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國際生命條形碼(iBOL)計劃會議在京召開
10月14日,中加國際生命條形碼(iBOL)計劃會議(iBOL Meeting of China and Canada)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召開。應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的邀請,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主任Suzanne Fortier,基因組加拿大主席、首席執行官Martin Godbout,圭爾夫大學校長Alastair Summerlee,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iBOL)首席科學家、加拿大安大略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Paul Hebert等一行6人參加了本次雙邊會議。會議由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張知彬主持。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國際合作局、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微生物所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的領導與專家出席了會議。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廖小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副主任馮雪蓮也應邀出席了會......閱讀全文
臺科研人員參與生命條形碼國際研究
中新網消息,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生命條形碼聯盟,18日合作舉辦“第二屆生命條形碼國際會議及東亞區域合作會議”,期待未來能夠替所有的物種建立身份證。??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邵廣昭表示,東南亞地區生物種類極為龐雜,是一座遺傳資源的大寶庫;因此這次會議特別
中加國際生命條形碼(iBOL)計劃會議在京召開
10月14日,中加國際生命條形碼(iBOL)計劃會議(iBOL Meeting of China and Canada)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召開。應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的邀請,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主任Suzanne Fortier,基因組加拿大主席、首席執行官Martin
中國與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簽署合作備忘錄
近日,由國際生命條形碼中國委員會辦公室主辦,中國—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在昆明舉行。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iBOL)科學指導委員會主席Pete Hollingsworth和該計劃中國委員會授權代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長李德銖共同簽署了備忘錄。 據悉,iBOL由加拿大科學家P
DNA條形碼迅速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前沿學科之一
DNA條形碼(DNA Barcoding)最早由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Paul Hebert等于2003年提出,已迅速成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研究的前沿學科之一。DNA條形碼是利用標準的基因片段對物種進行快速鑒定的技術。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的加劇,人類為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圖1.AdC7-M/E疫苗的構建與抗原表達圖2.AdC7-M/E疫苗保護睪丸免受寨卡病毒引起的損傷和萎縮 寨卡病毒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是一種主要由蚊蟲傳播的病原。2015年,巴西暴發寨卡疫情并迅速在南美和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蓬教授: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初春的清華園,醫學樓里忙碌非凡。在白大褂的穿梭交織中,李蓬從實驗室走進辦公室,一縷清香撲鼻而來,她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束百合花。“這是高中母校獲悉我當選院士之后,專程從江西送來的。”李蓬微微一笑,一如眼前這百合花般恬淡優雅。 在2015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選院士名單中,李蓬赫然在列。面對這一榮譽,她謙
DNA條形碼技術介紹
