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盟電力設施機構負責人表示,東盟各成員國一致同意加快區域內電力互聯互通步伐,爭取在2014年完成東南亞區域內的電力聯網運行。他認為,統一調配、相互補充的東盟統一電力供應系統,將及時支援各個成員國對電力的不同需求,從而有力地支持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近年來,隨著東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東盟各成員國日益重視電力領域的互聯互通。在各成員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電力基礎設施項目一直是得到各成員國政府有力支持和投資者青睞的領域之一,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印尼與馬來西亞、印尼與菲律賓,以及泰國與老撾等湄公河流域國家之間,已經局部實現了小范圍的電力互聯互通。 東盟各國在電力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十分注意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其中,東盟各國與在設計、工程建設、設備制造、運營管理以及環保等領域具有雄厚實力的中國電力企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東盟是中國電力設備出口......閱讀全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辦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重點任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
近日,市經信局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市經信局副局長姜廣智介紹,北京新基建聚焦“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科創平臺基礎設施、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可信安全基礎設施”6大方向,實施30個重點任務。到2
2010年,歐盟提出了“能源2020戰略”,意在推動歐盟內部能源市場的一體化進程,形成泛歐能源供應網絡。按照計劃,歐盟到2020年將投資1萬億歐元建設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員國內部及成員國之間的天然氣管道、供電網絡、新能源網絡等。 現在看來,這個雄心勃勃的能源基建計劃正在遭
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新基建”的概念,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是將“新基建”提到戰略高度。 所謂“新基建”,是指戰略性網絡型的基礎設施建設,新一代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全文如下: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錄前言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一)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文化根脈和精神源泉(二)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觀(三)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政
充電基礎設施是指為電動汽車提供電能補給的各類充換電設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礎設施。意見的頒布,有利于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題,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保障。意見中指出,仍然存在認識不統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協調推進難度大、標準規范不健全等問題。 同時,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否能帶動中國的檢測業的細分領
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6]39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中央企業: “互聯網+”智慧能源(以下簡稱能源互聯網)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
9月3日晚,《經濟參考報》記者電話采訪了身在華盛頓的里夫金。這位第三次工業革命倡導者的第一句話就是,“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背景。我們必須了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什么、以及作用是什么。這也是我此行去中國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電話采訪中記者注意到,里夫金最近對第三次工業革命五大支柱構建、
中國化工園區的開發運營模式 一、政府引導與多方合作開發模式 以上海化工園區為代表的“政府引導、多方合作、企業化運作、滾動式開發”的開發模式。 上海化工學工業區是我國石油化工基地。在園區開發管理體制上,上海化工園區采用“政府引導、多方合作、企業化運作、滾動式開發”的建設模式,實行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對外公布《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我國將本著規劃引領、民生優先、安全為重、機制創新、綠色優質的原則,圍繞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資拉動效應明顯的重點領域,加快公共交通、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以及生態園林等城市基礎設施轉型升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認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2017年9月5日) 提高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質量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正
工業是武漢經濟總量“萬億倍增”新一輪跨越發展目標的主導力量,各工業園區也是承載工業增幅的“主戰場”。企業向園區集中,既實現了土地集約,也實現了要素集約,因此,工業園區的健康發展既關乎工業增長的質量,也關乎城市的人居環境。 一位市人大代表滿面愁容地指出:盡管江夏、洪山投入了大量資金在湯遜湖周邊
8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高能加速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戰略研討會暨用戶年會在京開幕。此次會議是大科學裝置第一次舉辦多裝置參加的全國性學術交流和戰略研討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國家基金委副主任沈文慶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鄧麥村主持開幕式。
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是用于探索科技,實現技術變革的復雜科學研究系統,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技術基礎和重要手段。近年來,科研設施與儀器規模持續增長,覆蓋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綜合效益日益顯現。同時,科研設施與儀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
針對歐洲能源需求一半以上需要進口這一重大戰略弱勢問題,波蘭總理圖斯克今年4月提出建議,設立統一的歐洲能源網絡聯盟。長期以來,歐洲都有著對“統一的天然氣和電力能源市場”的追求,但同時也存在著利益角力。 時下,烏克蘭的危機和美國頁巖資源的繁榮,都凸顯出了歐洲國家能源網絡“支離破碎”的問題。有咨詢機
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密集披露一批重大項目計劃。包括北京新一輪城南行動計劃、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新機場高速公路等均已列入時間表。此外,大灣區港航工程、多條高速公路等項目,以及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補短板重大工程也在密集啟動。業內測算,僅雄安新區年內投資規模就將達3000億元,我國多個重點區域
國家發改委昨日發布《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辦法》鼓勵、支持各類資本參與投資建設納入統一規劃的天然氣基礎設施,支持天然氣基礎設施相互連接,建立天然氣基礎設施服務交易平臺。分析人士稱,此舉或為拆分中石油鋪路。 《辦法》規定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企業不得利用對基礎設施的控制排擠其他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托,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信息化建設及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工作情況,請審議。 一、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各領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一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成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我國建成了
到2015年,惠州的中小城鎮將變成什么樣?記者近日從惠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惠州將完善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園林綠化六類基礎設施,重點完善10個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屆時生活在中小城鎮,將如同生活在市區一樣便利。 現狀 中小城鎮基礎設施水平偏低
一、《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制定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進步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科學技術資源的管理單位應當向社會公布所管理的科學技術資源的共享使用制度和使用情況,并根據使用制度安排使用”。2014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的國家局,為副部級。 第三條 國家糧食和
生態基礎設施是保持、改善和增加生態系統服務的條件和過程,有利于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力。在結合現有研究以及生態基礎設施規劃方法基礎上,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科研人員基于ArcGIS、最小累積阻力(MCR)模型和層次分析法(AHP),構建一種“宏觀-中觀-微觀”多尺度生態基礎設施核心區識別和生態
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 前言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為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糧食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從根本上解決糧食流通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守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被按下暫停鍵的市場經濟有望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重新被激活。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了“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我國接下來重點發展的七大“新基建”。其中,
隨著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大科學裝置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目前,我國在建和運行的大科學裝置已有數十項,它們正在加速改變著我們的未來。與此同時,如何管理這些大科學裝置,也成為中國科學家們關注的話題。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辦法(暫行)》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結束。 在中科院上海
4月29日,德國聯邦教研部(BMBF)在柏林推出了新的研究基礎設施路線圖。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CTA),歐洲化學生物學開放篩選平臺(EU-Openscreen)和商用民航機全球觀測系統(IAGOS)被納入其中。 2011年5月歐盟發布了《2010年研究基礎設施路線圖》戰略報告,包括48個泛
中國科學技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躍升期,科技實力顯著增強,與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部分領域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展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科學技術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全面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突出優勢與增長趨勢,分析對比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差距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