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體產生的原因及后果
抗體一般是由于外來蛋白質或其他物質(尤其是致病菌)進入機體后由免疫系統產生,用于免疫反應以消滅外來的有害物質。通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忽視機體自身的細胞,并不對其產生抗體;同時,免疫系統也不會對環境中沒有威脅的物質(如食物),產生過度反應。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免疫系統對于機體自身的物質的識別失效,把它們認為是外來的入侵物,從而產生針對這些物質的抗體(即自身抗體),引發自身免疫。這些自身抗體會攻擊機體自身的細胞、組織、器官,引起炎癥反應,對機體造成損害。自身抗體的產生可能是致病抗原(細菌、病毒等)與自身成分之間存在某些相同的分子結構:出現了與自身抗原發生交叉反應的免疫應答;也可能是某些感染因素使自身抗原變性,免疫系統對這些暴露的新抗原產生自身抗體。自身抗體致病作用尚不清楚,它究竟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因”還是“后果”有不同看法,對有高滴度自身抗體,而無臨床癥狀者可不必治療,但應定期到醫院隨診復查。......閱讀全文
自身抗體產生的原因及后果
抗體一般是由于外來蛋白質或其他物質(尤其是致病菌)進入機體后由免疫系統產生,用于免疫反應以消滅外來的有害物質。通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忽視機體自身的細胞,并不對其產生抗體;同時,免疫系統也不會對環境中沒有威脅的物質(如食物),產生過度反應。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免疫系統對于機體自身的物質的識別失
elife:瘧疾引發貧血與自身抗體的產生有關
根據eLife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于瘧疾患者來說,自身抗體對未感染的紅細胞的“誤傷”可能導致其出現貧血的癥狀。 貧血是瘧疾感染后常見的并發癥,而且有時候是致命的。盡管免疫系統必須消滅感染了瘧原蟲的紅細胞以達到清除感染的目的,但研究表明,免疫系統同時會對未感染的紅細胞產生持續地自身免疫攻擊,最終
自身抗體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 多數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都會出現自身抗體。雖然有些自身抗體在疾病中的確切意義尚未得到嚴格的證實,但其與疾病的相關性已得到認可,所以這些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病的診斷和療效評價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抗核抗體 抗核抗體(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種核成分的抗
已知自身抗體的種類及相關疾病
抗體相關疾病抗雙螺旋DNA系統性紅斑狼瘡抗外切體復合物硬化性肌炎抗Ro或La蛋白系統性紅斑狼瘡、嬰兒房室阻滯、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抗Smith抗原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抗磷脂綜合征抗單鏈退火蛋白或單鏈結合蛋白干燥綜合征抗中性粒細胞細胞質 (c-ANCA)韋格納肉芽腫抗中性粒細胞核周 (p-ANCA)顯微鏡
其他自身抗體
(一)抗甲狀腺球蛋白及微粒體抗體 這類抗體可以針對甲狀腺的多種成分,以甲狀腺球蛋白和微粒體為代表。抗體主要是IgG,可以介導ADCC活性,引起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又稱喬本(Hashimoto)甲狀腺炎。 檢測方法多用免疫熒光技術,以甲狀腺組織的冰凍切片作基質。也可用RIA、ESISA等方
甲狀腺自身抗體
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但基層醫生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治水平并沒“水漲船高”。許多基層醫生對甲狀腺自身抗體的臨床意義不清楚,對其檢測也不夠重視。適應癥也掌握得不當,這樣就難免造成一些甲狀腺疾病的誤診、漏診、治療失當及預后判斷錯誤。1、甲狀腺檢驗報告單引出的話題一份完整的甲狀腺功能檢查報
重組抗體的產生及優勢有哪些?
1890年馮˙貝林(von Behring)發現了抗白喉毒素血清,發明了人工被動免疫,并提出了抗原和抗體的概念,在后續漫長的抗體研究中,人類相繼發展出三代抗體制備技術:①第一代抗體:以抗原免疫高等脊椎動物制備的多克隆抗體;②第二代抗體:由雜交瘤技術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種特定抗原決定簇的單克隆抗體;③第三
自身抗體檢測的分類及臨床意義
分類 1.抗核抗體檢測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一組將自身真核細胞的各種細胞核成分作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的總稱,主要是IgG,其次是IgM和IgA,無器官和種屬特異性。ANA在大多數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陽性,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滴度的ANA。ANA檢測在臨床自
自身抗體預警價值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臨床癥狀出現前數月或數年即呈現自身抗體為特征的慢性病,可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也存在著“潛伏期”轉化為癥狀明顯性的疾病的問題。在這種轉化中宿主免疫反應相互作用中
什么是自身抗體?
自身抗體是指針對自身組織,器官、細胞及細胞成分的抗體,正常人體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體,如果自身抗體的滴度超過某一水平,就可能對身體產生損傷,誘發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許多自身抗體,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核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