DNA條形碼技術是通過DNA序列對物種進行快速、準確識別的技術。該技術為研究物種的進化 規律 、遺傳變異、系統發育以及生物多樣性等提供理論依據。由于該技術具有利用生物種群中的某些遺傳保守性很強的DNA片段進行物種鑒定和親緣關系的定位,了解其分支來源,甚至可以預知其進化方向等,使其成為近年來生
DNA條形碼技術那點事
DNA條形碼技術是通過DNA序列對物種進行快速、準確識別的技術。該技術為研究物種的進化 規律 、遺傳變異、系統發育以及生物多樣性等提供理論依據。由于該技術具有利用生物種群中的某些遺傳保守性很強的DNA片段進行物種鑒定和親緣關系的定位,了解其分支來源,甚至可以預知其進化方向等,使其成為近年來生物分
科學家在種子植物DNA條形碼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DNA條形碼(DNA Barcoding)是利用標準基因片段對物種進行快速和準確鑒定的新技術。加拿大科學家Paul Hebert等于2003年提出這一概念后,DNA條形碼已成為生物學領域發展最迅速的學科前沿之一。線粒體細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1由于其引物通用性高、長度合適、進化速
辨識中藥真假可用DNA條形碼
對于黑白紋條形碼,習慣于逛超市購物的人們并不陌生。如今,致力中藥研究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了DNA條形碼,并將這一技術用于中藥假藥的快速簡便識別。近日在天津市舉辦的中國科協第68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教授介紹了這一新技術。 “從分子遺傳學角度來看,物種表現
2008中國真菌DNA條形碼系統建設研討會召開
一場給所有物種派發“身份證”的分類學革命 在超市的收銀臺前排隊等候結賬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但如果沒有條形碼,你可能會感到更加無聊。現在,幾乎所有超市的商品上都印有不同的條形碼。利用光學識別系統,可以很容易地把保存在這種條紋圖案上的信息閱讀出來,加快顧客結賬的速度。不久的將來,生命科學家會給每種生物派
昆明市場銷售的牦牛肉干9成系假冒
許多游客來云南、四川旅游都會買上一些牦牛肉干,但卻無法知道真假。記者30日從正在昆明舉行的第五屆國際生命條形碼大會上獲悉,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2011年以來,利用DNA條形碼技術對昆明市場11種袋裝牦牛肉產品進行科學鑒定,結果9成為假冒。 當日,第五屆國際生命條形碼大會展出4
我國最大熱帶雨林永久樣地將開展樹木條形碼合作研究
準確的物種鑒定是人類認知自然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基于形態學特征鑒定物種難以滿足科學發展的巨大需求,DNA條形碼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類學標準和有效的分類學手段,成為進展最迅速的學科前沿之一。鑒于目前對熱帶雨林樹種條形碼研究的共同需求,來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5個不同研究組
食品條形碼“8”開頭無關轉基因
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爭論還未停止,日前一條關于食品條形碼以"8"開頭即為轉基因食品的微博引起不少人的重視,聲稱條形碼以"8"開頭的即為轉基因食品。該微博同時認為,腫瘤的大面積爆發也與轉基因食品有關。對此,記者向有關專家求證,條形碼為"8"開頭與轉基因食品之間并無必然聯系,國內所實行的編碼標準也
分泌毒素的細菌分子“條形碼”現形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致病細菌中用來區分有益分子和有毒分子的“條形碼”系統。研究顯示,許多細菌可掃描遺傳密碼,以了解保留哪些蛋白質,排出哪些蛋白質。而這些被排出的蛋白質通常對人體細胞有毒,因此細菌區分蛋白質的能力對是否會導致傳染病至關重要。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最新研究負
我國將對最大熱帶雨林永久樣地開展樹木條形碼合作研究
準確的物種鑒定是人類認知自然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形態學特征鑒定物種難以滿足科學發展的巨大需求,DNA條形碼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類學標準和有效的分類學手段,成為進展最迅速的學科前沿之一。 針對熱帶雨林樹種條形碼研究的共同需求,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5個不同研究組的科技人員在
商業條形碼檢測儀常用款型
CCD掃描器,激光手持式掃描器和全角度激光掃描器二種。? 一、HHP QC條形碼檢測儀是利用光電藕合(HHP)原理,對條形碼印刷圖案進行成像,然后再譯碼。它的優勢是:無轉軸,馬達,使用壽命長;價格便宜。HHP因戰略原因,從2012年停產全線所有檢測儀相關產品,專注于條碼掃描槍的業務。? 選擇C
我國蛇類DNA條形碼參考數據集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40.shtm
中國蛇類DNA條形碼參考數據集發布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員車靜課題組聯合國內科研團隊開展合作,首次系統性構建了中國蛇類DNA條形碼參考數據集(COI),對中國蛇類多樣性進行了評估。日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分子生態學資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據了解,兩棲爬行
條形碼8字開頭是轉基因食品?
