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Ki67雙染檢測助力宮頸癌前病變診斷
研究發現,全球99%以上的宮頸癌病例都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起,只有長期持續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才會導致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CIN),進而發展為宮頸癌。由此,宮頸癌防治的關鍵在于篩查出高風險人群,找出高級別CIN患者,及時干預。采用免疫組化雙染技術在宮頸上皮細胞或組織中檢測兩種生物標志物p16和Ki-67以輔助診斷宮頸癌前病變已成為當前各國研究的重點,通過新檢測、新技術的臨床應用以實現宮頸癌篩查益處最大化,同時減少和避免由錯誤診斷和過度診斷帶來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潛在危害。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第十四屆全國細胞病理學會議暨細胞病理學讀片會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主任余俐教授同與會病理及腫瘤領域的專家深入交流并探討了CINtec PLUS p16/Ki-67免疫細胞化學雙染檢測對于輔助宮頸癌前病變診斷的重要性。 p16/Ki-67雙染檢測輔助細胞學 診斷有效降低陰道鏡轉診率 盡管細胞學在很多國家是標準的......閱讀全文
專家呼吁利用生物標志物提高宮頸癌分級準確性
日前,在“2014年中國婦產科學術會議”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趙昀博士呼吁,發揮生物標志物p16在宮頸病變診治中的作用,實現對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的早期準確分級,以期真正降低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CIN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按嚴重程度可分為CIN1、CIN2和CIN3三級。目前宮頸
宮頸癌篩查標志物都有什么?
幾乎所有的宮頸癌都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HPV感染是癌變過程的第一步,但進展為宮頸癌可能還需要數十年。基于HPV敏感測試的調查研究提出充足的證據表示,HPV陽性者在十年內不會進展為宮頸癌,HPV陰性者可延長為3-5年篩查一次。在一些國家,HPV檢測已并入宮頸癌篩查程序中。但是,由于大多數
生物標志物
“Biomarker”這個詞在用于生物醫學領域之前,多見于地質學文獻,曾被翻譯成“生物標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質材料中來自于活的生物體的一些有機化合物。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一詞匯開始出現在醫學文獻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醫學領域。在生物醫學領域,對它也曾有過不同的描述。2001年,美國N
生物標志物的簡介
“Biomarker” 這個詞在用于生物醫學領域之前,多見于地質學文獻,曾被翻譯成“生物標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質材料中來自于活的生物體的一些有機化合物。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一詞匯開始出現在醫學文獻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醫學領域。在生物醫學領域,對它也曾有過不同的描述。2001年,
生物標志物:挑戰與希望
“Biomarker”這個詞在用于生物醫學領域之前,多見于地質學文獻,曾被翻譯成“生物標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質材料中來自于活的生物體的一些有機化合物。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一詞匯開始出現在醫學文獻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醫學領域。在生物醫學領域,對它也曾有過不同的描述。2001年,美
生物標志物:挑戰與希望
“Biomarker”這個詞在用于生物醫學領域之前,多見于地質學文獻,曾被翻譯成“生物標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質材料中來自于活的生物體的一些有機化合物。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一詞匯開始出現在醫學文獻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醫學領域。在生物醫學領域,對它也曾有過不同的描述。2001年,美
肺癌生物標志物的概述
生物標志物一般是指可供客觀測定和評價的一個普通生理或病理或治療過程中的某種特征性的生化指標,通過對它的測定可以獲知機體當前所處的生物學過程中的進程。檢查一種疾病特異性的生物標志物,對于疾病的鑒定、早期診斷及預防、治療過程中的監控可能起到幫助作用。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生物標志物主要分為腫瘤
