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元宇宙地產炒出天價
宇宙的盡頭不是鐵嶺,是元宇宙。 元宇宙還搞地產?恐怕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但元宇宙的房價已經貴比紐約曼哈頓,而且還在飆升。據最新報道,目前最貴的一塊虛擬土地,是在虛擬游戲平臺Sandbox上以430萬美元(約人民幣2739萬元)售出的,打破了之前Decentraland平臺上243萬美元(約人民幣1548萬元)的紀錄。 元宇宙到底是個啥,大多數人說不清,但人人都頗感好奇。這些年,互聯網炒概念的新詞兒真是一浪比一浪來得艱深晦澀。綜合目前元宇宙種種應用和盈利方式,個人理解:就是把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互聯網生活換了個2.0的包裝,標了個好價錢,重新上架開賣。 一眾游戲開發商龍頭、商企、奢侈品牌和明星都熱衷參與,很多投資者仿佛看見了風口。但是,虛擬空間的屬性之一就是海量,元宇宙開發房地產是沒有物理限制的。理論上可以做到“不限量”,那么元宇宙房價何以保值增值呢? 比如說,你在游戲里可以賣裝備、賣身份,在元宇宙里,裝備和身份更加多樣......閱讀全文
元宇宙是風口也是虎口
元宇宙席卷一切,科技巨頭紛紛表態,但依然跳不出著眼于自身業務領域的投射,如同看一場又一場盲人摸象。 元宇宙呈現的是什么,還處在比拼想象力的階段。元宇宙是不是值得倡導的未來科技方向,眾說紛紜中唯一的共識是,它不會一蹴而就,這場持久戰需要科技界及產業鏈各環節共同努力。 聚焦人類未來的兩大爭論
目瞪口呆!元宇宙地產炒出天價
宇宙的盡頭不是鐵嶺,是元宇宙。 元宇宙還搞地產?恐怕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但元宇宙的房價已經貴比紐約曼哈頓,而且還在飆升。據最新報道,目前最貴的一塊虛擬土地,是在虛擬游戲平臺Sandbox上以430萬美元(約人民幣2739萬元)售出的,打破了之前Decentraland平臺上243萬美元(約人民
廣州元宇宙創新聯盟成立
3月25日上午,由宸境科技、網易智企、三七互娛等單位共同發起的廣州元宇宙創新聯盟在廣州南沙創享灣揭牌成立。這標志著廣州市加快布局元宇宙產業,搶占元宇宙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2021年被認為是元宇宙元年。在廣州南沙,“元宇宙”不只是一個設想,而是已經逐步落地的現實。位
元宇宙是數字經濟新賽道
元宇宙火起來了,新一代互聯網模式初現端倪,數字經濟迎來新賽道,科技巨頭開始搶灘元宇宙賽道。據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市場規模。普華永道預測,元宇宙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發布的研報顯示,未來中國元宇宙市場規模可能達到8萬億美元。無論互聯
《元宇宙改變一切》作者:誰最有可能構建元宇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元宇宙,但幾乎無人能確定元宇宙是什么。是蓬萊仙境、海市蜃樓,還是可以實現的藍圖呢?為什么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游戲巨頭Roblox以及微軟均斥巨資構建元宇宙呢?元宇宙是關于游戲、虛擬現實,還是區塊鏈和比特幣?元宇宙有望最先在哪里成為現實?元宇宙商業之父馬修???鮑
吸金“招牌”元宇宙究竟為何物?
科技企業和投資人士紛紛加入,元宇宙相關概念受到資本市場熱捧,一批大型企業紛紛宣布布局元宇宙市場……近來,元宇宙成為科技和資本領域的熱點話題。什么是元宇宙?為何要關注它?記者采訪了相關企業和專家,一起來解碼元宇宙。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始于1992年國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
產業元宇宙有望成為“新型科研力”
近日,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產業元宇宙漫步者: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產業元宇宙有望作為“新型科研力”,充分發揮其高保真、高速度、高安全、可復用的技術優勢,加速各領域新科研成果的產出速度和迭代頻率。報告認為,元宇宙可定義為實體空間的搜索引擎,它以數字技術為基石,帶來人
“元宇宙+教育”組合拳,究竟誰會獲益?
近日,第五屆世界教育前沿論壇舉行。在該論壇“元宇宙與教育”環節的尾聲,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原副院長、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游戲專委會理事長尚俊杰向與會嘉賓提了一個問題:元宇宙常態化應用到教育領域還需多久?這也是近一年來常被探討的話題。 我國教育信息化經過近十年的大力推進,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育部
Meta新研究,為元宇宙提供“觸覺”
在開發元宇宙的道路上存在著諸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在元宇宙中模擬觸覺。為了應對這一挑戰,Mete 公司現實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著手研發觸覺手套。這種手套舒適且可定制,最重要的是該手套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系列觸覺感覺,包括模擬人手撫摸材質紋理的感覺、壓力反饋以及振動反饋。 通過M
探索元宇宙中的“牛頓定律”
隨著元宇宙概念升溫,人們對元宇宙塑造的數字世界充滿想象。正如真實世界依照物理規律運行一樣,“真實”元宇宙數字世界的構建離不開現代物理仿真技術的支撐。5月24日下午,復旦大學慶祝建校118周年相輝校慶系列學術報告中,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立華教授回顧了物理仿真技術的發展、物理引擎的基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