近日,一篇“8開頭的條形碼是轉基因食品”的帖子又在網上流轉開來。信息時報記者多方求證了解到,該說法并不準確,條形碼開頭數字代表的是區域而非產品,而目前國內對于商品條形碼并沒有強制標準。此外,轉基因食品必須在外包裝文字說明,消費者通過外包裝便可以辨別商品是否轉基因。 “8”字開頭不特指產品只代
微生物資源管理、共享利用暨真菌DNA條形碼國際會議舉行
微生物資源管理、共享利用暨真菌DNA條形碼國際會議于8月24日至27日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生物技術局和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辦,微生物研究所黃力、東秀珠和郭良棟研究員任會議主席。會議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
從無生命中創造生命
克雷格·文特爾團隊培育出首個人造基因組后引起強烈反響,不少人通過網站、E-mail等途徑提出了大量問題。《科學》雜志特邀請科學記者伊麗莎白·彭尼西和俄勒岡里德大學科學哲學家兼《人造生命》雜志主編馬克·貝多給予解答。本刊摘譯其中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 問:這項成就是否真的代表著新生命的創造?
重要生物DNA條形碼的技術與信息系統構建開總結會
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主持的科技部基礎工作專項“重要生物DNA條形碼的技術規范體系與信息系統構建”項目2012年度總結會于3月9日在京召開。 會上,動物所副所長魏輔文代表項目主持單位感謝各位專家、領導和項目組成員對本項工作的支持。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綜合與基礎性工作處處長陳文君講
DNA“條形碼”可快速定位體內納米粒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佐治亞理工學院和佛羅里達大學的科研團隊找到一種新方法,以DNA(脫氧核糖核酸)序列作為“條形碼”,能快速測出不同納米粒子處于身體的哪個部位,有助于基因靶向療法在體內的精確定位。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科學家一直在尋求通過DNA或RNA(核糖核酸)遞
專家提議建立青藏高原雪豹DNA條形碼
“未來,針對雪豹的野生種群還要做一些遺傳多樣性評估,遺傳多樣性評估對恢復種群有很大的作用,確定雪豹的指紋或者DNA條形碼后,從野外毛發中就可以檢測在這個區域里面大概有多少只雪豹。”11日,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祁得林教授表示。 據祁得林教授介紹,通過建立雪豹DN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DNA條形碼鑒定平臺建成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中國珍稀瀕危植物DNA條形碼鑒定平臺”日前正式開通并向社會提供服務,為珍稀瀕危植物的快速可靠鑒定提供了技術支撐。 珍稀瀕危植物與人類關系十分密切但非常脆弱,非法盜伐、走私等危害珍稀瀕危植物的事件時有發生。一些案件由于材料鑒定困難而不能給犯罪分子應有的懲罰。因此
樟科植物DNA條形碼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樟科植物作為常見的重要經濟林木,在林業、輕工、醫藥等領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多數種類集中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然而對其物種的把握與識別卻始終是困擾大家的一個難題,阻礙了對其實施有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開發利用。物種的準確鑒定是一切生產、應用與研究至關重要的第一步,DNA條形碼技術的應用,使得前述難
-DNA條形碼:為瀕危植物撐起“保護傘”
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聚集了來自國家農業、林業、環保、醫藥、檢驗檢疫、進出口等部門的人士,他們一起見證了《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圖鑒》的問世和“中國珍稀瀕危植物DNA條形碼鑒定平臺”的開通。 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件盼望了10年的大事。 “中國瀕危植物數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條形碼”序列測序(BRBseq)廉價且高效
RNA測序是一種通過觀察基因表達來分析整個基因組的技術。如今,這種全基因組表達分析是基因組研究的標準工具,因為它們依賴于高通量技術,而這些技術本身已經變得廣泛可用。 盡管如此,RNA測序仍然是昂貴和費時的,因為它首先需要昂貴的準備一個完整的基因組庫——由細胞RNA生成的DNA池——同時數據本身
2021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發布!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6人
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中國科學院 2021年8月1日 共191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評審,其中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6人。1、性別統計:男性32人,女性4人,男性占比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