳研究的動力之一。 大氣二氧化碳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成為當今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排放國,但作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才是硬道理”,焦念志認為,中國不能以影響國民經濟命脈為代價來進行硬性減排。 “我們國家之所以
焦念志院士:以“藍碳計劃”助推“海上絲路”
“‘中國藍碳計劃’對外服務于我國應對氣候問題國際談判,對內支撐海洋生態健康和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落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助推器。”近日,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是陸地碳庫的20倍、大氣碳庫的50倍。“藍碳”概念最早來自聯合國20
多個國際組織聯合發布藍碳政策計劃
人類引發的大氣和海洋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抑制氣候變化意味著既要消除大氣和海洋的碳,又要避免產生新的碳排放。藍碳(Blue Carbon)是儲存于濱海和海洋系統的碳。與成熟的熱帶森林相比,紅樹林、海草和鹽沼等濱海生態系統能從海洋及大氣中儲存和轉移更多的碳。除南極洲外,濱海生態系統
-POCT:順應醫療發展潮流的藍海市場
POCT 是體外診斷器械(IVD)的一個細分行業,憑借便捷、快速的優勢,實現在患者身邊快速取得診斷結果。目前POCT 產品已被廣泛應用在醫院、診所及患者家中,能夠進行絕大多數常規臨床指標的檢測。全球POCT市場規模已超過400 億美元。在行業發展初期的1980 至1990 年代
藍碳增匯可彌補因土地利用造成碳損失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14.shtm
中國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致力低碳發展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丁棟)聯合國氣候變化多哈會議前夕,中國國家發改委21日在北京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2年度報告,介紹中國2011年以來應對氣候變化采取的政策與行動及取得的成效。報告指出,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自2011年起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目前北京、上海、
張國寶:發展低碳能源建設低碳城市
張國寶:發展低碳能源 建設低碳城市 特別聲音 7月3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出席在南京舉行的“環境變化和城市責任”世博會主題論壇時表示,中國政府正努力發展低碳能源、建設低碳城市、降低城市環境污染。 首先,中國非常重視能源結構調整,將繼續大力發展低碳能源。張國寶表示,目
我國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致力低碳發展
聯合國氣候變化多哈會議前夕,中國國家發改委21日在北京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2年度報告,介紹中國2011年以來應對氣候變化采取的政策與行動及取得的成效。報告指出,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自2011年起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目前北京、上海、廣東三省市已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報
最新規范通知出臺,NIPT發展駛入新藍海
2016年10月27日,備受矚目的《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規范有序開展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重磅出爐,這意味著持續了一年半之久的NIPT試點政策正式結束,NIPT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NIPT,即無創DNA產前檢測項目,能夠用簡單的臨床操作給孕婦
發展綠色公交-建設低碳城鎮
到2015年,惠州的中小城鎮將變成什么樣?記者近日從惠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惠州將完善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園林綠化六類基礎設施,重點完善10個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屆時生活在中小城鎮,將如同生活在市區一樣便利。 現狀 中小城鎮基礎設施水平偏低
我國低碳環保發展指數發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河北大學今天在京聯合發布地區(城市)低碳環保發展指數,指出我國地區和城市層面存在過度重視經濟社會發展,而忽視低碳、環保重要性的現象。 指數評估結果顯示,受自然環境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經濟社會活動內容等影響,我國地區(城市)低碳環保發展指數空間存在較大差異。以地區層面
成思危:四舉措發展低碳經濟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應該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當前階段強調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才是我們的重點。”在6月9日于天津濱海新區舉行的“碳強度減排策略與低碳發展路徑研討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科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成思危教授指出,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健全推動碳交易發展的制度
當前,全球碳交易已進入一場與狼共舞的爭逐之中,碳交易制度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我國在群雄逐鹿的國際碳交易中的命運。 我國目前存在的碳交易模式主要有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自愿減排機制(VER)。 自2002年CDM項目進入中國后,中國的清潔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12年11月21日,我國已
開啟綠色發展的“低碳模式”
?——福建移動推動海西節能減排紀實 每張紙雙面打印、隨手關燈、減少電腦屏幕亮度、少用洗衣粉……日前,為提高員工的節能減排意識和能力,中國移動福建公司特別制作了一本《低碳手冊》,全面宣傳普及節能減排的知識和方法,在公司上下掀起了一股低碳浪潮。而這也是中國移動福建公司踐行中國移動人的責任,
他山之石:美國綠色低碳發展啟示
美國:ESCO產業方興未艾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水資源危機、氣候變化、能源危機、金融危機等系統性危機。地球上大量資源的減少,跟大量消費有關,而生產的全球化造成了發達國家的消費產品大部分是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貧富差距不僅是經濟收入上的差距,而且包括生態環境上的差距。這些更加凸顯可持續發展的緊迫
能源企業如何實現低碳發展?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終勝利的根本途徑,也是后危機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發電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電
“中信碳賬戶”迎來升級——發展個人碳賬戶需完善機制
近日,中信銀行基于綠色金融體系打造的“中信碳賬戶”迎來升級,不僅中信銀行的銀行卡持卡人可以注冊,其他銀行客戶也可以注冊。 目前,碳賬戶的應用主要基于碳賬戶下個人或企業生活、生產場景下的相關低碳行動信息,轉化為數字語言,并嵌入其他生產、生活等應用場景中,以此來撬動碳賬戶更多功能。近年來,多家銀行、電
通過驗收!廣州國家低碳試點將推進低碳發展
7月27日,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贈款項目《廣州市國家低碳試點項目》結題驗收會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徐華清、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胡秀蓮、廣東省氣候中心研究員杜堯東、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姚岢以及廣州眾誠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林簡葵組成專家組。會議現場 中國科
低碳發展筑造綠色長城-中國碳排放增速穩步下降
低碳經濟是以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方式,是目前我國政府追求的目標,為了追求更好地生存環境,國家也一直在努力。近日一份由多國研究人員合作發布的報告稱,中國碳排放量自2005年以來處于穩步下降狀態,2014年的增速幾乎為零。 低碳發展筑造綠色長城中國碳排放增速穩步下降 一份由多國研究
2023創藍碳中和先鋒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384.shtm近日,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在第三屆金融支持綠色科技論壇上發布了2023創藍碳中和先鋒獎獲獎企業及入圍企業,并為創藍企業舉行頒獎典禮。創藍聯盟主任、聯合國WIPO?GREEN城市
自然資源部發布藍碳增匯技術規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53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