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極糾正低容量性休克的病因是治療的基本措施。對于出血部位明確、存在活動性失血的休克患者,應盡快手術或介入止血。對于出血部位不明確、存在活動性失血的患者,應迅速利用包括超聲和CT在內的各種必要手段來查找病因。 2.為保證組織氧供,血紅蛋白降至70g/L時應考慮輸血。 3.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一般不首先使用血管收縮藥物。研究證實,這些藥物會進一步加重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閱讀全文
1.積極糾正低容量性休克的病因是治療的基本措施。對于出血部位明確、存在活動性失血的休克患者,應盡快手術或介入止血。對于出血部位不明確、存在活動性失血的患者,應迅速利用包括超聲和CT在內的各種必要手段來查找病因。 2.為保證組織氧供,血紅蛋白降至70g/L時應考慮輸血。 3.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
1、中心靜脈血氣中氧飽和度 低血容量休克代償期可完全正常或表現為中心靜脈血氣中氧飽和度下降。 2、代謝性酸中毒 在失代償期可表現為代謝性酸中毒表現。 3、血紅蛋白 如果以失血為主,可表現為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如果以失液為主,血紅蛋白可不下降甚至因為受濃縮的影響而升高。 4、其他 血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循環容量丟失而導致的有效循環血量與心排血量減少、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的病理生理過程。 1.外源性丟失 循環容量直接丟失到體外,如創傷、燒傷、外科大手術的失血、消化道潰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及宮外孕破裂等,也可由嘔吐、腹瀉、脫水、多尿等原因所致。
如有以下一種及一種以上的情況需考慮低血容量性休克。 1、有創傷、燒傷、消化道出血、腹瀉、腸瘺等導致血容量降低的病因,即繼發于體內外急性大量失血或體液丟失,或有液體(水)嚴重攝入不足的病史。 2、收縮壓低于90~80mmHg,或高血壓者血壓下降20%以上,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經最初的液體復蘇
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可出現心悸、頭昏、乏力、出汗、暈厥、尿少、呼吸加快、皮膚濕冷蒼白、精神狀態改變(淡漠嗜睡或躁動)等臨床癥狀。應特別警惕出汗、心悸、乏力、頭重腳輕感等內出血的早期癥狀。患者也可出現與病因相關的癥狀,如黑便、便血、尿血、腹瀉、嘔吐、多尿、皮膚黏膜出血等血容量丟失的癥狀。創傷患者應詢問
1.積極控制原發病,定期體檢。甲狀腺或甲狀旁腺手術后易發生低鈣血癥。 2.增加日曬,恰當營養,防止減肥、慢性腹瀉等導致營養不良性低鈣血癥。 3.補鈣治療不是萬能的,絕經期婦女或骨質疏松患者,如長期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制劑者應大量飲水,定期化驗血鈣和尿鈣水平,防止補鈣導致高鈣血癥。
有癥狀和體征的低鈣血癥病人應予治療,血鈣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決定糾正低鈣血癥的快慢。若總鈣濃度小于7.5mg/dl(1.875mmol/L),無論有無癥狀均應進行治療。 低鈣血癥若癥狀明顯,如伴手足搐搦、抽搐、低血壓、Chvostek征或Trousseau征陽性、心電圖示Q-T間期ST段延長伴或不
食物中的維生素K主要是K1和K2,均為脂溶性,在膽汁的參與下,由腸內吸收,腸道細菌特別是大腸桿菌能合成維生素K2。K3和K4系水溶性人工合成品,口服吸收不需膽汁或膽鹽存在,但副作用大。K3對新生兒有溶血作用,可致高膽紅素血癥及核黃疸。故新生兒宜用維生素K1,治療量為每次肌注1mg,可重復數次,或
平時我們總是在說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等等和“高”有關的各種疾病,卻很少說到和“低”有關的疾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中大家都比較陌生,但醫生都很重視的低血鉀癥。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體中鉀的含量很少,但卻是很重要的一類電解質。我們正常人的體液中血鉀濃度是3.5~5.5mmol/L,當血清鉀離子濃度
? 首先,感染性休克顧名思義是由于嚴重的感染導致的,但是當體內廣泛非損傷性組織破壞和體內毒性產物吸收時也易發生感染性休克。除了要積極控制感染,治療原發病以外,感染性休克還有哪些搶救措施呢?與其他休克類型相比又有什么不同點呢?小編這就為你總結感染性休克治療方法大全。??? 復蘇標準??? 嚴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