心衰生物標志物全面盤點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舊首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0?億。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其發病率正在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增加;此外關于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學新數據顯示,2012
新型生物標志物——KHKA
由休斯敦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領導完成的該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雜志上的結論如是說。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KHK(己酮糖磷酸激酶或果糖激酶)的基因在癌細胞與正常肝組織中的表達有所不同。MD安德森癌癥中心神經腫瘤學教授,資深作者Zhimin Lu說:正常肝細胞催化葡萄糖和果糖發生反應產
3個新肺癌生物標志物
在本期出版的《Carcinogenesis》中,研究小組報道了三個新的容易使人患病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其中2個SNPs可提高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另一個對應肺鱗癌風險。三個新SNPs為肺癌風險篩查和干預提供了潛在候選生物標志物
腫瘤常見生物標志物之:肺癌
肺癌被認為是全球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及治療有效率十分必要。發現高效肺癌生物標志物運用于臨床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將介紹幾種有研究前景的肺癌生物標記物。腫瘤標志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的/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
腫瘤常見生物標志物之:胃癌
胃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中國每年胃癌死亡病例占全球同期胃癌總死亡數的40%以上。目前的研究顯示胃癌篩查是減少胃癌病死率有效的策略之一。利用胃癌生物標志物代替胃鏡篩查,可達到更高的普及率,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本文介紹了胃癌常見的生物標志物及其研究概況。CA與CEA糖類抗原199(
氧化應激的生物標志物
評價方法氧化應激的定量評價方法大致分做三類:1)測定由活性氧修飾的化合物;2)測定活性氧消除系統酶和抗氧化物質的量;3)測定含有轉錄因子的氧化應激指示物。進一步尚有:1)生物體內氧化應激的程度足以產生應答;2)活體內難以蓄積;3)在活體內不是被代謝,而是穩定存在,等等。理解這些要點對于臨床普及推廣都
如何從眾多生物標志物中選擇合適的標志物進行組合?
生物標志物中選擇合適的標志物進行組合,可以參考以下步驟:明確研究目的和疾病特點:首先要清楚研究是為了診斷、預后評估、監測治療效果還是其他特定目的。同時,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臨床表現和自然病程。文獻調研:廣泛查閱相關的學術文獻,了解在該疾病領域中已被研究和報道的生物標志物。重點關注那些在大規模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檢測技術進展(三)
ELISA酶聯免疫分析ELISA(酶聯免疫分析)是很早被應用于體液樣本臨床蛋白標志物檢測的技術,因而也被當成“金標準”來使用,但事實上受制于較簡單的實驗范式和有限的優化措施,ELISA技術的靈敏度非常有限。而ELISA由于其使用抗體的不同,結果也會體現不同的檢測效力。粗制多克隆抗體,親和純化的多克隆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檢測技術進展(五)
總結抗體依賴的檢測方法毫無疑問是目前最為有效的蛋白生物標志物檢測技術。通過數十年的努力,研發人員在靈敏度,多重檢測能力和檢測特異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使這類技術產生了長足的進步。以單分子檢測技術為代表的超高檢測靈敏度,以液相懸浮芯片為代表的多重指標檢測技術分別為生物標志物的應用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進行了
wes微量樣品臨床生物標志物定
后基因組時代,功能蛋白質組研究是臨床醫學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通過功能蛋白質研究,發現新的生物標志物,用于疾病的臨床診斷,藥物研發,藥物臨床試驗,對臨床醫學產生實質性的推動。典型的臨床樣本是稀缺的科學研究材料,臨床研究需要定量的研究工具,因而在臨床研究中針對微量樣本,實現定量檢測是技術平臺必不可少的要
eccDNA新型生物標志物的多種應用
實驗方法:eccDNA-seq 文章內容1. 血漿中eccDNA檢測eccDNA高通量檢測的關鍵步驟是要通過實驗手段對其進行有效的富集。研究者通過線性DNA的去除、eccDNA的純化、建庫、測序,生物信息分析對反式剪切位點(junction site)的識別從而完成對eccDNA的鑒定。5例
eccDNA新型生物標志物的多種應用
