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與公眾期望有差距,但去年大氣污染防治還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空氣質量改善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338個城市PM10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4%;PM2.5平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個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 2015年,北方地區有晴空萬里,也有入冬以來的持續陰霾。 環保部盤點認為,雖然與公眾的期待還有差距,但一年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338個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4%;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個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 考核、督政等傳導治污壓力,“大氣十條”實施穩步推進 過去一年,從中央到地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的步伐逐漸加快。 2015年5月,環保部制定并會同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6項大氣污染物排......閱讀全文
12月23日早上7時左右,北京大部分城區的空氣質量指數依然遠遠超過“300”這個嚴重污染的門檻,可偏偏空氣重污染的紅色預警卻在當天零時解除了。 這意味著單雙號限行取消了,學生們回到課堂,部分企業恢復生產。看著窗外濃重的霧氣,北京的任女士一咬牙決定,讓三年級的兒子繼續在家自學一天。任女士發現,朋
昨天上午10點,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宣布將本市空氣重污染預警由黃色升級為橙色。這是自今年3月31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修訂后,首次啟動橙色級別的預警,也是今年首個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周三凌晨起,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本市空氣質量將轉為優良水平。 □發布 城六區PM2.5一夜飆升7倍多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11月29日,北京持續霧霾,下午一點天色突然變暗,路上車燈路燈全部打開,已是漆黑。四點半左右開始下起小雨。據氣象臺報道,華北將迎來降溫天氣。CFP 新京報訊 環保部昨日下發《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編修工作的函》,要求各地改進重污染天應急預案,特別是確定合理的預警分級尤其是紅色預警分級標準,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7日18時30分發布消息,將空氣重污染預警等級由橙色提升為紅色,12月8日7時至12月10日12時將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這是北京市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 7日下午,北京市氣象局召集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中央氣象臺、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等單位針對7—10日
《關于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20日對外公布。根據意見,超載等級最嚴重的紅色預警區將面臨最嚴格的區域限批,嚴重破壞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企業、管理不力的政府部門負責人、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等責任主體將受到嚴厲處罰。 根據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于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
據《參考消息》2月27日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25日報道】題:世界衛生組織對北京空氣嚴重污染風險提出警告 隨著首都北京第6天遭遇嚴重空氣污染,世界衛生組織今天呼吁中國改善其空氣質量,并敦促北京市民待在室內。 世衛組織的中國負責人施賀德說,他對近日來籠罩北京的霧霾感到擔憂。
去年10月,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國十條”;今年1月,江蘇大氣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省政府1號文件“省十條”發布,要求各省轄市盡快制定市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重污染應急預案。 昨天,我市在全省各市率先出臺兩個最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文件,分別是《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和《南京
北京將打造城市通風廊道治霾的消息引發熱議。據媒體報道,北京將建設從北向南的“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讓郊區的冷空氣帶更暢通地流動到市區,并把市區的熱空氣“換”走,以“增加城市的空氣流動性”。 在即將過去的這個冬季,北京市民備受霧霾之苦。供暖季開
11月18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北京遭遇持續空氣重污染。北京市于17日0時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這也是今年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昨天,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發布。從12月15日起,如遇空氣重污染橙色及紅色預警時,國Ⅰ和
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北京市調研時指出“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加強區域預警聯動和監測信息共享”。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給環保工作,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加強空氣重污染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施行的重
11月2日,記者從沈陽市環保局了解到,當天10時起,環保部門解除重污染天氣三級預警,沈陽終于告別了持續4天多的霧霾天。 根據沈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數據顯示,11月1日16時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為87,2日6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為30,環境空氣質量從嚴重污染轉為良。結合
3月30日下午17:30,中央氣象臺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受冷空氣影響,預計3月30日夜間至31日夜間,內蒙古西部、甘肅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揚沙或浮塵,部分地區有沙塵暴。同一時刻,北京市環保局網站上的實時空氣質量監測數值表明,全市空氣質量指數為216,其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
