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麩質抗體介紹: 抗麩質抗體(IgA-GA)是麥膠性腸病患者中產生的一種自身抗體,屬IgA。麩質中含有麥膠蛋白,又名醇溶蛋白,是引起麥膠性腸病的主要原因,該物質不能被患者吸收,而且成為致病因子,并刺激抗體產生抗麩質抗體。抗麩質抗體正常值: 待定。抗麩質抗體臨床意義: 麥膠性腸病患者血中可檢出抗麩質抗體,與抗肌內膜自身抗體(IgA-EmA)相比,抗麩質抗體檢測的敏感性明顯提高(100%),但特異性卻較低,僅為60%左右。此外,抗麩質抗體的滴度隨著飲食中麩質的存在或去除而變化,且其變化速度遠較抗肌內膜自身抗體為迅速。 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抗肌內膜自身抗體和(或)抗麩質抗體陽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并發乳糜瀉,而且常因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而被漏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抗麩質抗體陽性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血清抗麩質抗體陽性率分別為酒精性肝病20%、慢性肝炎19......閱讀全文
抗麩質抗體介紹: 抗麩質抗體(IgA-GA)是麥膠性腸病患者中產生的一種自身抗體,屬IgA。麩質中含有麥膠蛋白,又名醇溶蛋白,是引起麥膠性腸病的主要原因,該物質不能被患者吸收,而且成為致病因子,并刺激抗體產生抗麩質抗體。抗麩質抗體正常值:??????? 待定。抗麩質抗體臨床意義: 麥膠性腸病患者
抗Sa抗體介紹: 抗Sa抗體是Despres等于1994年報告的出現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中的一種自身抗體。靶抗原(Sa抗原)最初發現于人脾,之后又在人胎盤、類風濕滑膜翳中發現,可能是人體的正常組織成分。用免疫印跡技術分析,人脾中Sa抗原分子量為50kD,而人胎盤Sa抗原為50和55kD兩種。抗
抗核仁抗體介紹: 核仁呈現熒光染色陽性,提示存在抗核仁核糖核酸抗體。SSc或與SSc重疊的其他風濕病可呈陽性。抗核仁抗體正常值:??????? 陰性。抗核仁抗體臨床意義: 陽性:硬皮病、干燥綜合征及其他風濕病可呈陽性。抗核仁抗體注意事項:??????? 正常人可有5%的陽性率,異隨年齡增加而有上
抗精子抗體介紹: 男性體內的血睪屏障可使精子與免疫系統隔離,但當此種屏障因疾病或創傷受損時,精子或其可溶性膜抗原逸出,可導致機體產生抗精子自身抗體(AsAb),從而抑制精子的活動與受精,造成男性不育。正常女性生殖道具有酶系統,能降解進入的精子抗原,但此種酶系統的缺陷可使精子抗原保持完整而刺激同種A
抗Ku抗體介紹: 抗Ku抗體是由Mimori等于1981年報道的。他們發現一例全身性硬化癥/多發性肌炎重疊綜合征患者(Ku)的血清能與一種DNA結合蛋白發生沉淀反應。這種核蛋白稱為Ku抗原,對胰蛋白酶敏感,但不被DNase和RNase破壞;加熱(37℃30min或56℃15min)和pH改變(pH
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介紹: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是一種與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的胞漿中溶酶體酶發生反應的抗體,是一組以人中性粒細胞胞質成分為靶抗原,與臨床多種小血管炎性疾病密切相關的自身抗體。ANCA最早于1982年在壞死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血清中發現。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研究顯示,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熒光染
抗隱球菌抗體介紹: 新型隱球菌(Cryptococus Neoformans)革蘭染色陽性,呈球型。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和肺,人體抵抗力降低是發病的主要因素,臨床上最常見的是亞急性或慢性腦膜炎、肺部感染、皮膚和黏膜損害。抗隱球菌抗體檢查對臨床鑒別診斷有一定價值。抗隱球菌抗體正常值:????? 陰性
抗胃壁細胞抗體介紹: 抗胃壁細胞抗體(PCA)由Taylor等首次于惡性貧血病人血清中發現,其靶抗原定位于壁細胞分泌小管微絨毛的膜內,是胞漿內的微粒體部分和胞質膜上的一種脂蛋白。PCA有器官特異性,不與胃以外的其他臟器反應,但無種屬特異性,故可用大鼠或兔的胃壁細胞作抗原。PCA的Ig類別主要為Ig
抗橋粒自身抗體介紹: 抗橋粒自身抗體是天皰瘡的特異性標志抗體,常結合臨床、組織學和免疫病理來確診天皰瘡。其靶抗原有3種:Dsg1,為葉狀天皰瘡抗體的主要靶抗原;Dsg2,存在于各種上皮細胞中;Dsg3,為尋常天皰瘡(PV)抗體的主要靶抗原。抗橋粒自身抗體常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染色模式為特征性網狀
抗腎上腺皮質抗體介紹: 抗腎上腺皮質抗體(ACA)最初由Anderson等發現,其靶抗原可能是腎上腺皮質細胞微粒體內的糖脂蛋白,為不均一組分。此抗體主要為IgG類,檢測方法中早先應用的有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法,所用抗原均為腎上腺皮質勻漿上清,但目前仍以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為主,抗原片采用皮質醇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