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獲獎名單
特等獎 1、天津大學求是學部自動化系郭亞超女(本) 2、中國計量學院光學與電子科技學院沈洋男(碩) 【本科生】 一等獎 1、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孫學龍男 2、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馬飛龍男 3、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李強男 4、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黃凱琦男 5、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譚資昌男 6、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陳君男 7、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方良驥男 二等獎 1、合肥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呂玄玄女 2、清華大學電機系劉佳鵬男 3、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何舜成男 4、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梁妙珠女 5、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殷勇鴻男 6、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趙旭鵬男 7、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昭鶴男 8、合肥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王元祖男 9、沈陽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丑遠婷女 10、廈門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張瑤瑤女 11、......閱讀全文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2016年度獎學金獲獎名單公布
近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公布了“2015-2016年度獎學金”獲獎名單,來自全國各地的多所高校學子榜上有名。 據了解,本次儀器儀表獎學金評審工作開始于2016年8月,評審嚴格按照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獎勵條例進行。本獎學金是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評審委員會確定的設獎院校中按規定名額的本科生、碩
2014-2015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獲獎名單
特等獎 1、天津大學求是學部自動化系 郭亞超 女 (本) 2、中國計量學院光學與電子科技學院 沈洋 男 (碩) 本科生 一等獎 1、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孫學龍 男 2、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 馬飛龍 男 3、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 李強 男 4、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測試
2014-2015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獲獎名單
特等獎 1、天津大學求是學部自動化系郭亞超女(本) 2、中國計量學院光學與電子科技學院沈洋男(碩) 【本科生】 一等獎 1、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孫學龍男 2、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馬飛龍男 3、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李強男 4、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黃凱琦男
2022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獲獎者名單公示
為引導和鼓勵青年學生投身儀器儀表事業發展,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倡導,在我國儀器儀表行業領軍企業的支持下,設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下稱獎學金)。2022年度獎學金由上海唐輝電子有限公司和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捐贈資助。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評審委員會按照《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獎勵條例》,經嚴
俄羅斯互換獎學金(中俄政府獎學金)遴選啟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教育合作協議》并與俄羅斯人文合作署達成一致,受教育部委托,2023年國家留學基金委繼續選派留學人員到俄羅斯高等院校學習、進修或從事科研工作。 2023年度中俄政府獎學金網上申報時間為2023年2月6-16日,申請人須登錄“國家公派留學管理信息平臺”
港大900萬獎學金攬生源 最高獎學金每年14萬
12月19日,香港大學公布2008年內地招生計劃。明年港大計劃招收250—300名內地高中生,獎學金投放總額達900萬港幣,醫學院首次接受內地高考生報名。?最高獎學金每年14萬?港大中國事務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明年港大將撥款900萬港幣設立入學獎學金,頒發各科成績突出的內地學生,每人每年最多可獲得14
強生獎學金計劃接受申請
最近,強生獎學金計劃(Johnson & Johnson Scholars Award Program)正在接受申請,申請者為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制造、設計領域的女性科學家。獎學金申請截止日期為10月3日。 2017年推出的強生獎學金計劃旨在推動女性STEM2D領導者的個人發展,在她們職業
2010年“聚光-分析、測量技術創新獎學金” 開始申報
2010年“聚光 -分析、測量技術創新獎學金” 申報工作正式開始 “聚光 -分析、測量技術創新獎學金”,2010 年的申報工作于近日正式開始。 聚光科技 (杭州) 股份有限公司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和支持國內儀器儀表行業的進步,以實際行動資助儀器儀表學科的莘莘學子。為了推進
吳瑞獎學金獲獎名單揭曉
2018年度吳瑞獎學金獲獎人員名單日前揭曉。來自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新加坡國立大學等10所海內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10名優秀博士生獲獎。其中,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課題組的李東偉博士入選。
中國科大設立“安達-科技傳播”獎學金
10月14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安達-科技傳播”獎學金簽約儀式。 校黨委副書記鹿明代表學校對安達公司在中國科大人文學院設立獎學金表示衷心感謝和誠摯敬意。她稱贊安達公司獨具慧眼,選擇在科大人文學院設立獎學金。她指出,人文學院在科大文理交融的教學目標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