近日,受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全國出現大范圍的重污染天氣,其中京津冀中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受影響程度較大。 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此次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總結近幾次重污染天氣的應對經驗,進一步完善了部內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基本形成了責任分工更加明確、運轉更加快速高效的工作
橙色預警霧霾下,北京郵電大學田徑場上嬉戲的孩童。(圖片來源于網絡) 進入冬季,京津冀霧霾頻發。北京市2012年首次發布實施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為更好應對霧霾,《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2016年修訂)》將從今年12月15日起正式實施。 新版《預案》與津冀地區統一了預警分級標準,并要求在空氣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20日開始,霧霾籠罩我國多個地區,氣象部門連續發出霧霾橙色預警信號,截止到今天已經是第七天。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有57個出現了重度級以上污染,其中有15個城市嚴重污染。京津冀18個城市重度污染。 關于霧霾,很多人都已經不再陌生。"霧霾"
環境保護部2月24日組織召開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學術交流會,這是繼1月22日召開京津冀區域燃煤散燒污染控制與管理技術交流會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會議。 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趙英民表示,舉辦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有關重污染應急批示要求和在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一項科技
PM2.5納入霾預警標準 新氣象預警信號今起執行 增設霾紅色預警和凍雨預警 本市新修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與防御指南,對霾、沙塵、臺風、道路結冰四種預警信號標準進行了修訂,從今天起開始執行。其中,鑒于本市霾天氣多發、頻發,增加了霾紅色預警,并引入PM2.5作為預警指標之一。同時,考慮到北
昨天上午,寧波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自12月1日起,《寧波市應對極端天氣停課安排和誤工處理實施意見》正式實施。一旦遇到大氣重污染等5種紅色預警,中小學可以自動停課;部分用人單位也可采取臨時停工等措施。 與停課相關的災害天氣紅色預警信號種類,包括臺風、暴雨、暴雪、道路結冰和大氣重污染
12月8日,環境保護部向媒體通報,針對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持續的情況,環境保護部在先期派出10個督察組的基礎上,增派2個督察組進駐河南,重點督察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和應對措施落實情況。 從督察情況看,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等省及相關地市高度重視此次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積極采取
當霧霾的陰影已經籠罩了大半個中國時,呼吸上更新鮮的空氣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話題。昨天下午,江蘇代表團赴京的高鐵列車一路北上,沿途經過多地都霧霾重重,遠遠地看到一些建筑,卻都隔著厚厚的濃霧。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昨日告訴揚子晚報記者,3月底前,江蘇13市都將依據重新修訂的《
當前,全國森林草原防火進入關鍵期。藍藍天工作室從有關部門獲悉,4月1日18時,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3年來首個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預計4月2日至8日,北京北部、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四川南部等地,森林火險等級將維持在極度危險級別,要切實加強防范森林火災的發生。
2007年以來,北京曾六次啟動機動車單雙號行駛措施,包括奧運會和APEC等國家重大活動交通服務,也有去年12月空氣重污染期間的應急。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單雙號行駛期間,全路網早晚高峰交通指數處于“基本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區域預報中心曾會同京津冀魯豫晉預報部門對空氣質量形勢研判分析。預報顯示,11月4~7日,區域以弱偏西南風為主,可能出現持續時間更長、污染程度更重的新一輪重度及以上污染過程,其中11月6日前后污染到達峰值水平,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嚴重污染。 11月3日,陸續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后,
遼寧省大連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強環境空氣重污染日應急響應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將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通知》重點完善了應急響應啟動條件,豐富強化了各級預警對應的應急響應措施,并明確了實施清單化管理,嚴格細化了監管要求。 預警啟動門檻降低 “被動應對”變為“主動出擊”
“太原市污染指數:102.0;空氣質量:輕微污染;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碳。”這是12月10日上午,山西省環保廳官網公布的太原市空氣質量日報數據。 近日,我國很多地方都遭遇了持續性霧霾天氣,截至12月9日環保部數字顯示,全國20個省份10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了重污染狀況,一場跨省重污染天氣應對
即將結束的2015年在中國環保歷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里,環保領域發生了太多“大事”:新環保法開始實施,環保監管層層加碼,在“APEC藍”之后“閱兵藍”又成為新名詞,北京首發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在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基礎上,本刊整理出2015年度環保十大事件,以饗讀者。 新《環保
3月6日,國家林業局印發《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特征變化預警方案(試行)》,對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特征變化實行由低到高的黃色、橙色和紅色三級預警。 《方案》明確,國家林業局負責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特征變化預警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并會同中國履行《濕地公約》國家委員會成員單位聯合開展
北京市將按照國家關于“按照優質優價和排污者付費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的要求,制定提高機動車使用成本的經濟政策。同時規劃低排放區,研究制定低排放區交通擁堵費征收政策和智能化車輛電子收費識別系統等配套政策。 昨日,北京市政府發布關于空氣重污染期間采取臨時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當