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偷倒太湖的背后困境:特大城市被垃圾圍城
7月27日,新華社消息,備受關注的“太湖垃圾偷倒事件”19名嫌疑人被抓獲。偷倒垃圾被全部清運并實現無害化處理,傾倒場地已開展生態修復。 消息說,為避免類似事件重演,蘇州明確本地外垃圾不得進入蘇州,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同意不得設置垃圾消納場所。 與被傾倒地的官方表態相似,7月22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全面停止建筑垃圾外運處置。 6月下旬,蘇州當地民眾發現,有多艘裝載上海垃圾的貨船晝伏夜出,將一船船散發異味的垃圾倒在太湖的“掌上明珠”西山島上。憤怒的蘇州人將8艘貨船扣留下來,蘇州警方介入調查,發現現場被傾倒垃圾12000余噸。 7月14日,江蘇海門新江海河畔,又有兩艘滿載上海垃圾的船只,在當地偷倒垃圾。相關部門初步測量,現場傾倒的垃圾1000多噸。 新京報記者調查,近年來,上海自身處理城市垃圾的能力已接近飽和,導致本地處理垃圾的成本越來越高,而在上海周邊,處理垃圾的成本則相對低廉很多,一些人因之乘隙......閱讀全文
上海垃圾偷倒太湖案告破
本報綜合報道 2016年7月4號,一條名為《震驚!憤怒!上海約兩萬噸生活垃圾,偷倒蘇州太湖西山島!》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引發高度關注,不到12個小時就吸引了6.2萬余次的閱讀量。 當天17點30分,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緊急舉行媒體通報會,對微信反映的內容及初步調查情況進行通報。 這條微信
上海4000噸垃圾偷倒蘇州太湖 警方介入調查
蘇州警方4日證實,網絡盛傳的上海垃圾偷倒蘇州太湖事件屬實,有約4000噸垃圾偷運至蘇州太湖西山島。目前,相關船只已被原地扣留,警方正對此事做進一步調查。 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通報稱,7月1日下午,位于蔣東村轄境的江蘇省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內碼頭停靠了用篷布蓋好的8條船只,共裝載約4000
"垃圾偷倒太湖"的背后困境:特大城市被"垃圾圍城"
7月27日,新華社消息,備受關注的“太湖垃圾偷倒事件”19名嫌疑人被抓獲。偷倒垃圾被全部清運并實現無害化處理,傾倒場地已開展生態修復。 消息說,為避免類似事件重演,蘇州明確本地外垃圾不得進入蘇州,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同意不得設置垃圾消納場所。 與被傾倒地的官方表態相似,7月22日,上海市綠化和
上海垃圾偷倒太湖追蹤:萬噸垃圾清空 宕口緊急覆綠
52艘船云集太湖西山戒毒所宕口碼頭,經過3天4夜的緊急搶運,此次上海偷倒太湖西山島的1.2萬噸垃圾已全部清空。搬走了污濁的垃圾山,垃圾的臭味蕩然無存,太湖畔天青云輕,風吹過宕口,帶來湖水清涼的氣息。截至昨天下午3點,蘇州緊急調運清拖垃圾的52艘船只、9臺挖掘機、11輛大型自卸車,完成垃圾清運任
偷排化工廢水毒倒96名學生
6月5日,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人民法院對茂名“1·10”污染環境案作出一審判決,吳光新等6名被告人因結伙非法向茂名市白沙河偷排含油化工廢水等有毒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致使96名學生因吸入有毒氣體而導致身體不適,被判決構成污染環境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年9個月至拘役5個月,并各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跨區域排污事件多發 猶如“生態炸彈”偷襲鄉村
從上海將4000噸垃圾偷運至江蘇太湖傾倒,從深圳千里排污至江西被村民發現后遭攔截……跨區域排污事件時有發生,猶如一個個“生態炸彈”偷襲鄉村,不僅有小企業參與,也有國企卷入偷排,給當地生態帶來災難。據環保、公安等人士分析,跨區域排污鉆了監管漏洞,存在發現難、取證難、追究難的問題,如今依托網絡約車運
“太湖垃圾傾倒事件”5嫌疑人被檢方查辦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環境保護部聯合掛牌督辦的“上海垃圾非法傾倒蘇州太湖西山島案”日前有了最新進展:截至目前,江蘇省檢察機關已依法批捕涉嫌污染環境罪等犯罪嫌疑人3人,決定逮捕涉嫌瀆職犯罪嫌疑人2人。 7月1日,8艘裝載垃圾的船只從上海行駛至江蘇省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碼頭停靠,欲將垃圾傾倒至戒毒
湖南七道“黃牌”剎不住污染垃圾偷埋
村民返回家里搬走有用的家具 被粘稠污水淤泥淹沒的新塘大道及附近的新康花園小區,經過環衛工人的連夜搶修,昨日已基本恢復干凈。但對于白江村的人們來說,27日下午工業垃圾池塌方,驚魂未定,而所帶來的惡劣影響還沒有結束。 昨日,塌方事件終于有了新的進展。在等待了整整兩
垃圾倒農田?回應稱焚燒指標不夠
茶山鎮盧邊村九梅嶺工業區附近,田里已經被倒了大量垃圾。 茶山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焚燒指標不夠 “農田被填滿垃圾,地種不了不說,氣味還很臭。”昨日,茶山鎮盧邊村村民梁先生向本報投訴。對此,茶山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之所以往這里填埋垃圾,是因為橫瀝垃圾焚燒廠一期正在進行技術改造。垃圾
圍城之困倒逼垃圾革命,盤點2017全國垃圾分類進程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之后,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又一次浪潮,將是世紀之交時要出現的垃圾革命。”生產、消費、分解,這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循環。一個世界性難題隨之產生——“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不管是從無害資源減量化、節約土地和資金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