新年伊始,eccDNA(染色體外環狀DNA)的相關研究成果不斷。2019年11月同期Nature、Cell報道了環狀DNA通過高度開放染色質、復雜的拓樸異構特征增強表達的顛覆性發現,2019年12月Nature Genetics也剛剛揭示了eccDNA能夠驅動神經母細胞瘤基因重排的全新功能。這一
eccDNA新型生物標志物的多種應用
新年伊始,eccDNA(染色體外環狀DNA)的相關研究成果不斷。2019年11月同期Nature、Cell報道了環狀DNA通過高度開放染色質、復雜的拓樸異構特征增強表達的顛覆性發現,2019年12月Nature Genetics也剛剛揭示了eccDNA能夠驅動神經母細胞瘤基因重排的全新功能。這一
eccDNA新型生物標志物的多種應用
文章導讀 新年伊始,eccDNA(染色體外環狀DNA)的相關研究成果不斷。2019年11月同期Nature、Cell報道了環狀DNA通過高度開放染色質、復雜的拓樸異構特征增強表達的顛覆性發現,2019年12月Nature Genetics也剛剛揭示了eccDNA能夠驅動神經母細胞瘤基因重排
【盤點】腫瘤常見生物標志物之:胃癌
胃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中國每年胃癌死亡病例占全球同期胃癌總死亡數的40%以上。目前的研究顯示胃癌篩查是減少胃癌病死率有效的策略之一。利用胃癌生物標志物代替胃鏡篩查,可達到更高的普及率,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本文介紹了胃癌常見的生物標志物及其研究概況。 CA與CEA 糖類
GEN:五個tips,驗證“生物標志物”
1998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將“生物標志物”定義為“一個可以客觀地測量和評價正常生物過程、致病過程、或藥物治療干預的反應指標的特征。自那時以來,生物標志物越來越普遍,不僅是在美國并且在其他監管市場,生物標志物加速藥物開發的速度和效率。 盡管生物標志物的應用越來越多,由于缺乏一致的驗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檢測技術進展(二)
生物標志物檢測的創始:免疫組織化學人類最早是在組織樣本中實現了生物標志物的檢測。組織特異性的標志物在現代醫療中被經常用來研究腫瘤等疾病中的病理變化。最經典的被轉化醫學成功應用于組織中標志物檢測的方法是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特別是在肺炎中的早期應用。免疫組化技術在1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檢測技術進展(四)
全新的SMC單分子檢測技術雖然現有多項生物標志物檢測技術已經豐富了人們對生物標志物的認識,獲取了大量數據和經驗,解決了很多生物學或醫學問題,但如前文所述的諸多瓶頸仍限制了生物標志物的應用。尤其是對于疾病,特別是腫瘤的早期診斷或預防而言,在疾病的潛伏期或是發生早期,就能在血清/血漿這樣容易獲得且遠離病
生物標志物截斷值的概念
生物標志物截斷值是在醫學檢驗和臨床診斷中用于區分正常與異常、健康與疾病狀態的一個特定數值或數值范圍。當生物標志物的檢測值高于或低于截斷值時,通常被認為具有臨床意義,可能提示存在疾病、疾病的進展、治療效果的評估或預后的判斷等。例如,在腫瘤標志物檢測中,癌胚抗原(CEA)的截斷值通常設定為 5 ng/m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檢測技術進展(一)
生物標志物的概念早在1983年被首次提出,它是指可以標記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及亞細胞結構或功能的改變的生化指標,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由于生物標志物可用于疾病診斷、判斷疾病分期或用于評價新藥或新療法在目標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展示出在藥物研發領域的重要作用。2010年10月,美國FDA出臺文件討論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的篩選與驗證
在與很多醫生和老師的交流過程中,經常會收到這樣的反饋:手上收集了很多臨床樣本,但是沒有具體方案,不知道怎么利用,樣本越收越多,冰箱越裝越滿,但最終這些樣本一直是在睡大覺,睡到死!針對于此,本期向大家推薦吉凱完整的Biomarker篩選方案。進一步可開發試劑盒,完成臨床轉化,造福于民;退一步可發表高分
新一代感染生物標志物-VS-探索中的感染標志物
新一代感染生物標志物一、降鈣素原(PCT)PCT是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的前體物質,在細菌感染時,肝臟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肺及腸道組織的淋巴細胞及內分泌細胞,在內毒素、腫瘤壞死因子及IL-6等作用下合成分泌大量的PCT,導致血清PCT水平顯著升高。PCT在細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早期(2~3h)即
好消息!中國生物11價宮頸癌疫苗獲得臨床批件
新年伊始,中國生物所屬國藥中生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研制的國家一類新藥“11價重組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 較2價、4價和9價HPV疫苗,此次獲批臨床試驗的11價重組HPV疫苗針對中國HPV病毒流行特征增加了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